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家庭的幸福,更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既是對十九大報告中“幼有所育”要求的踐行,也是回應人民群眾對接受良好學前教育的殷殷期盼。在胡同深處,就掩映著這樣一所成長在百姓家門口、致力于讓每個孩子因為教育而擁有快樂童年的幼兒園——北京市東城區永定門幼兒園。園所始建于1978年,自2000年起,園所開始了傳承、發展、融合、創新的腳步,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支持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2013年園所通過北京市一級一類園驗收,成為東城區一所普惠優質幼兒園。近年來,幼兒園深入挖掘“養正”文化內涵,明確了“童蒙養正,根植優秀傳統文化;審因施養,助力幼兒健康成長”的辦園理念,不斷開拓特色辦園之路,成為百姓信賴的園所。
歡快的兒歌伴著清脆的問好,孩子們在幼兒園開啟了一天的幸福生活。當清晨的陽光傾灑一地,來園的孩子們已經和著暖陽奏響了生動的晨曲。銀鈴般的笑聲回蕩在園所上空,讓路過的行人也不自覺地露出微笑。這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幼兒園?她究竟有什么樣的魔力能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地喜歡?
永定門幼兒園是一所生長在百姓身邊的歡樂園,園所面積不大,卻處處顯露出童真童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魯迅的百草園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天地,而永定門幼兒園的“百草園”,就是園所本身。幼兒園充分利用有限的場地,在園所的邊邊角角都種滿了綠植。這里有攀藤而上的葡萄,有扎根泥土吐露芬芳的鮮花,有高大挺拔、忠誠守護著園所的白楊,還有老師和孩子們精心種植的各種中草藥植物:艾草、薄荷、金銀花、穿心蓮、紫蘇、驅蚊草……琳瑯滿目。園所的走廊里、墻壁上,處處張貼著孩子們精彩的游戲瞬間照片和漂亮的手工作品。或許這不是辦園條件最好的幼兒園,但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圖一畫,都傾注了園所干部教師的心血。
看到如今這所洋溢著溫馨與快樂的幼兒園,你很難想象到,2010年前,幼兒園還處在“三不管”地帶,園內多間活動室被鑒定為危房。沒有得天獨厚的辦園條件,沒有完善的辦園體系,看不到出路的時候,僅僅憑借著園長和教職工們對幼教事業的滿腔熱情,她們硬生生地堅持了下來。在這期間,不管遇到多大的阻礙和困難,她們始終堅持理想,滿懷希望,從未動搖。2010年,隨著政府校安工程和學前教育第一期三年行動計劃的啟動,永定門幼兒園有了現代化的園所、有力的安保措施,先進的硬件設施,全體教職員工信心倍增。在政府的關懷下,在上級領導的幫助下,在周圍百姓的期盼中,永定門幼兒園沐浴著愛和溫暖重生了。因為深知現在優越的物質條件來之不易,永幼人始終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立志把幼兒園建成一所成就師生、服務百姓的普惠優質幼兒園,來回饋社會、回饋人民。永幼人用愛心、耐心和真心,積淀起了園所獨特的文化,并用這種文化激勵人、感染人、培養人,同時也堅信在這樣的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必然是一朵浸潤著濃郁文化氣息的蓓蕾。
幼有所育,教師是關鍵。由于之前園所設施差、周邊環境亂等因素,十年沒有招來一個年輕教師。“一人多崗多責”在過去的永定門幼兒園,是一個真實的寫照。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人手嚴重不足,每位干部都身兼多職,卻也只能勉強維持園所的正常運轉。在經歷了調整和改革后,在上級主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永定門幼兒園辦園條件穩步上升,引入了大批優秀的青年教師。園所條件好了,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成了園長和班子的關注點。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想要將幼兒園這所高樓壘起,就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種根固本,養正開智”價值觀的引領下,永定門幼兒園結合自身實際,形成了“務實敬業,智慧正本”的管理文化。宋瑩園長深知,幼兒園管理文化是園所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人文特色的管理制度,體現了幼兒園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運行效果,具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幼兒園管理文化是幼兒園保持良好競爭力、形成濃郁文化氛圍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管理者深刻認識幼兒園管理規律,提高管理效益,逐步實現辦園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永定門幼兒園始終堅持依法辦園,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針對幼兒園環境變化和新增人員多的特點建章立制。園所通過班子會、園務會、教職工大會等民主方式,將制度經教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讓教職工自覺參與到幼兒園的制度建設和管理中來。力求做到項項工作有制度,條條制度促工作。園所充分發揮集體領導的作用,以人為本,以科學的管理制度明確班子各成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建立健全適合本園實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為使制度有效落實,園所不斷增強領導班子成員工作的緊迫性和責任感,以積極飽滿的工作態度和充滿智慧的管理手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弘揚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和發展思路,以滿腔熱忱帶領教職工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前進,為永定門幼兒園的發展再創精彩。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解放,是發現,是選擇,具體表現為先進的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式。因此,幼兒園教師必須要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科學的育兒方法,而這一切歸根到底就是要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在教師培養方面,永定門幼兒園以傳統文化為根基,用紅色經典潤心靈,打造了一支“大氣、正氣、和氣、朝氣”的專業化教師隊伍。
幼兒教師是幼兒人生道路上的啟蒙者,是引導幼兒如何做人的導師。幼兒期的孩子可塑性大,模仿性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他們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永定門幼兒園倡導教師正人先正己,一定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給孩子以榜樣引領。幼兒園加強對教師業務能力的培養,努力調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幫助不同層次的教師分析、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為教師發展創造條件。園所通過學習、培訓、實踐,促使不同層次教師獲得發展,逐步形成教師梯隊。園所經常開展國學系列講座、讀書活動等,一方面讓教師與幼兒教學相長,了解傳統文化內容,另一方面讓教師們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不斷提升文化底蘊,做一名“合格+特色”的幼兒教師。

