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
[摘要]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加速器”。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閱讀書籍、缺少閱讀時間、沒有培養閱讀習慣、閱讀指導沒有執行到位。所以,必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適時地進行閱讀效果檢測,讓學生真正形成能力是我們語文教師應盡義務和重要職責。一方面,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推薦合適的閱讀材料,提供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另一方面,還要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檢測,以求精益求精,培養學生長期閱讀的習慣。
[關鍵詞]課外閱讀;原因;指導;檢測
一、有效地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把每一名學生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其對讀書的熱愛,進而踏上閱讀的旅程,關鍵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教師在學生進行閱讀時的有效指導。
1.激發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
在目前信息視覺化的時代大潮中,如何讓學生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回歸到文本的閱讀上,對于語文教師來說,確實是比較棘手的難題。想要引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必須首先使學生意識到從文本中能夠獲得他們從視覺媒介中難以獲取的東西,并在課內閱讀的教學中適時給學生灌輸這種意識。如課上閱讀完《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兩周后,有學生問“宙斯為什么不給人類火種?我在網上查,沒找到答案。”我就推薦他去讀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幾周過后,該生興奮地告訴我,讀了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后,他不但弄清楚了他之前的問題,而且知道了更多的故事,他覺得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很精彩,還要再讀一遍。從之前教師“要他讀”到后來的“他要讀”,其中的轉變無疑是興趣使然。
在輔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更要擴寬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其涉獵范圍更廣。對于進入小學高段的學生,其閱讀興趣不能僅僅停留在配有插圖的讀物上,教師要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到純文本的讀物上,使他們的閱讀與年段特點和思維水平相匹配。新學期伊始,我將一套國際安徒生獎作品和一套冰心系列優秀獲獎作品放到教室的書架上。一段時期后,紛紛有學生告訴我那兩套書很好看。“引誘”法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的閱讀范圍不僅僅仍停留在漫畫層面。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時不僅要激發其興趣,更要激發他們的廣泛興趣。
2.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學生一輩子,而壞書也會引人誤入歧途。可現實生活中學生并沒有那么多好書,也不明確哪些書適合自已。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向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籍。
(1)向學生推薦健康書籍
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時應讓學生了解健康向上的讀物,甄別和遠離不良讀物。選擇健康讀物的標準應是養性立德、陶冶心靈、感悟人生。向學生推薦的閱讀書目應以教育部推薦閱讀的名著為突破口,注意注入時代的活水,補充介紹現當代名篇,捕捉各個時期的閱讀熱點,增強學生對流行文化的免疫能力。
(2)根據課內閱讀文章推薦閱讀書籍
學生的課內閱讀教材中有些文章是長篇文章中的節選或者是有些文章的改寫,學習這些文章的時候,可以向學生推薦原著來讀。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學生對于課堂上教的文章也能更好的理解。對于處在小學高段的學生,在向他們推薦原著的時候應選擇兒童版,以便他們更好地讀懂文章。如學習完《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推薦學生閱讀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學習完《冬陽?童年?駱駝隊》后,推薦學生閱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
(3)根據不同學生推薦不同閱讀書籍
不同的學生閱讀能力存在差異,在向他們推薦閱讀書籍時可以根據他們的閱讀能力選擇不同的內容。在一般的學生的閱讀還停留在閱讀寓言、童話故事層面上時,有的學生已經有了閱讀名著的能力,這種情況可以借機推薦同類的著作。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班上的一個學生在讀《三個火槍手》,經過與其交流,發現他能讀懂這本著作。對于這樣的學生,可能已不再滿足于普通兒童讀物的閱讀,于是,我推薦他繼續閱讀大仲馬的作品《二十年之后》《基督山伯爵》等。
3.讓學生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
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讓其掌握閱讀的方法才是提高其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首先,指導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應精讀與博覽相結合。“精讀”就是要精思熟讀,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掃除字詞障礙,弄懂句段含義,領會全文中心。要讓學生的語文基礎功牢固,就必須讓他們精讀文章,這可以讓學生先從閱讀歷史名著、優秀的文學作品開始。“博覽”俗稱“略讀”,略讀不是粗略地讀,而是提綱挈領把握全書的概貌,抓重點提取全書的精華,有針對性地搜集書中的有用信息。此外,略讀還可以擴展知識面,開拓視野,積累豐富的知識。只有把“精讀”和“博覽“相互結合,我們才能擁有牢固和全面的知識體系。
其次,指導學生讀、思、寫相結合。閱讀廣泛雖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則并沒有多大用處。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勤于思考,并且要認真的做好閱讀筆記。例如,當閱讀中出現無法理解的語句時,可以將其做好標注,稍后尋求教師的幫助;對于文章中體現中心思想的語句可以重點標注,并且在閱讀時結合全文,幫助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如果只閱讀而不訓練書寫能力,那么,所掌握的語文知識則不能得到有效的鞏固。所以,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之后,必須要讓他們寫讀書筆記,這是提升學生課外閱讀質量的重要方法。
二、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檢測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高度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評價的教育性,更要建立起完善的評價指標。蘇霍姆林斯基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列出了課外閱讀評價指標體系的七大標準:第一,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要閱讀的書籍。第二,可以通過書籍解決相關的問題。第三,能夠理解文章,并且能夠聲情并茂的閱讀文章。第四,能夠理清文章中的各種邏輯關系。第五,可以分析文章中存在的邏輯關系。第六,對于不理解的內容會找出問題并提出問題。第七,能夠書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該指標體系對學生課外閱讀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閱讀方法的掌握、閱讀的過程和成果都做了要求。
學生的課外閱讀對學生知識、能力增長的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對學生閱讀效果的檢測也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
第一,閱讀過程檢測法。給學生一篇文章并讓其流暢的朗讀,在規定的時間內,看看其能否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列出文章提綱。如果是精讀文章,看其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對文章的重點詞句以及中心進行理解。該方法可以對學生的朗讀理解能力進行檢測。
第二,讀書筆記檢測法。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的好壞,通過他們寫的讀書筆記就能夠基本判斷出來。學生讀書的喜好、讀書的習慣、讀書是否用心都會在讀書筆記上有直觀的反映,因此,定期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對于教師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不失為一個良策。對于優秀的讀書筆記應適時適當地給予鼓勵和表揚,從而達到促進作用,對其他學生來說,又是一種不錯的激勵機制。
第三,習作檢測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課外閱讀是分不開的,所以,通過對習作能力的檢測就能看出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學生的習作能間接地檢測學生吸收課外書籍中的思想、詞句的綜合運用能力。對于課外讀物中的一些優美詞句、好的段落,學生在習作中加以巧妙運用,是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轉化;學生習作的思想性源自于其認知水平,而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廣博的閱讀。
“日積月累,方能生悟”。要提升學生在語文方面的能力,就必須引導他們閱讀更多的課外讀物,吸收和掌握更廣泛的知識。通過老師持續的引導和鼓勵,閱讀必然可以成為學生的興趣愛好,他們可以在書的海洋中體會無盡的樂趣。當學生開始主動的閱讀,積極的學習,那么,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一定會出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王維.淺析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課外閱讀[J].作文成功之路,2016,(10).
[2]宋軍鋒.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效果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5,(03).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