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雅
摘 要: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資)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趨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產生這一現象與中國目前的政策有關,中國為了吸引更多國外優秀的企業到國內投資而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然而對于這一現象目前也是褒貶不一,FDI對于流入國會產生很多的溢出效應,針對溢出效應之前的研究一直忽視掉了金融市場的影響,本文會對金融市場在溢出效應出產生的作用以及作用的大小進行分析,并提醒我們,必須注意到金融環境的建設,同時也需要加強中小企業貸款的重要性,因為這一些企業能夠吸收溢出效應。
關鍵詞:FDI;經濟發展;金融市場
一、FDI溢出問題綜述和問題的研究
由于本國資源的缺乏導致國家在引進外資的政策中采取了很多的優惠政策,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到中國進行投資,人們也堅信這種招商引資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然而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的效率,技術上得到了創新,流程得到了改革,管理制度上也更加的專業,員工的晉升機會也增多了,并且有更多的機會進軍國際市場,但是FDI對于引進國來說是否真的有這么大的效益,對東道國的經濟是否發揮了正面的影響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1.問題綜述
(1)FDI溢出效應是否有國別的研究。早在1974年就曾有人對外國直接投資產生的溢出效應進行了計量層面上的研究,在當時外商獨資是一個單純的生產要素,單獨放到當地企業的生產數據中,通過對1969年澳大利亞計量分析,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在澳大利亞的相關產業中,對勞動生產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類似的還有一些針對別的國家的研究,例如英國、加拿大等,都得到了肯定的結論,因此可以說明FDI溢出效應的確是存在的。另外也有一些學者得出了與之不相同的結論,1989年Catwell 在對1955年-1975年美國跨國公司的研究中,發現了美資并沒有在所有行業中都產生溢出效應,技術溢出也只是在那些技術相差并不是很大的產業中,而在對摩洛哥的研究中也發現,跨國的企業并沒有對該國的生產勞動率帶來顯著的影響,甚至有些研究顯示出,在研發密度比較低的產業中,外商直接投資還帶來了負面的溢出效應。但是這些研究都僅僅局限于產業的內部,也有少數的學者探討了FDI在產業之間的溢出效應,在1969年Katz的研究中支出20世紀50年代在阿根廷的制造業中流入了一些外商直接投資,這些投資對于當地的企業來說帶來了益處,因為提高了企業技術上的進步,然而這些技術的進步只是限制于外商投資產業的內部,外資企業是可以通過降低原材料或者零件的質量標準、價格等相應措施使得當地的企業慢慢變得現代化起來,當時提出這就是FDI溢出效應中的關聯機制。后面一些學者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觀點,FDI的溢出效應更多地發生在產業跟產業的之間而不是產業的內部。
(2)FDI溢出效應發生的影響因素研究。目前為止,FDI溢出效應的存在是得到很大一部分人們的認可,雖然針對不同國家得出的結論大相徑庭,將這些結論歸納一下發現,有以下的這些因素影響著FDI的溢出效應,外資的數量、本國內的各個產業相互競爭的程度、本土的一些企業對于新的技術的吸收程度以及和外商在技術上的差距、外資企業的類型等等。一般情況下認為FDI的溢出效應大小是隨著國家開放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加的,而開放程度又是以產業內外企的比重來衡量的,理論上外資企業的比重越是大的話,相接觸的機會就會越多,溢出效應也越是大,然而事實上也并非如此,通過對墨西哥制造業的研究發現外資和本地的企業勞動生產率共同決定的。有些學者會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東道國本土企業對于技術層面的吸收能力上,據Kokko的研究數據可以看出來FDI溢出效應的大小跟東道國企業對新技術的吸收能力上聯系起來,在跨國公司和東道國的內部企業的技術差距這方面,對于溢出效應也是有影響的,爭議也比較大,在Findlay(1978)和Wang(1992)的研究中,兩者之間技術水平相差越大,那么國內企業能夠趕超的潛力也就越大,而另一方面,Lapan和Bardhan(1973)中認為,兩者之間應該是負關系,這主要是從以下這個角度出發的,就是先進的生產技術對于落后的東道主國家企業來說并不適用。除了東道主企業的因素外還有國家整體的發展水平也對FDI的溢出效應有比較大的影響,以及研發密度差異等。
2.問題的提出--FDI、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
在之前的綜述當初我們可以發現影響FDI的因素并沒有涉及到金融市場這一方面,而目前給我們的直觀感覺是國家的金融市場發達的話,其發展經濟的速度也就會更快。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發現金融市場可能存在的作用,(1)溢出效應是不會只發生在無成本改進的生產組織中的,企業需要引用新技術的話就需要改進工作流程、購買設備等做一系列的準備,這一過程中就會產生一些費用;(2)金融市場的不完善甚至是缺乏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當一項全新的技術需要引進可是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可以將其轉化為生產力的時候,就無法達到企業發展的目的;(3)FDI是可以通過聯系效應來推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但是國家的金融體系不夠完善的話,發展的進程就會受到阻礙。
二、FDI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1.不考慮金融市場因素
