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牢牢掌握黨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權的同時,充分尊重黨校教育過程中的選擇權,有效調動黨校思想政治教育雙主體的積極性,構建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進一步提升黨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民主式 黨校 思想政治教育 質量提升 模式
一、民主式黨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模式的內涵
民主具有本質的內涵和原則。民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共有成果。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實踐,其推進實現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民主的原則主要有:平等原則,民主不僅是多數人的統治,還必須保護少數人的權利;自由原則,民主應與自由相結合,保護個人的合法自由;多元原則,與民主社會相配套的是多樣化的客觀現實與人類需求;法治原則,為了捍衛民主,必須實行法治,為了嚴格法治,必須實行民主。
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民主原則在黨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具體應用和外在體現。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師與黨校的雙邊活動,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將平等、自由、多元和法治原則應用于黨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使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和體現民主的精神與理念,進而有效地提升“教育力”和教育質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模型和實踐范式。在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這是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點和核心,沒有教育雙方地位的實質性平等,就不可能有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黨校作為教育主體之一,具有一定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等“自由”選擇的權利,盡管這種權利有時以隱性的形式展現,但如果忽視、扼殺黨校學生這種“自由”選擇的權利,沒有黨校的充分認可和真心參與,提升黨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就是一句空話。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即教育目標是總目標與具體目標的結合,教育內容是主旋律與多樣化的結合,教育方式是主渠道與多渠道的結合,教育評價是基本評價與多層面評價的結合。多元化特征的缺失,必然導致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因缺少現實性、針對性和吸引力而效度低下。民主與法治是雙胞胎,民主離不開法治,法治也離不開民主。依法治國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國策,依法治校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發展戰略,法治化是我國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充分體現對人的基本權利的尊重與保護。構建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關鍵是承認教師與黨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尊重由此帶來的教師和黨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導權與選擇權,落實平等、自由、多元與法治等民主原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普遍運用。
二、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模式的提出
馬克思主義認為,真正的理論,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不怕人們批駁的??茖W的東西,隨便什么時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評的,因為科學是真理,決不怕人家駁。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東西,表現在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里,卻生怕人家駁,非常膽怯,于是就靠裝樣子嚇人;以為這一嚇,人家就會閉口,自己就可以得勝回朝了。這種裝腔作勢的東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了一堂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可是他們到社會上聽別人一通議論,進行教育的效果全沒有了。那么,筆者就要問,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是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如果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就不會出現這種結果。學生學到的有可能就是虛假的馬克思主義,沒有說服力的馬克思主義,是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東西。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人們在思想上樹立該階級、政黨、國家所認可的意識形態。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重視理論工作,就是重視意識形態工作,也就是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提出民主式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想淵源。在黨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黨校的自覺參與都不可或缺。作為內因,黨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過程中至關重要。黨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是由教育者與黨校學生兩方面積極性的充分調動而共同完成的,其中教育者主導權的牢牢把握、積極引導是重要的外部條件,而對黨校學生選擇權的充分尊重、積極內化是關鍵、是根本,任何孤立地片面強調單方面的權利都會影響黨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選擇權與主導權互為根據和條件,和諧共振,相得益彰,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作為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在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密切協調中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秉公.21世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理論體系[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
[2]劉麗.企業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郭宏儒,男,本科,中共牡丹江市委黨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