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 胡丁亞
摘 要:WEEE(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的有效回收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電子產品行業供應鏈中重要一環的產品制造商直接對WEEE進行回收再利用,無疑可節約生產成本及廢棄物回收成本,從而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更好履行企業環保方面的社會責任。本文以產品制造商為研究對象,從制造商的主要回收渠道即制造商自行組織回收與通過行業協會集體回收入手,在不同電子產品與行業不同競爭環境下,進行回收渠道選擇。
關鍵詞:產品制造商;WEEE;回收渠道選擇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加之電子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特點,社會對電子產品的消耗逐年上升,由此產生的電子廢棄物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處理好WEEE廢棄物污染問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綠色發展戰略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并且,WEEE廢棄物中也蘊含著可供再降解再生產的資源,有效的回收可更為充分地利用礦產等資源,并節約電子產品行業供應鏈整體成本,經濟效益巨大。又因WEEE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不能自行降解,需要專業的拆解技術與設備,而目前國內的WEEE多是通過無專業資質的回收作坊式企業拆解處理,同時持有專業資質的回收企業實際回收數量明顯不足?,F有WEEE回收渠道無法充分實現生態保護的最優化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這使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渠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
近年來,隨著電子產品廢棄物問題帶來的生態問題與回收產業鏈經濟效益問題愈顯突出,有關學者從逆向供應鏈、企業產品定價、回收渠道開發等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Savaskan等人研究分散式逆向供應鏈下的回收渠道,即第三方負責回收、銷售商負責回收和生產商負責回收,在供應鏈成員分散決策時,零售商負責的回收模式可達到整體供應鏈的帕累托最優。Atasu等人討論了以回收量和回收率為基礎的回收成本對制造商回收渠道選擇的影響。Ferrrer等證明了企業對回收再制造產品的定價取決于制造商從再制造這一過程中獲得的利潤高低。柳鍵,邱國斌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與合作博弈模型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間的關系,并發現產品價格隨著政府補貼的增加而增加,政府補貼利于刺激消費。Gu等人通過調查四種不同情況下的定價策略,發現如果由制造商負責再處理二手產品,那么他就傾向于自己去收集二手產品,而不是委托給第三方。當然,第三方回收商的進入會增加廢舊產品的回收數量。Mitra構建一個兩周期的閉環供應鏈模型,研究政府補貼作為促進再制造活動手段的影響。
這些研究對電子廢棄物回收中電子產品制造商的涉及不夠深,往往是將電子產品制造商作為逆向供應鏈中的一環進行研究,并與其他相關回收環節中的回收主體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其研究目的在于實現整體供應鏈的帕累托最優,而非基于產品制造商的回收渠道選擇與協調優化。
關于產品制造商逆向回收渠道的搭建與協調,一些學者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張福利通過對具有廢舊產品回收業務的產品制造商不同的逆向回收渠道結構進行研究,得出上游子公司直接從消費者手中回收舊產品的回收方式更優的結論。李春發,馮立攀對處理商、回收商、消費者等組合的回收渠道進行研究,發現處理商自建網絡回收渠道的雙回收渠道最優。
對于產品制造商而言,目前主流的回收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制造商通過內部部門或下屬子公司回收,二是通過產品行業協會的方式通過集體分擔回收成本,共享回收資源。但深入考慮產品制造商在不同情況下這兩條渠道選擇的研究較少。基于此,本文對WEEE產品制造商行為下不同回收渠道選擇進行研究,試圖得出結論。
二、研究假設
本文根據有關文獻模型及電子產品行業制造商回收實際,得出一些基本的假設,以便于后續分析。
