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李全祿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使得微課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微課作為互聯網時代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方式,必須注重教學設計。有效益的微課教學設計必須是在教學設計理論基礎上完成的設計模塊應用,當然微課學科教學設計要想產出效益,在內容、形式和應用等各個方面必須注重精益求精。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讓微課學科教學設計更加精細、有效,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有一些幫助。
一、微課教學設計在內容上要做到三貼近
微課教學面對的是學生,面對的是教材,在具體的學科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內容上的充實與完整。為此,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微課教學設計要貼近教材。教材是學生知識積累與能力提升的載體,也是微課教學設計的母本,任何一堂微課都是出于教材的。教師要想讓微課設計有效,必須深挖教材內涵,拓寬教材外延,讓教材成為微課設計的源頭活水。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微課設計作品學生在學習與接收的過程中會深受觸動。第二、微課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只有學生喜歡的微課設計,學生才能夠發自內心地去接收其中的知識。正如孔子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微課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必須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途徑,探究學生的興趣點。對學生感興趣的接受方式可以多側重一些,為保證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學生的趣味也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微課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科特點。每個學科都有其較為固定的特點,微課教學設計不能千篇一律,大而化之。語文學科的微課設計要注重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數理化等學科的微課設計則要重視思維與能力的統一,歷史地理學科的微課設計就要在知識傳授與興趣激發上下功夫。美術、音樂等技能性學科的微課教學設計則要側重于技巧的講授與能力的提升??傊?,微課教學設計要想取得實效,必須在教材、學生和學科特點三者之間尋找出平衡點,使微課學科教學設計真正產出效率。
二、微課教學設計在形式上要做到三結合
微課教學設計的形式對中小學老師來講不必過于專業,目前我們能夠使用到的主要微課教學設計形式還是采用錄屏軟件錄制的音頻或視頻課程。有一部分微課作品是采用手機、數碼相機或DV等攝像設備拍攝和錄制的。畢竟從授課內容的角度來說,借助于專業的錄制器具完成微課教學的合成與制作成本上太過于巨大,對普通老師來說負擔不起。微課學科教學設計要充分地在教學中得以運用在形式上要做到三結合。首先,要結合學生的接受程度去進行微課教學設計。向學生呈現的微課教學設計一定是學生能夠理解的相關知識點或者技能,對于學生學科范圍之外的作為補充性質的微課教學音視頻作品則要慎重考慮。其次,要結合課程的特點去進行微課教學設計,語文微課教學設計可以側重于讀、說、練,數學微課教學設計可以注重知識講授與習題練習達成統一,英語學科教學設計則要在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基礎上突出實踐操作性。再次,要結合教學重難點去進行微課教學設計。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有必要運用微課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去接受相關知識點。只有圍繞這日常教學或者學生學習中有代表性的用傳統教學方式授課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的問題,才可以選用微課教學的形式進行視頻錄制向學生進行教授。
三、微課教學設計在應用上要做到三關注
微課作品設計成型之后只有運用于學生的學習當中才能看到是否有效。在具體運用上,教師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要關注學生的接受。如果是課堂上運用微課教學,教師就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接受程度,向學生詢問接受的效果,如果學生對信息的獲取有偏差甚至有困難,教師則要對自己的微課視頻重新進行設計,以使微課設計能夠真正產生實效。學生如果在課后或者回家之后觀看微課視頻,教師更要通過電話、微信等多種形式向學生了解微課學習之后的基本情況,全面掌握學生對微課設計的應用情況。第二,要關注微課教學效果。除了課堂上教師的用心觀察和課后的詢問之外,教師還要借助于課后檢測去了解微課教學的效果。有些學生在利用微課視頻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只是關注了微課中的動畫等與知識無關的東西,而對知識本身的關注則比較少,教師對此要多加關注,防止學生的接受出現紕漏。微課教學效果如何,教師必須通過多種形式的檢測去了解,如果沒有檢測,微課教學的效果則不得而知。第三,要關注課后反饋。微課的反饋渠道較多,有課堂使用過程中學生的當堂反饋,有課后使用的家長和學生的反饋,也有上傳到互聯網作為共享資源之后的網民反饋,作為微課作品的設計者,教師要多關注課后反饋,保證微課設計的成效。
總之,微課學科教學的設計要想保證效益,就要在微課教學的內容上認真備課,在微課教學設計呈現的形式上注重實用,在微課教學設計的應用上予以多方位的關注。這樣,才能保證微課學科教學真正有效。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三灘教育管理中心朝陽小學;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寶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