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燦亮
內容摘要: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不僅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也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但是當前跨境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貿易結構存在的問題阻礙了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基于跨境電商的視角,對我國對外貿易結構進行研究,分析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影響以及帶來的各種挑戰,從而提出在跨境電商發展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優化對策,以期為我國對外貿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一定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跨境電商 對外貿易結構 管理模式 創新優化
引言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對外貿易總值為24.3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下降0.9%,貿易順差為3.35萬億元,收窄9.1%,但在2016年第四季度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小幅增長勢頭。可見受到國際經濟低迷的影響,我國對外貿易形式嚴峻,直到2016年第四季度才逐漸出現增長勢頭。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另一方面是由于跨境電商的繁榮發展推動了對外貿易模式革新,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新引擎。
在我國對外貿易整體面臨不穩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跨境電商作為新的增長引擎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優化的主要推動力量,因此基于跨境電商的視角對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創新進行研究,將有助于優化跨境電商貿易結構,同時推進我國對外貿易整體結構創新發展。
電子商務時代國際貿易結構發展情況
(一)跨境電商的概念及特征
跨境電子商務又簡稱為跨境電商,具體指一種處于不同貿易環境的主體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彼此之間的商品交易、信息交換等,并利用跨境物流將商品配送到用戶手中,完成跨境交易的國際性貿易活動。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多邊性。在傳統貿易模式下,貿易只涉及兩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商家,是典型的雙邊貿易。而在跨境電商模式下,不同國家或者地區的商家都能夠在平臺上進行貿易,實現了由雙邊貿易向多邊貿易的轉變。另外,在貿易中可以實現信息、資源以及資金的多邊合作。比如,某商品可以從甲國的平臺進行交易,然后利用乙國的支付平臺進行支付,最后利用丙國的運輸平臺進行配送。
時效性。在傳統貿易模式下,貿易雙方的信息交流會受到通訊條件以及空間的影響,由于跨國貿易距離較遠,因此信息在傳輸時難免有時間差。有了跨境電商之后,這種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利用互聯網,信息可以一瞬間到達貿易雙方,某些交易甚至可以即時完成。另外,在跨境電商環境下,沒有代理商、經銷商、分銷商等中介環節,使貿易手續得以精簡,貿易更加具有時效性。
(二)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發展情況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從對外貿易規模上看,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對外貿易總值為24.33萬億元,同比2015年下降0.9%。但是2016年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先下滑再上升的走勢,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根據表1的統計數據,2016年第一季度與第二季度,我國對外貿易呈現負增長,第三季度進口值增長0.8%,進出口值增長2.3%,出口值依然呈現負增長。到第四季度,我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均呈現正增長勢頭,而出口值更是達到了8.7%的較高增長率,可見我國對外貿易嚴峻形勢在2016年下半年有所緩和。
從貿易方式上看,2016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3.39萬億元,增長0.9%,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5%,比2015年提升1個百分點,可見我國對外貿易結構有所優化,但依然有較大可持續優化空間。從貿易產品上看,2016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7.98萬億元,下降1.9%,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7.7%,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2.88萬億元,下降1.7%,占出口總值的20.8%。可見在2016年,我國對外貿易依然以機電產品和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為出口主力。而在進口方面,2016年我國大宗商品進口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我國跨境電商平臺分類:自2010年起,跨境電商已經開始初步萌芽,第一批跨境電商企業如洋碼頭、小紅書等逐漸出現;自2014年起,跨境電商平臺呈爆發式增長,天貓國際、貝貝、聚美急速免稅店、亞馬遜海外購、唯品會等都開始邁入跨境電商領域。