假設1:電子產品制造商主導的WEEE回收成本更低且回收種類對企業更具有針對性,利用效率與經濟、生態價值更高。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電子廢棄物個體回收渠道回收數量占總回收數量的比例接近九成,且政府對不同種類的電子廢棄物的補貼有所差別。這使得獨立的電子廢棄物專業回收企業傾向于回收補貼較高的產品,而將其他補貼價格較低產品的較高回收成本轉嫁于產品制造商,造成產品制造商高昂的回收再處理成本。且個體回收者缺乏資金,處理能力與回收效率低下,難以形成規模化效應,無法滿足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產品制造商個性化與專業化的需求。
而電子產品制造商主導的廢棄電子產品回收可省去傳統回收渠道中的環節,節約回收時間,提升回收效率。且制造商有較為雄厚的資金與技術,可對廢棄物進行科學的回收,避免不當處理對土壤、水源等環境的二次污染。處理后的材料可直接投入到新一輪生產過程中,有效減輕原材料購置成本壓力。這樣逆向供應鏈的應用已被許多企業應用到運營實踐中,雷諾等公司已對產品中含有電子產品廢棄件的進行回收處理,并取得良好經濟效應。蘋果公司的以舊換新策略在回收廢棄物的同時,也有效地促進了新款產品的銷售。電子產品制造商主導的WEEE回收在一定程度上已獲得成效。
假設2:產品制造商的WEEE主要回收渠道為制造商通過內部部門與下屬子公司回收自給自足或是通過產品行業協會的方式通過集體分擔回收成本,共享回收資源。
目前產品制造商行為下電子廢棄物的回收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途徑:產品制造商通過下屬部門與回收子公司對自身產品進行回收,為企業內部的微逆向供應鏈;在成熟的電子產品行業中,由相應的行業協會或是各企業聯合參股成立的回收公司負責電子廢棄物回收,各企業分擔回收成本,分享回收資源;通過第三方的回收機構,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向第三方機構訂購等。
本文假定產品制造商行為下的回收渠道僅為前兩個渠道。對于產品制造商而言,廢棄產品的回收成本最低化與回收效益最大化是其考量的首要因素。通過制造商自行回收,企業可減少尋找第三方回收商的成本以及第三方回收商轉賣的附加利潤成本。同時,由于回收物主要為本企業產品,通過逆向供應鏈,也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回收廢料利用率,回收所得可直接應用到生產中,節約時間成本。而通過行業組織或各企業參股組成回收公司的方式,企業可以分擔回收成本及回收技術研發成本,并發揮各自企業在回收過程中的優勢,有效提升回收產品的綠色回收率、綠色返回率等關鍵技術指標的表現。而至于目前日漸興起的線上回收平臺如“愛回收”等,目前仍聚焦個體消費者的廢棄電子產品的回收,對于產品制造商大規模專業化的電子廢棄物回收尚無涉及,并且由于回收渠道分散、回收絕對數量偏少的特點,難以形成規模化回收帶來的成本優勢;再加上回收產品的種類較多,對于產品制造商而言會增加分揀等額外的成本,難以在最短時間內直接回收轉化,故對于產品制造商而言通過線上回收的條件目前仍不成熟。綜上分析,得出關于產品制造商主要回收渠道的假設。
三、兩種主流回收渠道的分析與比較
結合上述基本假設,以產品制造商行為下WEEE回收渠道及協調為基本研究對象。對產品制造商自行組織WEEE回收與電子產品行業制造商聯合通過行業協會等方式進行統一回收兩種主要回收渠道進行對比分析。
對于產品制造商自行組織或成立子公司的方式進行WEEE回收,目前國內家電市場中不少企業已采用這種方式。IBM等國外企業目前主要運用這種回收渠道進行回收。以家電巨頭之一的長虹集團的電子廢棄物回收為例,其電子廢棄物的回收來源于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依靠長虹多年來搭建的銷售及回收售后渠道,通過以舊換新等方式,完成廢棄產品的回收;另一部分是通過設立資源再利用的子公司,獨立運營,完成回收。
產品制造商自行組織回收的方式有以下優點:可借助自身的供應鏈渠道進行回收,渠道搭建成本較低;設立旗下子公司可保證其回收的質量標準等參數適合總部回收處理要求;只負責本企業產品的回收,回收率等指標較高。也存在著一定不足:制造商對于提升廢棄產品的綠色返回率及綠色回收率方面難以投入充足的資金人員,回收方式的環保性考慮不足;回收數量相對較少,回收難以產生規模利益。
電子產品行業制造商聯合通過行業協會等方式進行統一回收,這種方式在瑞典、荷蘭等國較為普遍。此時制造商通過行業協會聯合回收的方式,制造商可收獲規模經濟效應;同時制造商可通過繳納一定回收處理費用的方式避免自行成立相關回收處理機構帶來的人員成本等成本因素。但行業內部也存在著回收產品類別多元,各產品制造商對回收產品標準要求不一致的問題;而且各企業的投入與回報難以度量,因不同產品回收難度與技術的不同,共同回收產生的研發成本難以準確區分。
上述兩種回收模式中,政府出于激勵產品制造商回收,通常會給予制造商或行業協會一定的回收補貼。對于產品制造商自己組織回收與行業組織回收而言,利潤包括銷售產品獲利、處理WEEE獲利及補貼收益。同時政府的環境政策規制與企業自身在環保方面聲譽也是促進產品制造商與行業協會回收的重要動機。
四、不同情況下兩種回收渠道的選擇
通過對兩種主要的產品制造商電子廢棄物回收渠道的分析與比較,本文試圖對不同情況下兩種回收渠道進行選擇。
