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間媚
【摘要】德育教育這一教學工作是小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小學素質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就是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探索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將德育和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課堂;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見,育人的教育工作是多么的重要,我們教師如何將德育和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呢?
一、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文中的內容有著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中也包括多樣的德育思想。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初接觸感情朗讀課文的孩子來說既新鮮又有難度,因此,朗讀指導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要幫助孩子們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體會課文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例如:三年級下冊《檢閱》指導朗讀2—6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朗讀,然后我范讀,讓學生比較評價,然后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心情,讀出為難的語氣。我問:“你覺得孩子們怎么樣,誰來說一說?”“善良!”“懂事!”學生紛紛回答。我抓住機會,鼓勵同學們要做一個善良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中滲透德育
閱讀教學是一個多重對話的過程,在這一多重對話動態中,課文為學生提供了揮灑情感、理解人生和社會的情境、場所和空間。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還處于自由自在地玩耍、游戲的狀態,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要上升到新的層次,必須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而閱讀教學中的拓展延伸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徑。
我在教《可貴的沉默》一課時,設計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老師引導,學生口頭填空):父母愛我們,我們愛父母。在他們生日時,我……;在母親節時,我……;在父親節時,我……。老師愛我們,我們愛老師,教師節時,我……。我愛小伙伴,他們關心我,他們需要……,我……。就這樣讓孩子們懂得做子女應當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學習如何去關心和愛護別人。
三、課堂評價中滲透德育
新的課程價值觀關注人的生命發展,關注“以人為本”。新的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舒展輕松、感受幸福、開啟智慧、充滿創造的過程,師生、生生的課堂評價在德育滲透中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年級 《要下雨了》的指導讀好疑問句時,我請了一位平時不怎么愛發言的小男孩來讀。
老師:走到小男孩身邊,撫摸著他的頭,輕聲說:“你們聽了這位同學讀了這個疑問句,誰能夸夸他?”
學生:“他讀的聲音響亮。” (被夸獎的小男孩露出了笑容)
老師:“學會欣賞,真好!他在哪些地方還需要努力呢?”
學生:“有一個字讀錯了,疑問的語氣沒有讀好。”
老師:“你聽得可認真了!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
我發現,整節課里,那個小男孩舉手發言的次數多了,其他孩子都學會認真聽。積極的課堂評價給了學生自信,指引了前進的方向。德育的滲透就是這樣無聲地進入孩子們的心扉。
四、創設情境中滲透德育
我覺得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直接因素,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好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卓有成效的德育滲透方法。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孩子學起來覺得枯燥乏味,幾乎每堂課上都要周而復始地識字寫字。二年級下學期的《歸類識字(三)》中,有一個鞏固練習是形近字組詞。我先在多媒體課件上出示了一只奔跑中的小白兔,只見下面的小朋友小聲議論:“真可愛!”“是跑著的!”“去哪里了呢?”這時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趁著這個機會,我說:“小白兔想吃前面的青草,可前面有困難把它攔住了,要克服了這些困難才可以過去,同學們,你們想幫幫它嗎?”這樣一問,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想!”“太好了!我們應該做一位樂于助人的小朋友。”我抓住機會說。于是,我把預先寫好的要組的字貼上黑板。這時候,同學們的興致可高了,連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也舉起了小手。這樣的練習,使學生耳目一新,充滿愉悅感,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維,德育教育就是這樣悄悄地來到孩子們的身邊。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這一教學工作是小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小學素質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就是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新課改的發展形勢下,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探索在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實現傳授知識和德育教育的完美結合,進而實現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重要德育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