張春梅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睂W生渴望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包容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使師生心心相通,從而獲得成功的教育。
[關鍵詞]育人;感悟愛;體現愛;傾注愛
“沒有真摯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作為教師,我們面對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靈魂的學生,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教師要想教育好學生,首先要給予學生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使師生心心相通,從而獲得成功的教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用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把愛心的陽光灑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同時也收獲著喜悅和信任、尊重與感動。
一、延遲批評、及時表揚——感悟愛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說:“不要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長久地集中在一些過失上,對此,盡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夠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學生身上激發出對自身力量和自身榮譽的信念。”
教過低年級的老師都知道,低年級的孩子小,事兒多,一上課就“告狀”。老師要公平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有些學生被批評后,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自己的過失上,情緒受影響,低落的情緒體驗使智力活動水平明顯下降,課堂學習效率低。針對這一情況,我的處理辦法是:①要求學生下課“告狀”,課上帶著好的情緒聽課。這樣,課前的小矛盾、小問題沒有誰會記到40分鐘以后,“告狀”的幾率就降低了,課堂學習效率就提高了。②延遲批評,既培養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又給予其反思和改正的機會。我把批評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學的時候,這時學生往往已經在負疚的情緒中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老師只要加以指導,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教師對學生的表揚要及時、準確,因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早上值日時,當我看到一個表現特別好的孩子,就會當眾說:“某某同學真能干?!蔽疫€摸摸頭、拍拍背,用肢體語言鼓勵學生。如果看到哪個同學主動做好事,并且講究方法,則更要表揚:“瞧,某某同學的觀察力多敏銳呀,老師剛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來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凈,大家都要學習他呀!”再配以“表揚信”等精神獎勵,這樣表揚后,班級教室里課間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搶著干,誰也不袖手旁觀,都積極主動地為班級服務。結果,班里越來越整潔,孩子們也越來越懂事理。
二、換位思考、包容學生——體現愛
班主任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應當具有敏銳而深刻的觀察力,細心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學會換位思考,包容學生的過與失。
我曾經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過一幅漫畫,漫畫中配以文字“老師在批評學生的時候,大都忘了自己當學生的時候”。這句話給了我很多啟示。當我看到學生遲到時,我便想到自己曾經也向母親提出“再睡半分鐘”的請求;當我看到學生上課走神時,我便想到自己也曾在數學課上全神貫注地畫窗外的鳥和樹枝……這樣想了,批評學生時便會很自然地面帶微笑,流露出“相信他們能改正錯誤”的信心。我想,連我這樣頑劣的學生都能改好,并且現在成為人師,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們會有更加燦爛的未來呢?你可以想象到,這種充滿信任的微笑,加上毫無惡意的激勵式批評的效果有多奇妙。更重要的是,這種微笑和信任都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真真切切地發自內心。
2015年,我接手四年級一個班。不久發現幾位男同學學習精神不振,勁頭不足,作業應付了事。我就留心他們的行動,發現他們迷上了網絡游戲。我又氣又急,靜下心來站在學生的角度想:這件事不能在班級公布,否則,學生挨了批評自尊心會受到傷害,物極必反,達不到教育目的。于是我采用攻心戰,悄悄地找這些同學談話,告訴他們老師內心的想法,原諒他們,并相信他們一定能改正。我問他們:“想改掉去網吧玩游戲這一習慣嗎?如果想,我可以來幫助你們。”學生說:“想,但是怕做不到?!蔽夜膭钏麄儯骸安徽撌裁词虑?,只要想做就應該能做到。我們要做的只是要找一些可行的方法,然后按這個方法去做?!睂W生點頭,同意我的觀點。我們約定如下:
1.學生每天放學后到辦公室填寫“任務完成情況表”。下表是實施第一周一個學生的情況:
2.如果學生能堅持一周不去玩網絡游戲,老師就通知家長,對他們進行表揚。第一周過去了,學生們提醒我:“老師,您別忘了給我們家長打電話?!笨粗鴮W生們得意的樣子,我想,他們已經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這種體驗對他們是多么重要。從電話中我了解到,這是這幾位孩子的家長第一次接到老師對孩子的表揚電話。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使這幾名學生很快改掉了去網吧玩游戲的壞習慣。后來,我又在班里成立了“網絡游戲稽查小組”,并讓這些同學負責。一學期過去了,再也沒有一個同學進網吧玩游戲。
事實證明,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適度包容學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理解、尊重學生——傾注愛
教師往往對聰明勤奮的學生傾注滿腔熱情,偏愛有加。其時,更需要理解與尊重那些頑皮不化、容易情緒化暫時落后的學生。教師只有傾注愛心,真正理解和尊重他們,他們才會有前進的信心和動力。
有這樣一個學生,上課從不專心聽講,不做作業,曠課,擾亂課堂,破壞了班級的正常秩序,因此,他成為了老師批評、同學們嘲笑的對象。對于這位學生來講,心里其實很自卑,他何嘗不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呢?后來經過接觸,我發現他很誠實,他那些惡作劇,不是他的故意行為,主要是學習習慣不好,同時也不能否認有一些先天不足。但是,我覺得不管是哪一個學生,對教師來講是幾十分之一,甚至是幾百分之一,而對家長來講是唯一,是百分之百。因此,作為班主任,我經常觀察他,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給他鼓勵。在接觸中,我發現他也有一定的上進心,于是,我就把班級的一些小事交給他來負責。每當他管理得好,我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在生活中多關心他,與他談心,有時鼓勵他要多學習,給他以信心。同時,在班級掀起互相幫助的熱潮,讓他與大家一起感受人與人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圍。就這樣,他漸漸變得尊重他人,也樂于幫助他人。
常言道:有付出就會有回報。曾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難忘。有一次,我們班在一個星期三的下午去縣林業局看展覽,看完展覽回校前清點人數,發現少了他。當時著急的心情無法用語言形容?!暗侥膬喝チ四??回家了,還是……”容不得多想,還有一群孩子需要我管理,我決定先留兩個班級干部在那守候等他,我帶著班級其他學生往學校趕。一路上,心仿佛跳到了嗓子眼。當走到校門口時,遠遠看見一個人影,同學們說好像是他。我定睛一看,真的是他。只見他天真地笑著,胸前捧著一半大西瓜。來到跟前,他喘著氣急促地說:“老師,我回家去拿西瓜給你解渴。”看著他腦門上的汗珠,我的眼淚涌滿了眼眶。多可愛的孩子呀!從此,每當工作中遇到困難,這件事就鞭策我,它使我更堅定了去愛每個孩子的信心。
當代教育倡導尊重式的教育,堅決反對體罰和變相體罰,反對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做為一名教師,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因為不管他們的經濟地位和社會背景如何,不管他們的學習基礎如何,他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對他們應一視同仁。
教師從事的是“傳道、授業、解惑”、傳播人類文明的職業。一位良師,不僅要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藝術,更需要有一顆愛心。教師的愛心是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有了教師無私的愛,師生之間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
參考文獻:
[1](德)卡爾·雅斯貝爾斯. 什么是教育[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