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根據跨境電商平臺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呈現不斷擴大趨勢。
根據圖1的數據可以發現,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自2013年起呈現出穩定擴大趨勢,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元,占同年對外貿易總值的25.9%,而根據預測,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8.8萬億元。雖然從規模上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情況良好,但是跨境電商的發展也同電子商務一樣,面臨著增速下滑的趨勢。
跨境電商貿易結構。根據國家統計公布的跨境電商進出口產品統計數據顯示,從跨境電商出口產品類別上看,3C電子產品出口占比超過40%,其次是服裝服飾,但占比僅為10%左右。可見我國跨境電商貿易結構與對外貿易出口結構有著極高相似度,表明我國在機電類和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上的出口能力較強。從進口產品類別上看,化妝個護類成為跨境電商進口產品首位,其次是母嬰用品,再次是食品保健品。從跨境電商貿易結構中可以發現,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結構有較大差異,而在進口結構方面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特點。
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有助于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經營主體多樣化。在傳統對外貿易中,有能力進入國際市場的往往都是資金雄厚且技術全面的大型公司,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在高準入門檻下根本沒有進入國際市場的可能,這就造成了我國對外貿易主體的單一化。而在跨境電子商務時代,中小型企業得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新機遇,其可以通過專門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構建自己的產品信息以及服務網,進而使自己的產品面向世界。因此,在跨境電子商務時代,我國貿易經營主體實現了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的轉變,使得我國貿易經營主體能夠經受住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的考驗。例如,康晶眼鏡正是利用了跨境電商外貿銷售層次高、資源利用率高的特點,在海外營銷中獲利;敦煌網正是利用跨境電商平臺上積累的交易數據作為風控模型,獲得了信用累積,贏得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賴,獲得貸款的支持并讓產品成功走出國門;而跨境壹號正是利用跨境電商實現了3年內海外銷售額從0元到3億元的蛻變。由此可以看出,跨境電商可以幫助中小型企業成功走出國門。
有助于推動我國對外貿易方式多樣化。跨境電商作為電子商務平臺中的一種,其發展同樣遵循了電子商務的發展路徑,因此跨境電商的功能與優勢直接決定其與傳統對外貿易存在的差異,而跨境電商憑借自身的功能與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對外貿易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跨境電商平臺利用信息溝通和匹配功能提供對外貿易服務。跨境電商在國內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而當前在國際市場上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已經普及,因此跨境電商平臺利用其綜合性和開放性優勢吸引和聚集國內外制造商、零售批發商等商家入駐,在入駐主體達到一定規模后,跨境電商的信息匹配能夠為買賣雙方搜索到合意的交易對象,而這一功能也實現了節約成本、提高供求匹配效率的目的,能夠避免傳統對外貿易中花費大量時間、資本去搜尋交易對象的問題。
其次,跨境電商平臺所具備的綜合性優勢讓對外貿易能夠成為一條龍貿易,降低了對外貿易的難度。傳統對外貿易中賣方需要考慮支付、國際物流、稅收等問題,而跨境電商出現后,作為綜合性平臺的跨境電商能夠為買賣雙方提供除信息展示之外的增值服務,如融資服務、數據服務、在線支付服務、國際物流服務、報關清關服務等,因此對于買賣雙方而言,能夠更有保障地開展更多類型的貿易,也更能推動貿易產品類別多樣化。
總體來看,跨境電商在優化對外貿易結構中起到一定推動作用,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而言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二)局限性
貿易專業化發展影響存在局限性。雖然當前眾多跨境電商平臺在其功能性和綜合性上有極大優勢,但是卻缺乏專業化優勢。以阿里巴巴跨境平臺為例,阿里巴巴跨境平臺致力于為全球電子商務提供信息展示與交流平臺,因此平臺上不乏眾多國內外商戶與消費者,而平臺能夠提供的商品類別小到日用品,大到大宗商品,種類繁多。顯然阿里巴巴為國際貿易流程增加了便利性,但是該平臺不能作為專業的供貨商和流通商來影響對外貿易,因此也無法幫助出口企業以更低成本進入國際市場,也難以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專業化發展。從宏觀上看,單靠跨境電商難以進一步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專業化,也難以改變我國出口結構。
商品結構優化影響存在局限性。如前文所述,當前跨境電商平臺的主要功能是進行信息溝通和匹配,而另一方面跨境電商在專業性上優勢不足。因此跨境電商平臺對于我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優化影響力不顯著。首先,跨境電商無法對產品質量進行認定,只能對平臺上的買賣雙方資質進行認證,但是沒有認定產品質量的資格,還需要通過第三方去檢驗。其次,跨境電商本身不參與交易,因此無法為買方提供質量擔保。總的來看,跨境電商基本不具備商品質量的擔保功能,因此對于整個跨境電商貿易領域而言,難以起到推動商品結構優化的作用。
