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寫作素材的積累又是作文教學的較為關鍵的一部分。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迅速發展。在作文教學中要對這些方面綜合考慮,同時還要對積累素材的能力加以培養,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現階段的作文教學并不樂觀,老師習慣了范文式教學,學生看過之后并沒有什么收獲,下次拿到作文題目的時候還是覺得不知道寫些什么,只能生拉硬湊出一篇假、大、空的文章。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從素材積累開始。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問題 引導 素材積累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積累方法單一
現階段學生素材積累的途徑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教師提供的內容和課本上的課文,一種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閱讀所獲得的,但兩種途徑中,第一種是素材的主要來源。學生的素材獲取方式單一,那么積累的數量和適用性也就難以保證了。
所以,方法單一是現階段初中語文寫作素材積累過程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
2.積累內容單薄
積累的內容單薄是說現階段初中學生在積累語文寫作素材時廣度不夠,只是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或者教師的要求去積累某一方面的內容,范圍不夠廣,所以其寫出來的作文內容也就顯得比較枯燥和單一了,而且當遇到比較陌生的寫作命題時也就顯得手足無措,無從下手了。
3.積累的素材派不上用場
積累的素材派不上用上主要是由于學生的變通能力不夠高,積累的哪方面的素材就等待哪方面的命題,模式化現象嚴重,長此以往,其積累的素材不僅不能幫助其提高語文作文的寫作水平和質量,反而禁錮了學生思想,影響了其創作力的發揮。
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材料積累意識
初中學生的寫作水平已經在逐漸提高,但他們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積累寫作材料意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觀念,調動學生積累材料的積極性,向學生解釋積累材料的目的,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有了學習動機,才能主動地配合教師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科學的寫作素材教學規劃,讓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工作具有明確的目的。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材料積累時,也要在學生進行寫作實踐時進行恰當的評價和指導,指導學生互評,充分肯定學生的付出。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沒有寫作材料的時候進行一次寫作嘗試,讓學生認識到缺少寫作材料,是沒有辦法動筆的。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享、交流、觀察進行寫作材料的積累,然后再讓學生動筆寫作。當學生發現,在有充足的寫作材料時,下筆會變的很容易,這樣學生就會認識到寫作材料積累的重要性,能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材料的積累。
三.作文素材積累的途徑與方法
1.從生活中尋找亮點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個不歇。”創作的源泉是生活,在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從生活中汲取營養,自然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教師在日常的學習中也應該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自己身邊的環境,相處的人和發生的事。很多人會覺得每天的生活都是重復的,沒有什么新鮮事可以留意。但其實平淡中也會有微小的幸福、悲傷和平凡的美。比如在家里幫媽媽做的家務、發現爸爸的第一根白頭發、聽爺爺奶奶講的過去的故事、在博物館看到的展覽等等,多看多聽之后,必然會有所感悟,在寫作時即可從小事出發,以小見大。
2.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素材的積累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記憶也是在不斷遺忘的,要想在寫作時素材源源不絕,必須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想要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擴大學生的視野,保證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學生能夠逐漸豐富自身的情感以及內涵,逐漸增強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及想象空間,進一步豐富寫作素材的積累。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閱讀教育的重視程度,要教學生如何選取對自己有用的素材,并分析素材的寫作手法進行仿寫,還要培養學生愛閱讀習慣,讓學生把用課余時間閱讀當做一種興趣而不是負擔。最后要做好監督工作,要求學生定期上交閱讀筆記,并負責確保學生的課外讀本符合初中生的審美,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培養情感與想象力
寫作素材不僅包括豐富的詞匯、優美的語句、所觀察的事物和現象,還包括真情實感。有很多學生也能寫出一篇語句優美的作文,但是讀起來總覺得是文字的堆砌,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受經典作品影響,太多的學生形成了思維定勢,說到高尚品德,一定會想到拾金不昧;說到親情,要么是雨中送傘,要么就是感嘆父母辛勞。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散思維、放寬眼界、注意不同的生活領域。因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所以要鼓勵其結合自身,用我筆抒我情、寫我心的方式進行聯想與想象,充分展示出各自的思維個性。
初中語文教學在整個語文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作文教學又是其中關鍵的教學環節,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助于提高整體的語文教學效果。而就現在教學現狀來看,因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仍存在著積累方法單一、積累內容單薄、素材派不上用場等問題,嚴重影響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師要做到的是以學生為本,因學而定教,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長期堅持,學生一定會在寫作時有話可說。
參考文獻
[1]溫耀林.初中作文教學現狀的思考與對策[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7(7)
[2]李凌嵐.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A版:2015(9)
[3]水克焱.積累,想象,應用——談初中語文作文的素材積累[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11)
[4]楊娜.如何培養初中生語文作文寫作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8)
[5]周燕.作文就是生活——學習葉圣陶作文教學思想札記[J].中學語文:2011(10)
[6]洪梅.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6(02)
(作者介紹:于淼,牡丹江師范學院2017級學科教學(語文)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