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
摘 要:知識經濟也稱為智能經濟,它可以將信息應用在生產過程中,進而優化生產的模式,使生產的經濟組織形式更為靈活。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知識經濟時代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因此,與之相對應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也要進行相應的改變,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人力資源生態環境的建設,已經成為一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方向。基于此,本文從企業組織形式與管理模式的新環境入手,首先分析了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然后研究了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生態環境的建設,希望可以借此給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知識經濟;人力資源;生態環境
一、企業組織形式與管理模式的新環境
科技的發展必然會帶來社會組織形式的變革,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例如,在蒸汽機初步應用到生產過程中時,人類社會的經濟由農業經濟逐漸轉變為工業經濟,對應的企業規模也迅速的擴大,使融資方式等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社會經濟的第二次變革是由于電力的應用,它帶來了工業自動化的革命,使社會經濟又迎來了新的春天,產生了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相結合的企業組織形式。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已經成為當前時代的主要科技,它可以視作第三次技術革命,利用信息化的工業來推動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進而帶動經濟的發展。例如虛擬企業、電子商務等就是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的變化。當然,信息時代也可以稱為知識經濟時代,因為它依托強大的科學技術作為發展的動力。在這一大環境下,企業的組織形式與管理模式必須要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下,企業的管理模式有了較大的發揮空間,人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對組織形式進行優化,這樣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公司管理的成本,同時提高公司管理的效率,為創造更多盈利提供可能。當然,這同時也是一個挑戰,因為變革必然會有一個適應期,而企業的調整還要考慮到實際的社會經濟形勢。正是基于這一背景,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加快變革的步伐,以此來推動自身的發展。
二、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
人力資源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對整個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必須要凸顯新時代經濟變革的需求,從理念上來進行改變,同時協調環境與目標來達成創新性的管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可以實現企業組織架構的扁平化,這樣就可以使企業的各項管理活動更加主動,以此來提高核心的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物質資本與無形資本形成兩個重要的方向,不再由單純的工業化機器來代表主要的生產價值,企業的資本更多的是向著知識資本的方向轉變。
1.傳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不足
傳統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是較為封閉的,它的組織架構有一個明確的分層,管理人員是通過物質資本和工業化機器共同體系來進行各項企業生產活動的輔助。這時,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勞動生產的效率,主要思想就是科學化的人事管理來降低物質成本,利用剛性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工作環境與勞動的紀律。概括而言,傳統的人力資源主要是側重體力勞動和生產效率兩個方向。
傳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一方面,它影響了企業架構的穩定性,因為它更多的是利用人力資源來影響外部環境,忽略了內部條件對人力資源環境的影響。在這種運行模式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較為死板,無法快速的作出各項調整。另一方面,傳統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更多的是用經濟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側重于用社會利益和經濟效益激勵員工,并沒有充分的激發員工的創造性,也忽略了對知識培養。再者,傳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忽略了對員工價值觀、人生觀與社會觀的培養。這些軟環境對整個企業的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企業的領導層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更多的是把企業內部與外環境隔離開,沒有形成有效的統一,體現出了信息不對稱下管理的劣勢,嚴重限制了員工創造性與個性化的發揮。
2.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措施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下,社會經濟瞬息萬變,有時就是因為錯失機會而導致企業的經濟損失。因此,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必須摒棄傳統的觀念,利用科學的理論與正確的方法來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結合時代的變化及時做出各項調整。具體而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扁平化的企業組織形式。扁平化的企業組織形式可以減少管理人員的數量,進而縮減管理的成本。利用該種模式來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還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讓人力資源的管理通過對人員的管理來實現知識的管理,發揮更大的創造性,使企業的管理更具價值。
(2)信息化與數字化的管理模式。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對外較為閉塞,所以信息的傳遞與反饋十分緩慢,對于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而言無法完全的適應。所以,在知識經濟時代要著重進行這方面的改革,建立起數字化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讓信息的交流與溝通更為及時。例如,當前很多先進的企業都將社會需求與生產計劃結合起來,通過人力資源來協調兩者的關系,這樣就可以讓產品的價值充分的體現出來,避免了產品堆積或者信息閉塞造成的生產損失,對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有著重要意義。
三、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生態環境的建設
所謂的人力資源生態環境就是將人力資源的硬件與軟件結合起來,其中硬件主要是指標準化的生產紀律與工作條件,其中還包括著企業的框架結構,而軟件則主要是指企業內部的文化,主要包括著思想觀念、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觀與工作作風。只有把這些有效的統一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智力勞動屬性。基于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可以將企業的資本轉化為“虛擬化”的方向,例如企業的品牌價值和管理優化創新等,這些都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打造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環境時,需要遵守這些原則。結合當前的社會大環境,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生態環境的建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將知識轉化為資本。將知識轉化為資本的關鍵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形成了相應的文化,并且該文化能夠被員工所理解,成為人們的共同勞動成果。較為有代表性的就是專利、管理模式、核心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只有將這些知識轉化為企業的資本,才能讓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更有現實的意義。將知識轉化為資本還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優點,就是能夠有效的提高智力勞動的生產效率,對于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的環境有著較大的幫助。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能夠更好的留住優秀人才,增加企業的知識資本。進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使知識向著資本的轉化效率更高,讓企業的發展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2)軟生態環境的建設。企業人力資源的硬生態環境建設相對較為容易,即使是生搬硬套別的企業也可以在短期內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企業人力資源的軟生態環境建設較為困難,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著手于企業的自身,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員工,而且單純的模仿無法取得切實的效果,即使是借鑒別的企業也需要進行不斷的改良與完善,所以在當前的很多先進企業中都把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基于此,在軟生態環境建設的過程中必須以人文關懷為主,充分尊重員工的思維與個性化,然后利用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輔助搭建軟生態環境,在一個長期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被員工認可的文化。
四、結語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而社會的進步必然伴隨著企業的改革。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目前已經逐步走向較為成熟的知識經濟時代。與之相對應的,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本文著重分析了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組織形式與管理模式面臨的新環境,然后就此對比了傳統人力資源管理與新時代下人力資源管理的優缺點,借此分析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生態環境建設。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給知識經濟時代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加快他們自身的管理優化,為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參考文獻:
[1]王夢.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7(22):25-26.
[2]趙利安.知識經濟背景下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再造[D].天津科技大學,2006.
[3]崔國紅.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探索[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
[4]王德君.知識經濟時代中國人力資源競爭戰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
[5]張計成.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3.
[6]姚慶國,江海波.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與人力資源生態環境建設[J].山東社會科學,2001(0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