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活潑
【內容摘要】隨著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融合,現代教育技術迅速興起與蓬勃發展,正猛烈沖擊著各學科的舊式教育模式,尤其對高中數理教學。教學重點要求重點在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通力;運用所學知識點來分析、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從本身上增加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性。
【關鍵詞】高中 物理 探索 課堂 教學
初中物理的重點在于定性研究,研究對象是具有較強的直觀性;比較單一、靜態。高中物理研究的對象較復雜而且抽象,常用定量方法進行分析、推理、論證;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靠老師講,學生聽”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教學模式;這就要求學生應有具有較強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維能力,較強的數學運算和文字表達能力及對應的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學生應該怎樣學好?教師應該如何教?這個“銜接關”、“臺階”是歷來高中物理老師較為頭疼棘手的問題。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新、舊的教育模式
舊的教育模式缺點:首先學生接受教育過程中,自始至終接受灌輸的被動狀態,非主動、非積極,難以發揮個人的特點;其次缺乏主動探索性,與社會、國際資源信息斷絕信息資源,處于閉塞狀態;對信息篩選、獲得、處理、鑒別能力無法實現,無法滿足其信息量。
運用新的教育模式,深入開展教育改革,為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對學生進行認真指導,狠抓“實踐”與“自學”,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年初期,對初步的獨立研究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生理、心理日趨成熟,記憶力充沛、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等特點。
二、教學方法的制定
教學的方法形式多樣,定律沒有一種是永恒不變、不是“萬能”的,各自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有各自統籌和范圍。一般而言,提倡多種教學相結合的方法,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的教學方法制定依據
物理實驗的重要性,無論是概念的建立、規律的探索、驗證,是最基本途徑。
2.具體的教學內容與要求
教學方法的選擇受教學內容與要求的制約和影響,經語言輔于演示場景,描述物理現象,闡述規律等,如本源性:力的概念、功的原理等;釆用觀察、實驗、探究的方法較為合適;如派生性:動量定理、動能定理;釆用結合理論、推理、分析等方法。
3.結合本身特長經驗教學
教師本身所具有的特有教學風格各不相同,揚長避短,采用自有的教學風格,引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情與愛好。
4.教學的目標與任務
教學方法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教學目的實施,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的重要性,有針對性的選取教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推進物理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關鍵。
三、物理常用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授課方法是指教師通過語言,重現演示物理場景,描述物理現象,根據學科的特點,介紹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講授方法分:講述法、講解法。
講述法:較多用于對物理現象、規律、過程的描述,對所常掌握的物理知識建立一個明晰的物理場景,便于理解與掌握。重點在于“述”。
講解法:運用說明、分析、論證的方法手段講授物理知識,以揭示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內在的聯系。重點在于“解”。
2.實驗法
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為主,原理規律源于實驗,實驗是物理學習的最基本方法;實驗教學中應用實驗法,不僅使學生加固對概念、原理、規律等常規現象的理解,更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研究探索、創造精神等新奇想法的誕生。
3.討論法
實際臨堂時師生圍繞一個問題話題展開多種形式的討論,最能直觀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分析、辨別、解決問題的能力。
(1)選擇一個有興趣的討論話題,明確討論的細節
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眼球的題目內容,切合實際,要通俗易懂,選題要有針對性;吸引學生參與討論,大家結合實際學到的知識集中討論。
(2)啟發、引導,共創和諧
教學集智力、活動和競爭于一身,在組織課堂、模擬實際活動的有效輔助手段,實現多樣化、趣味性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在摸擬試驗時可貫穿“插曲”,如學生討論方向偏離主題,進度遲緩等現象,教師巡視中給予正確引導。
重視實驗效果,英國中學低年級的每節物師理課,乃至整個物理教學都在學生親臨課堂過程中實踐中完成,在美國兒童博物館墻上醒目標語:聽見的忘記了,看見的記住了,做過的理解了。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4.談話法
語言是師生溝通交流的基本方式,用于傳遞和交流信息;語言談話可提高學生注意力,調動積極性,協調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5.自學法
通過自己的學習閱讀相關的教材、文獻資料等主動獲取知識;自學方法不單純的看懂教材,還要掌握通過閱讀,得出實驗結果、計算方法,能解釋物理現象與靈活應用等。
總結
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因材施教,點燃內心的求知之火,在自身師資、制度、硬件環境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課程直接性——能看、能學、能做——身臨其境;課程的趣味性——玩實驗、做實驗;課程嚴密性——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力所能任。只要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新的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市政大道豐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