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
[摘要]詩詞鑒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要求教師能夠重視這一部分教學,切實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然而,從當前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的情況來看,教師對這部分教學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教學方法也過于單一,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應重視學生主體的感受,強調學生對詩詞的誦讀和品味,同時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新課改指出,詩詞鑒賞教學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渠道和途徑,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加強對詩詞鑒賞教學的重視,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水平,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詩詞鑒賞教學的問題和現狀進行具體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問題分析
1.教學模式單一
詩詞鑒賞教學與一般性的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形式和本質上的不同,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以便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水平。在以往的詩詞鑒賞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均是灌輸式教學法,即教師帶領學生對詩詞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鑒賞。這種教學模式無法體現詩詞鑒賞教學的特殊性,弱化了詩詞鑒賞教學的功能和其中蘊含的美學性知識,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質量,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發展。
2.忽略文本的特殊性
詩詞鑒賞教學與現代文閱讀教學有著明顯的區別,這一區別體現在文本特征上。詩詞鑒賞教學內容具有特殊的節奏性和韻律性,這是我國古典詩詞的重要特色,也是其聞名于世的重要原因。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善于把握這一特色進行特殊的文本教學,提升學生對于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不少教師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到位,導致學生沒有抓住詩詞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無法在節奏和韻律的把握過程中加強對詩詞鑒賞教學的理解,從而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3.教學與實際相脫離
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均需要將其與學生的實踐生活相聯系,這樣才能讓學生以自己的角度進行學習內容的理解。詩詞鑒賞教學同樣如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對古典詩詞的主觀體驗,讓學生通過練習準確理解詩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境以及作者的中心思想。在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中,一部分教師會忽略這一教學步驟,或者一筆帶過,大大降低了詩詞鑒賞教學的重要作用,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二、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策略研究
1.重視學生對詩詞意境美的感受
詩詞鑒賞教學中,如何把握古詩詞的意境是關鍵,這也是詩詞鑒賞教學與一般語文教學的不同之處,是中國文學藝術中的特色。古典詩詞語言簡練,但是短短的語句中卻包含著或唯美、或恢弘、或雄偉的意境,而這些意境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是一種藝術的形象表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夠感受這些意境,就能夠把握古典詩詞的寫作背景,從而把握詩詞寫作的目的和意義,提升自我詩詞鑒賞水平和能力。因此,教師在詩詞鑒賞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對詩詞意境美的感受。
引導學生感受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可以通過情境創設、朗讀法、想象聯想的方式進行。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詩詞的描寫對歷史進行回顧和分析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然后,指導學生跟隨作者的腳步回顧三國周郎的英雄事跡和最終結局,引發學生對歷史風流人物的思考。其中,詩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境是亮點。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壯闊背景和悲哀:千百年來涌現出一批風流人物和英雄豪杰,他們為國家的興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經過歷史長河的沖刷之后,這些風流人物已經成為了過往,顯示出一種時代的悲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象這樣的情境,不免產生唏噓之情。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感受“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的壯闊景象,并將其與接下來的“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相對應,更加渲染有志不得發的無奈之情,幫助學生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2.強調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誦讀和品味
對于古典詩詞的講解不僅要求教師能夠將詩詞中的字、詞、意境等對學生進行分析和研究,還要求教師能夠強調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誦讀和品味。傳統的高中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鑒賞技能的提高,對學生的教學重點在于鑒賞技巧的掌握,容易忽視對學生的朗誦訓練。此外,傳統的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并沒有要求學生掌握背誦和朗讀的技巧,導致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古詩詞完整地背誦下來,但是對詩詞的韻律、節奏、情感等把握不足,很容易限制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時,要讓學生在朗讀之前能夠加強對詩詞情感和思想的把握,并結合詩詞鑒賞教學中獨特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古詩詞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鑒賞思路的拓展
現代化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結合,一方面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使學生拓寬視野,豐富語文基礎知識;一方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詩詞鑒賞教學的難度在于,教師必須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來拓寬學生的鑒賞思路,讓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詩詞鑒賞。對于過去的詩詞鑒賞教學而言,要做到這一點有很大的局限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較好地彌補這一缺陷,使得詩詞鑒賞教學更加具體化、形象化,也更加方便學生對詩詞進行鑒賞。如《蜀道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示蜀道的“難”,展示棧道的崎嶇險峻,展示枯松、夜月、古樹、悲鳥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圖片、視頻和文字的結合下對詩詞進行更加全面的理解和鑒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水平。
4.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的全面發展,要求教師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觀念,變枯燥的課堂為活躍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詩詞鑒賞教學中,能夠主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的方式進行課題的導入,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也可以采用提問的方法來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并通過提問和回答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虞美人》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大家對中國的朝代了解多少?”教師繼續提問:“看來你們的歷史學得還不錯,那你們覺得作為一個君主需要掌握什么樣的能力?教師:“作為一名君主,還需要一定的才華嗎?你們認知里,哪些君主是很有才華的?”學生提到唐后主李煜,教師繼續:“李煜的才華確實非常好,但我們為什么叫他唐后主?他做了什么事?他是一個亡國之君嗎?你們認為,作為一名亡國之君,他對此有何感想?”學生針對教師的問題進行一一思考,從而挖掘出《虞美人》的寫作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詩詞鑒賞教學是高中語文的重要內容,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加強對學生主體性的重視,并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切實促進學生詩詞鑒賞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甘立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6,(15).
[2]田睿,丘天.從高考試題看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01).
[3]趙雪晶.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語文高考試卷研究——以我國五省份語文高考試卷為例[J].考試研究,2013,(05).
[4]徐旭.2013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題命題特點分析與教學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11).
[5]李金云,馬歡.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研究的探索與反思——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中語文教與學》為中心的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5).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