根據國家目前已指定的幾家WEEE回收處理試點企業的補貼情況來看,WEEE的處理成本包括回收成本與運輸成本,WEEE回收后的效益即為處理后價值,處理成本與處理后價值之差即為凈處理成本。不同的電子廢棄物回收產品上述屬性差別較大,對于產品制造商而言,針對不同的回收產品采用不同回收渠道進行回收,可使回收效益最大化。
在幾種主要電子產品中,空調與電視機、洗衣機的凈處理成本相對較高,此時對于產品制造商而言,選擇通過行業協會進行集體回收的渠道進行回收更為合理。這幾種產品發展相對成熟,回收技術與標準相對單一,回收所得產品利用范圍也較廣。采用單獨回收無法滿足企業內部對該類產品的大量需求,且搭建回收渠道成本過大。而對于電腦與電冰箱這類凈處理成本較低的產品,產品制造商選擇自行回收較為妥當,這兩類產品處理后價值較高,自行回收可有效提升利潤轉化率,若采用行業協會回收的方式,則回收環節與回收周期拉長,且回收產品轉化于產品的轉化率低,從而造成處理后價值降低。
對于產品制造商而言,該領域的市場競爭環境也是選擇WEEE回收渠道需考慮的重要因素。若企業所處領域競爭企業較多,企業競爭趨于同質化,以價格戰的形式進行競爭,則采用行業協會集體回收的方式可有效降低回收渠道搭建與回收產品運輸、回收技術研發等成本。若企業所處領域競爭企業較少,企業在行業處于類似于寡頭的引領地位時,則采用自行回收的方式可有效利用自身豐富的營銷回收網絡渠道與資金人員等優勢,提升回收價值。
五、結束語
在綠色發展戰略被列為國家層面發展戰略,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日受重視,企業環保責任與社會聲譽成為企業重要發展考量的背景下,作為主要污染源之一的電子廢棄物如何進行合理的回收便成為了重要的研究問題。產品制造商作為電子廢棄物的產出者,對電子廢棄物進行回收,既是環保責任的要求,也是自身提升經濟效益的要求。本文通過對現有回收環境進行分析,做出了產品制造商自行回收與行業協會集體回收為兩種主要回收渠道的假設,并對兩種回收渠道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了電子產品制造商在面對不同產品、不同市場競爭環境下的不同回收渠道選擇。本文可對電子產品制造商在回收電子廢棄物時的渠道選擇提供一定理論依據。
由于假定電子廢棄物大多可回收、可轉化,而現實中存在無法再利用的電子廢棄物,故本文結論有一定局限性。此外,關于回收渠道間的相互協調問題,還有待研究。
參考文獻:
[1]Savaskan R C, Bhattacharya S, Wassenhove L N V. Closed -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J].Man agement Science, 2004, 50(2):239-252.
[2]Atasu A,Toktay L B,Van Wassenhove L N.How collection cost structure drives a manufacturer's reverse channel choice[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3,22(5):1089-1102.
[3]Ferrrer G,Swaminathan J M. Managing new and remanufactured products[J]. Managemant Science,2006,52(1):15-26.
[4]柳鍵,邱國斌.政府補貼背景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博弈研究[J].軟科學,2011,25(9):48.
[5]Gu Qiaolun,Ji Jianhua,Gao Tiegang. Pricing decisions for reverse supply chains[J].Kybernetes,2011,40(5):831-841.
[6]Mitra S, Webster S. Competition in remanufacturing and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 111(2): 287-298.
[7]張福利.企業集團逆向回收渠道選擇策略研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1,08(2):35-40.
[8]李春發,馮立攀.考慮消費者偏好的WEEE雙回收渠道設計策略研究[J].系統工程學報,2016,31(4):494-503.
[9]計國君,黃位旺.WEEE回收條例有效實施問題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2,15(5):1-9.
[10]Yang J X,Lu B,Xu C WEEE flow and mitigating measures in China[J].Waste Management,2008,28( 9):1589-1597.
作者簡介:王梓,男,山西太原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胡丁亞,男,湖南婁底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