>>永幼教師團隊風采
中醫文化,根深葉茂,博大精深,它既懸壺濟世,又蘊含深刻的哲學思想,與人的精神意志、心靈情感息息相通。傳統的中醫和中醫文化,已經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的生命,浸入血液中,我們應當珍惜、傳承和弘揚。2007年中醫世家傳人、北京清新國醫啟蒙促進中心主任楊志勛教授將娃娃國醫啟蒙教育帶入永定門幼兒園課程教學中,永幼也成為楊教授開展娃娃國醫啟蒙教育的第一所幼兒園。作為第一個“嘗鮮”的幼兒園,當時園所老師們也有過質疑,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孩子們能學嗎?他們會喜歡嗎?帶著些許疑慮,當然更多的是堅定的信念,永定門幼兒園跟著楊教授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嘗試與探索。
幼兒園以科學性、趣味性、實用性為原則,從幼兒熟悉的食物和喜歡的故事入手,逐步過渡到五季與健康的主題活動,孩子們通過五季、五官、五臟等對應關系,知道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幼兒園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梳理、撰寫了國醫園本課程教案并制作相關的玩教具及操作材料。在園本課程中,教師引導孩子通過親自品嘗,了解食物特性,知道“太過不及皆為病”,引導孩子樹立禁戒意識,促進孩子心理和行為的自律,從而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做自己的生命小衛士;主題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懂得“天人合一”的理念,知道人類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要敬畏、保護自然,生活中要順應自然規律做到“人隨天地動”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名醫是民醫,百姓心中醫”,通過看、講、演古代醫家故事,讓幼兒感受醫家的成長歷程和大愛情懷,從故事中學習做人做事,培養健康的心態、寬廣的胸懷和踏實做事的風格,使幼兒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幼兒園國醫室環境

