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珍
摘 要:隨著我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肉牛養殖數量不斷上升,肉牛患病幾率也隨之提高,各種各樣的疾病嚴重影響了肉牛生長,給養殖戶帶來了巨大損失。要想減少疾病的發生,必須加強肉牛疾病防治技術。本文將主要針對肉牛疾病防治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希望能夠幫助廣大養殖戶解決這一難題。
關鍵詞:肉牛;疾病;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8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084
牛肉是人類主要食材之一,肉牛質量直接影響著人類的身體健康。由于養殖規模逐漸擴大,在正確的管理模式下,肉牛產業前景十分廣闊,但疾病的發生經常讓養殖者陷入困境。做好肉牛養殖過程中疾病的診斷工作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成為現階段的工作重點,只有減少疾病的發生,才能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1 常見疾病
1.1 牛病毒性腹瀉粘膜病
牛病毒性腹瀉粘膜病嚴重威脅肉牛生長健康,主要是因為粘膜病的病理特點是通過排泄物與分泌物來進行,對飼料和水質量造成污染,而肉牛感染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牛病毒性腹瀉粘膜病發病時間沒有特殊時期,一年四季都會發生,特別是針對牛犢有更高的發病幾率,牛犢發病期為2~3d,體溫維持在40~42℃,間歇性腹瀉,排泄物呈現粘液或者血液并伴有惡臭。病情加重會使肉牛口腔黏膜生長潰瘍,更為嚴重的是,如果懷孕中的肉牛患有此病則會導致新生牛犢天生小腦發育不良、眼睛失明等問題。
1.2 吸血性巴氏桿菌病
這是一種敗血型疾病,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所致。癥狀初期主要表現為萎靡不振、食欲不佳、咳嗽、心跳加快等。隨著病情加重,癥狀逐漸表現為高溫、發熱、肺炎等。如若得不到及時救治,更會產生腹痛、痢疾等重大疾病,使肉牛日益消瘦最終導致死亡。
1.3 鉤端螺旋疾病
這種疾病顧名思義是由多種鉤端螺旋體導致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癥狀為牛犢高燒41℃、食欲不佳、呼吸和心跳加快、萎靡不振;成年肉牛則會導致食欲下降、發燒等癥狀。
2 肉牛常見疾病防治技術具體措施
2.1 牛毒性腹瀉粘膜病防治
需要對患病肉牛血清血和病毒是否分離做認真檢測工作,防止持續性感染種牛的引進。對發病中的肉牛要加強護理,增強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癥狀,將抗菌、磺胺藥物與補充糖等體液一起使用,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繼續感染。使用疫苗,根據適當的時期進行疫苗接種,能夠減少病毒傳染,例如對肉牛注射弱毒凍干,22個月后方能產生免疫力,從而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特別注意妊娠期肉牛不可接種。
2.2 吸血性巴氏桿菌病防治
需要對肉牛群進行檢查工作,可以采用堿性美藍染色方法,還可以采用細菌分離方法診斷疾病,做到及時診斷、及時治療,以免影響最佳治療時間。已經患病的肉牛可使用抗菌藥加上多價血清藥物治療;對患病嚴重的肉牛可以按照一定劑量的四環素加上一定濃度的葡萄糖液配合進行滴流治療。將患病肉牛進行隔離,加強隔離牛舍管理工作,使用一定比例的石灰乳或者漂白粉,配上一定比例的氫氧化鈉對牛舍進行消毒,保證環境衛生,以減少細菌繼續滋生。
2.3 鉤端螺旋疾病防治措施
患有鉤端螺旋疾病的肉牛必須實施嚴格的隔離管理;藥物治療患病肉牛,可以使用鏈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等進行注射治療;不斷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利用補充體液注射患病肉牛,有效提高肉牛的免疫力;在日常養殖過程中及時關注肉牛生長狀況,做好檢測工作,及時發現感染疾病的肉牛;加強肉牛牛舍管理工作,做到及時消毒、及時清掃、及時滅鼠、及時除菌;從對水源到養殖肉牛用到的工具都要全面殺菌,有效保證牛舍的環境;要想有效預防鉤端螺旋疾病,必須做好疫苗工作,增強肉牛抵抗力,例如通過注射流行血清可保證一定程度上提高肉牛的抵抗力。
2.4 科學飼養防治疾病
根據牛的種類、性別、年紀等進行分群飼養,嚴禁隨意更改,以防由于隨意變換導致肉牛營養不良或腸胃病等疾病發生;為牛舍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保證牛舍陽光照射充足,通風性好,冬暖夏涼,及時清理,保持合理溫度,還要經常刷洗肉牛身體,這樣不僅能減少呼吸道、腸胃、皮膚等疾病發生,還能促進肉牛繁殖;保持適當運動,每天允許肉牛在室外自由活動,時間掌控在1~2h,使肉牛呼吸到新鮮空氣,接受陽光照射,防止缺鈣;要保證肉牛每天飲水量充足,肉牛對水質要求較高,所以要保證肉牛正常生長,就要保證水源干凈,以減少疾病傳播;驅蟲工作要堅持定期進行,時間最好選擇春秋2季各進行1次,牛犢在初生1個月和6個月時各進行1次。在驅蟲前要做好糞檢工作,了解寄生蟲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驅蟲藥;堅持自繁自養,引進新牛時必須進行相關檢測。拉運新牛的裝備在進行消毒和驅蟲工作后才可進場,但仍需在200m處進行隔離觀察,最終確認健康后再并群。
3 結語
本文通過對各種常見疾病的癥狀及具體防治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期望能解決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疾病問題。肉牛疾病防治技術的應用有利于養殖工作的正常進行,有利于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更有利于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從而保證我國人民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