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婧
【摘要】在當今教育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今天,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研究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也發生了極大地改變。教師的教育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本,在這種新的教育理念下,需要高度的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才能更為有效的開發學生的無限潛能。筆者在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研究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大膽的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踐行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研究。使得課堂效果得到積極、輕松和高效的授課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研究課題已然成為時下高中語文教育界研究的熱點之一。近些年,已經有部分高中開展了高中語文詩歌品鑒研究成果交流會,并在專業的教學網站上也刊登了很多關于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研究的文章,由此可見,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育研究策略已經在全國引起了重視并開展了研究性學習。
一、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研究的現狀
我們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探究,由于教學過程中的復雜性、多變性,這些都是語文教師在教育改革中不斷創新的體現過程。在曾經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學生很缺少了學習的積極性,往往是教師單方面的對學生的寫作意識充滿熱情,然而學生對詩歌品鑒的積極性卻不高。這樣作為學生的一方,學生只有消極被動接受,事后學生依靠死記硬背來消化知識。雖然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積極性,但作為學生已然失去了對學習詩歌的樂趣,沒有了學習詩歌的興趣,高中語文詩歌品鑒的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現在有很多出版社為了經濟利益出版一些并不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書籍,學生在閱讀時還會受到這些不好的書籍的影響,給學生一個錯誤的引導。由于書籍中充斥著錯誤的價值觀,世界觀,也會引導學生產生錯誤的觀點,并模仿書籍內的言行,這對學生是危害極大的。教師要深入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并把教學目標與生活相結合,教師在授課中胸有成竹,積極的引導學生詩歌品鑒的積極性,做到全面有效的傳授知識。讓學生感到品鑒詩歌的快樂,讓學生體驗到品鑒詩歌的有趣,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使學生更為全面的提高高中語文詩歌品鑒能力。
二、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研究的意義
雖然培養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對于教師隊伍是個新的挑戰,但同時也是個自我提升和學習的重要過程。目前對如何提高培養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的問題還是個新的課題,但其思想的建設和發展是明顯和高速的,只有不斷完善高中教師的教育方式方法。才會出現更多的優秀教師。另外多賞識和激勵學生,會帶給學生更多的詩歌品鑒樂趣,讓他們在理解、信任、賞識中主動學習,感受詩歌品鑒的奧妙,體會詩歌的樂趣。學生在詩歌品鑒過程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還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中無法學到的知識。教師在對學生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詩歌對事物的描寫,幫助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情感的啟發。
三、培養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的方法
(一)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的詩歌品鑒興趣
詩歌品鑒對每個高中學生今后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和學生互相交流心得,幫助學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通過教師對文章的渲染,來引起學生對文章的興趣,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品鑒,并通過閱讀感受到快樂。只有通過快樂的閱讀,學生才能實現詩歌品鑒的有效。
例如在學習文章《荷塘月色》時,作者通過文章中對荷塘的描寫引入了作者在荷塘邊一條曲折的小路行走,看到的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像流水靜靜瀉在葉子和花上;和荷塘周圍柳樹的景象。使學生進入無限的遐想中,猶如自身進入到荷塘邊的漫步。學生通過文章中優美的詞句,來提高品鑒水平。
(二)教師改變授課方式
教師在引導學生加強詩歌品鑒能力時會出現很多方面的問題,比如學生不知道該讀些什么書,哪些書是對自己有用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做出個判斷,把合適的書籍推薦給學生,再增加自己的心得體會,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例如學生在學習《歸園田居》時,文中描述作者陶淵明的居住環境和山野之間的悠然自得,陶淵明的一種向往自然的心境。教師通過歸園田居中優美的詩句,展現出我國詩詞的魅力,從而吸引學生達到提高學生詩詞品鑒水平的提高。
(三)創造學生的詩歌品鑒環境
學生閱讀后不僅需要好的書籍素材,同時還需要好的閱讀環境。每個學生閱讀文章后的心得體會都是不相同的,教師可以舉辦一些讀書角,讓大家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同學,使大家在閱讀后有更多的感悟。
例如學生在學習《沁園春·長沙》時,作者毛澤東在文章中的那種偉大胸懷和指點江山的雄才大略,這些都會深深地感染學生。學生通過毛主席的詩詞會有不同的感受,由學生共同體會交流,以便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水平。
四、總結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對于教師隊伍是個新的挑戰,但同時也是個自我提升和學習的重要過程。目前培養高中語文詩歌品鑒教學還是個新的課題,但其思想的建設和發展是明顯和高速的。筆者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高中教學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的發展會更加完善,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詩歌品鑒的教學
質量。
參考文獻
[1]崔志鋼.“學教合一”模式下的語文課堂——以蘇軾《定風波》課堂教學實錄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2(16).
[2]賈鋮虎,郗曉波.要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將進酒》教學案例及點評[J].語文教學通訊,2012(16).
[3]石耀華,趙彩麗.試論高中語文選修課課程內容的現狀與出路[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