我們可以通過建立方程式的方法來檢驗一下在不考慮金融市場對FDI影響的前提下,FDI對中國的經濟是否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從方程式可以看出,和其他因素相比較而言,在我們所考察的區域里面,FDI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如其他的因素,當然,這個結果并不能否定FDI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而是當與人口數量、政府的支出以及資本形成對經濟的發展和人均收入的推動作用相比,在我們所考慮的范圍之內,FDI對經濟的作用沒有其他的因素來的更大。
2.考慮金融市場的因素
現在我們將金融市場對FDI的經濟促進作用納入到我們考慮的范圍之中,在模型當中加入金融市場與FDI交互項,同時將表示金融市場發達水平的指標也放入到回歸方程式中,結果顯示:(1)金融市場與FDI確實有交互作用,并且這種交互作用是積極的,對積極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2)FDI本身對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3)金融市場足夠發達的話那么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因素來推動經濟的發展;(4)在股票市場的回歸方程式當中,FDI項和金融市場的交互項都不顯著,這個應該是和我國還不太健全的股票市場有關系,眾多的中小型企業沒有辦法融到資金來將FDI的溢出效應進行消化,因此也就無法實現規模的擴大;(5)在描述銀行體系的方程式中,可以看出來FDI和金融市場對經濟的直接效應以及間接效應的影響合力是比較明顯的。
三、FDI溢出效應--針對中下企業金融市場建設
1.中小企業對經濟發展貢獻
隨著整體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也慢慢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在創造經濟價值、為人民提高就業崗位上、技術改革創新方面以及國內外貿易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儼然成為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中流砥柱,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產值上都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我國也是中小企業的大國,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培養中小企業能夠提升產業整體的支持能力,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并且在維護社會穩定上也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2.中小企業面臨的金融環境
中小企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民營企業,已經慢慢形成主體,然而他們面臨的環境卻不是特別好,尤其是金融環境和他們為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是不相稱的。首先融資困難就是面臨的首要問題,我國很多的金融機構對于中小企業在信貸方面都是帶有歧視的,這一歧視就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也限制了吸收外商新技術和新產品,阻礙了FDI溢出效應的有效發揮。
3.優化中小企業金融環境
(1)調整金融政策。由于我國計劃經濟的歷史原因,我國一直都是重國有輕民營,因此就造成了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巨大困難,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可以在中小企業的經濟活力上給予一定程度的釋放,金融政策的立足點上予以調整,針對市場原則對中小企業進行一定的扶持,增加其對金融資源的獲取力度。
(2)培育和壯大金融市場。首先可以建立一個可以供中小企業利用的資本市場,主要定位在技術力量比較好、產品相對較小和具有一定的市場潛能,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其次是對債券發行市場進行開放,對于符合這些條件的中小型企業,發放債券和企業短期融資券,最后是發展信用評級制度,建立一個真實可靠的信用評級制度,使得每個參與方都能足夠了解企業的資產和風險。
(3)針對中下企業的設備更新問題,可以發展一些融資的租賃業務。目前很多中小企業的設備相對比較簡陋,但是又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這也就限制了其發展的條件,發展租賃行業,企業就可以增加新的設備,也就促進其發展。
(4)規范好民間金融,一定程度上放松對其的管制。民間金融與中心企業的發展關系密切,解決民間金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其進行規范,這樣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門檻比較低的民間融資也能為其發展提供很大的金融空間。
四、結語
FDI現象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因此我們要利用好其帶來的溢出效應,加強金融市場的發展,針對目前充分需要吸收FDI溢出效應的中小企業給予扶持,改善中小企業的金融環境從而使得FDI溢出效應能夠更好的為其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潘文卿.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工業部門的外溢效應:基于面板數據的分析[J].世界經濟,2003.
[2]沈坤榮等.外國直接投資的外溢效應分析[J].金融研究,2000.
[3]嚴冰.國外FDI溢出效應研究綜述[J].財經研究,2005.
[4]王飛.外商直接投資促進了國內工業企業進步嗎?[J].世界經濟研究,2003.
[5]周妍.對外商直接投資外溢效應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