我國貿易結構創新優化策略
(一)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優化我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
由于跨境電商在貿易專業化方面的局限性,導致了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結構單一,市場競爭力較弱,因而,應充分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優化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結構。一方面,借助跨境電商促進外貿升級,進而推動專業外貿服務升級。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的多邊流動,要求我國專業外貿實現服務升級,從而降低貿易風險;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小微企業優化商品結構,增加高新科技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的貿易總量。由于跨境電商主要發生在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同時企業降低對外貿易的資金、外匯等風險,大批量、單一生產模式逐漸被小單、多生產模式取代,優化了我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進而彌補了我國當前對外貿易主要是以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要出口類型的不足。
(二)建立專業化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專業化發展
由于跨境電商平臺多數是綜合性第三方信息服務和商品交易平臺,使得我國跨境電商缺乏專業性,阻礙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因而建立專業化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是促進貿易結構優化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建立專業性較強的跨境電商平臺,如專業的供貨和產品物流平臺,積極借鑒專業貿易中介的經濟模式和管理經驗,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化跨境電商平臺,進而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專業化發展。另一方面,建立專業的跨境電商質量認證平臺,保障對外貿易產品質量,提高對大宗商品、差異性產品供應商的吸引力,從而優化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國際影響力。
(三)提高我國電子商務企業的創新競爭力
跨境電商較低的專業化程度以及電商企業自身的缺陷,導致對外貿易過程中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而提高對外貿易的產品質量,既要優化跨境電商平臺,又要提高我國電子商務企業的創新競爭力。首先,在電商企業方面,一方面提高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產品創新能力,提供高質量、差異化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創新產品質量監控機制,增強產品質量把控能力。同時,電商企業應加強與質監部門的合作,提高產品的質量監控能力。其次,在跨境電商平臺方面,建設跨境電商質量追溯體系,利用抽樣檢測、監督檢查以及信息化等手段,實現跨境電商商品質量的有效監管。
在跨境電子商務背景下,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必然會加快。因此,我國外貿電子商務應當在不斷創新中占得市場先機,電商企業應當提高產品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綜上,在跨境電子商務背景下,傳統對外貿易結構必然受到影響,我國對外貿易同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我國應當盡快適應全新的對外貿易活動體系,加快貿易結構優化與調整,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最終在貿易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鄧健.跨境電子商務促進外貿轉型升級[J].杭州周刊,2014(1)
2.徐婷.跨境電子商務推動天津外貿轉型升級的必然性研究[J].經貿實踐,2015(8)
3.吉永峰.對培育跨境電商促蘇州外貿增長轉型對策的研究[J].經濟師,2014(7)
4.武,王鑄東,楊曉璇.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及對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J].商業經濟研究,2015(8)
5.吳正.國務院力促跨境電商,助推小微企業走向國際[J].科技智囊,2015(8)
6.王素.互聯網+外貿推進我國外貿模式創新[J].進出口經理人,2015(1)
7.張炳君,王文峰,劉晨.跨境電商推動青島外貿轉型的對策研究[J].環渤海經濟望,2015(8)
8.曹慧.淺析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3(16)
9.蔣興紅,王征兵.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結構特征及其變動分析[J].商業經濟與探索,2013(3)
10.張湛.淺析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4)
11.黃倩.淺析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與相應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研究,2014(29)
12.李青因.淺析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應用現狀[J].南方經濟,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