>>楊志勛教授在為孩子們講解國醫知識
幼兒園通過開放國醫教學現場,邀請家長參與活動并學習健康知識,了解健康理念,逐漸調整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為孩子做榜樣。在服務幼兒及家長的同時,園所還開放資源為社區居民開設健康講座,推出季節與健康、小兒推拿等系列課程,使更多的百姓受益,將國醫健康知識向更為寬廣的范圍輻射。“做事先做人,學醫先學道”,這是楊教授的教誨,也是孩子們在參與活動后的自覺行動。秉承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初心,為使國醫啟蒙教育邁上一個更加科學有序的平臺,2017年7月,永定門幼兒園首次成功申報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三五”科研規劃課題《傳統啟蒙教育與幼兒園教學研究》子課題《國醫啟蒙在幼兒健康教育中的實踐研究》,同時園所也成為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實驗幼兒園。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秉承這一宗旨,園領導堅持用中華傳統文化為孩子們鋪就多彩的人生之路。國醫啟蒙是絢麗畫卷上一抹鮮艷的色彩,卻絕不僅僅局限于此。課程文化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的核心手段,它集中體現了一所幼兒園獨特的育人底蘊與品質。課程文化作為影響幼兒園文化建設的關鍵,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和家長的關注。永定門幼兒園在“種根固本,養正開智”價值觀的引領下,大力推行“多元融合,養智益趣”的課程文化,旨在通過多元化的課程,讓傳統文化扎根于孩子們的心靈。
幼兒剪紙課堂一直是永定門幼兒園教學中的亮點。“對于幼兒剪紙,我們的思路是實現不教而教,孩子在感知活動中,把要剪的東西記在腦中,然后剪出來。”宋瑩園長說,通過剪紙課堂,在讓孩子們感受傳統之美的同時,還能鍛煉他們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耐心,促進肌肉的發展,培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老話說“心靈手巧”,就是這個理兒。
“老師,您看,這是我畫的水墨畫,請叫我國畫大師!”陽陽興致勃勃地舉著自己的水墨畫作品給老師看,筆觸雖稚嫩,卻是孩子的用心之作。永幼的水墨畫課程一經開設,便受到了孩子們的追捧。通過學習課程,孩子們的心智和修養都有了極大的提高。豐富的傳統文化的內容,也讓孩子們了解到了更多的民族藝術形式。在水墨游戲的基礎上,幼兒園聘請民間工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來園指導教師和幼兒開展“手繪彩蛋”活動,進一步讓孩子們感受水墨的美和中華傳統民間手工藝術的獨特魅力。
對于幼兒教育,宋園長有著自己的理解,她說:“我們開設的一系列傳統文化課程,是給孩子們一個了解、感受傳統文化的機會,孩子們在活動中體會中華優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從而增強愛國情感與自豪感,為他們的人生播下一粒種子,為他們的未來創造一種可能。假以時日,這些種子迎著朝陽破土而出,或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或綻放出嬌艷芬芳的花朵,或成長為堅忍頑強的茵茵綠草……于我們而言,無論這些孩子將來從事什么行業、走向什么崗位,只要他們快樂健康地生活著、懷揣感恩之心為社會服務著,我們的教育初心、教育情懷也就實現了。”童蒙養正,在永定門幼兒園,每一名幼兒在國學經典的熏陶中,開發著潛能,養成了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在泥工百變的過程中,雕琢著快樂,提高了動手和創造的能力;在彩紙翻飛的趣味里,表達著自己,收獲著自信;在水墨丹青的表達中,豐厚著涵養,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審美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每個幼兒的生命都浸潤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養身正氣,養心正品,養德正行,自由自在地生長著……
四十載櫛風沐雨,成就了永定門幼兒園今朝的桃李芬芳。她以卓越的辦學質量、優異的辦學成績向孩子、家長、社會和自己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6年8月園所參加首屆全國少兒國學新六藝大賽榮獲書畫類金獎、銀獎,國畫類“國學之星”獎;2017年7月參加第二屆全國少兒國學新六藝大賽榮獲優秀組織獎、戲劇表演類金獎和書畫類二等獎。對于永定門幼兒園的全體師生來說,這些榮譽,既是鼓勵又是鞭策,他們將帶著過去的輝煌,不懈努力,繼續做好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工作。
實現幼有所育,讓幼兒園成為孩子幸福成長的搖籃,讓每個幼兒擁有美好的家庭生活和幼兒園生活,這是一份溫暖情懷,也是一項責任承諾。永幼人將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讓這里的每朵花兒,都能在陽光下綻放最美的笑顏。

>>幼兒剪紙活動

>>非物質文化彩蛋傳承人趙偉教孩子們在蛋殼上繪畫

>>幼兒進行戶外活動

>>幼兒國醫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