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扶貧和援派工作再上新臺階,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認識要在行動中提高,資源要在突破中整合,責任要在落實中強化,工作要在決戰中奮進,干部要在幫扶中成長,規劃要在聚焦中完善,人才要在聯系千家萬戶中鍛煉。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2018年教育部直屬系統扶貧暨援派工作推進會”上如是強調

有關課改的三個觀點:第一,重新構建以人文教育為主的基礎教育課程結構。第二,知識的教學要由教知識點轉變為教知識的要點。第三,由關注知識傳授轉變為關注思維發展。上述觀點是我們在改革過程中面對的基本問題,實際上也是我們常說的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問題,這個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是不會因為一些具體的變動而變動的,需要我們不斷關注和研究。
——近日,國家督學、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傅國亮發文談課改

一項技術能否在課堂中長期“存活”下去并非順理成章,而是學界、產業界、教育界及社會大眾協同的結果。但,我想強調的是,任何一項新技術在校園內的應用,如果涉及采集個體的具體數據時,都必須征得當事人或監護人的同意,這是一項技術能否被用于學校的前提。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任友群指出了技術在校園中應用的前提條件

創新教育是面向每個孩子的,要保護好孩子的創新天賦,并引導他們過一種創新的生活。所以,未來教育要從“成功教育”向“幸福教育”轉型發展,要在突破學習方式局限、重構校園學習空間、發揮技術革命作用等方面發力。
——在“中國教育創新峰會科技教育與創新素養專題研討會”上,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葉文梓就實現教育創新與教育轉型的發力點發表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