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輝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中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已完全取代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成熟的教育技術不僅能優(yōu)化教學資源,發(fā)掘教學潛能,更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教學情境,把教學內容由抽象變得具體生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提升學生能力,達到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現代教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標志。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優(yōu)質高效!從而提高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質量,并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和不同水平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他們思維的活躍,保持其學習的持久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的途徑之一。”新鮮刺激的事物,最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PPT動畫演示、Office文檔編輯等)可以化虛為實,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通過影像、動畫等多種形式的展現,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相比于教師單純的朗讀課文、學生背誦課文、直接說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開拓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無限想象力,擴展學生的智力。正如利用PPT文稿的演示(文稿中有音樂、圖畫、解說)更能很好地展示《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中周恩來總理的工作精神,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精神。
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更有興趣,更容易接受課文內容。因此,好好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不僅體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還讓學生對于這篇課文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從而能創(chuàng)設出圖文并茂、聲色俱全、身臨其境、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
二、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小學生,其思想和學習的能力都不夠成熟,不能夠完全理解,在課堂上,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圖片、音樂、投影、電影等多媒體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來拓寬學生的認知能力。比如在教學《秋天的雨》這篇抒情散文時,若是通過一味空洞地講解課文知識或者是照本宣科的話,可能學生會覺得空洞乏味,反之,我是采用制作些動畫模型演練,克服學生的理解障礙或者是通過課外類似于秋天的語句的描寫的延伸,讓學生了解此篇文章的優(yōu)勢,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仿佛有如身臨其境一般,豐富學生的感受。
隨著社會網絡的發(fā)達,教師還可以在課下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比如利用QQ和微信講解重點疑難及課后作業(yè),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教育軟件、APP學習軟件、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學習語文的解題思路和如何拿高分,真正地實現語文的多元化,也有利于鍛煉學生學習數學時解答應用題的理解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補充所教內容
小學語文學科是一個信息量極大的學科,本身在教學上比較多元化,有許多靈活性,在學習的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幾門學科。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要拓展語文學習資源,增強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理解能力,其中關鍵的一項就是多媒體技術,它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機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古詩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難點,古人生活與現代人生活相差甚遠,小學生無法準確把握其重點,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我們可以把詩歌中的意境用圖畫或者動畫表現出來,將呆板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的圖文,就可以改變這一切。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奔騰不息的長江中,一葉小舟在遠處漸行漸遠,與浩渺天際融為一體,最后,不見友人,只見長江,那是何等難忘的離情別緒。如果僅靠老師一張嘴、一支筆,就算講到口干舌燥,學生也仍是一頭霧水。我們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活化這些學習信息,創(chuàng)造“虛擬現實”,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讓學生不僅僅是學到詩歌的內容,還能增長自己的課外知識。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代教育技術為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將多媒體技術恰當地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信息的容量增大,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更能豐富教學的表現力。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積極探究,課堂上與老師進行更加密切地配合,對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它幫了教師們的大忙!我相信:通過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定會煥發(fā)出璀璨奪目的光彩,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會產生更大的教育魅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