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
摘 要:本文是針對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業狀況作出的調查研究,在數據分析結合座談訪談的基礎上,分別從大學生對于創業的基本訴求與創業意愿,創業教育的基本現狀,政府創業政策的基本情況,社會創業環境及影響因素等方面,讀解當下黑龍江大學生創業狀況及基本特征。相應地,分別從整合社會資源、政府出臺政策、學校創業教育、家長后盾支持及大學生自身等方面提出結論與建議,以期對大學生創業的相關部門和個人提供參考。
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下文簡稱《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規劃》開篇談到,“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促進青年更好成長、更快發展,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其中,關于青年創業的問題談到“青年創業創新的熱情有待進一步激發,鼓勵青年創業創新的政策和社會環境需要不斷優化”……“統籌協調青年發展工作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各方面共同推進青年發展的合力有待進一步形成”。
當下,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時有發生,大學生創業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大學生作為青年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大學生創業成為一個具有社會學意義和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本文是針對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業狀況作出的調查研究,在數據分析結合座談訪談的基礎上,分別從大學生對于創業的基本訴求與創業意愿,創業教育的基本現狀,政府創業政策的基本情況,社會創業環境及影響因素等方面,讀解當下黑龍江大學生創業狀況及基本特征。相應地,分別從整合社會資源、政府出臺政策、學校創業教育、家長后盾支持及大學生自身等方面提出結論與建議,以期對大學生創業的相關部門和個人提供參考。
一、研究思路與樣本信息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處理
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輔助查閱文獻資料的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數據。報告統計項目包括頻數、百分比。在此基礎上,數據處理還采取了關聯排列、關聯校驗的方式。總體數據顯示,調查結果真實、有效,為了解黑龍江大學生創業狀況提供了一定的數據支持。
(二)樣本分布
2017年,在黑龍江省8所高校發放問卷總數 2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252份,有效率97.9%。其中,8所高校(排名不分先后)取樣情況為:東北林業大學(13.4%),東北農業大學(13.4%),東北石油大學(13.6%),哈爾濱工程大學(11.2%),哈爾濱師范大學(9.7%),哈爾濱醫科大學(13.2%),黑龍江科技大學(12.7%),齊齊哈爾大學(13.1%)。
(三)樣本結構
本次調查性別分布,男生占50.2%,女生占49.8%。民族分布,漢族占90.6%,少數民族占9.1%。年齡分布,18周歲占26.5%,19周歲占26.3%,20周歲占23.2%,21周歲占11.2%,22周歲占6.4%,23周歲占2.6%,其他占3.8%。
二、大學生創業狀況及基本特征
(一)大學生對于創業的基本訴求
1、九成大學生認同“創業能更好地體現自身價值”
大學生對于創業的主流態度是肯定與認同的。數據顯示,對于“創業能更好地體現自身價值”,大學生持贊成(58.3%)和非常贊成(32.2%)態度的,合計為90.5%;對于“有機會就自己做‘老板”,大學生持贊成(54.4%)和非常贊成(25.9%)態度的,合計為80.3%;對于“大學生要成為創業的主力軍”,大學生持贊成(50.5%)和非常贊成(22.0%)態度的,合計為72.5%;對于“創業能力是大學生素質的重要內容”,大學生持贊成(55.5%)和非常贊成(24.0%)態度的,合計為79.5%;對于“人人都可以創業”,大學生持贊成(40.6%)和非常贊成(19.0%)態度的,合計為59.6%;對于“以創業促進就業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大學生持贊成(55.9%)和非常贊成(22.8%)態度的,合計為78.7%。
這表明,不同于以往的“學而優則仕”,當下大學生更關注自身價值的充分實現,在當下鼓勵創業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對創業的態度也是開放與接受的,他們把創業作為大學生素質的重要內涵,并普遍認同創業是實現自身價值的一條有效路徑。同時,大學生對創業的心態卻并不激進,而是比較客觀平和,近半數(49.1%)大學生認同“創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四成多(42.3%)大學生認同“創業只是由愛好、志向決定的個人選擇”。
2、多數大學生創業尚停留在“想過”階段
近七成(69.2%)大學生想過自主創業,近八成(78.7%)大學生表示如果沒有找到工作,會選擇創業。同時,少數(13.1%)大學生認為創業是由于無法實現就業而“走投無路”的被動選擇,也有2.7%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是幼稚、不理智的行為。對于創業前景,僅兩成(20.6%)大學生表示自信,七成多(71.6%)大學生表示并不樂觀,分別表示感到迷茫(37.5%),有壓力(28.2%),有賭博感(5.9%)。
由此看來,大學生對于創業在主觀接受和認可的基礎上,并沒有盲目樂觀,而是持一種理性觀望的態度。在實踐操作層面,大學生對創業還是比較謹慎的。此外,還有少數大學生堅持傳統的畢業后就業的傳統觀念,對創業持保留態度,也有小部分大學生對創業持否定態度。分析認為大學生的對于創業的以上態度還是比較客觀的,比較傾向理性分析自身是否適合創業。
數據顯示,四分之三的(75.2%)大學生從來沒有創業,同時,也有近四分之一(24.5.%)的大學生已經有過創業實踐,其中,正在初次創業的占16.6%,已經成功創業的占3.1%,創業失敗再次創業的占2.3%,創業失敗未繼續的占2.7%。
對于“如果您在一次創業中失敗了,您會”這一設問,近六成(59.9%)大學生表示會等待時機,積累經驗,21.9%的大學生表示會籌集資金,努力進行下次創業,3.9%的大學生表示會換另一個創業項目,合計為85.7%,而14.1%的大學生則表示會放棄(創業)。
近四分之一的大學生在創業,較之以往人們對于大學生尚需伸手向父母要錢的印象來說是一種重大的改變,較之以往“畢業就失業”的被動局面來說也是一種積極的探索和進步。這表明,大學生已經不滿足于象牙塔內單純的學習生活,對于早日融入社會,創造商業價值以及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個人價值,有了比以往歷代大學生更為明顯的訴求和蠢蠢欲動。而對于大學生在求學時期應該以學業為重,還是應該嘗試創業,尚需要學校、老師、家長和大學生本人理性把握。同時,大學生面對創業失敗的態度說明他們對創業失敗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和應對措施。
3、創業動機與方向兼顧自我價值與現實需求
大學生的創業動機比較務實,數據顯示,大學生的創業動機依次為,做自己喜歡的事(59.7%),實現自我價值(59.1%),賺錢(54.9%),提升能力(51.2%),積累經驗(46.4%),解決就業(32.8%),自己當老板(26.3%)。
大學生創業領域選擇的依據更趨于體現出以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善用自身專業,兼顧市場需求的特質。數據顯示,大學生選擇創業領域的依據依次是興趣愛好(40.0%),專業方向(20.6%),市場需求(17.9%),資金少、易進入、風險較低(11.7%),市場熱門(5.6%),業務熟悉(2.5%),其他(1.6%)。
大學生在具體創業項目的選擇依據則更多以市場為導向,兼顧興趣。數據顯示,大學生對創業項目的選擇依次為根據自己對市場的了解(55.2%),根據自己的興趣(17.5%),看身邊成功人士的案例(14.9%),根據資金狀況(12.2%)。
大學生的創業初衷是以興趣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為出發點,兼顧創造物質價值(賺錢)、自我升值(提升能力、積累經驗)和現實需求(解決就業),而在創業領域的選擇上依舊以興趣為出發點,在具體創業項目的選擇上則以市場為導向。這說明,大學生的創業動機與方向選擇方面兼顧了自身興趣、自我價值的實現及現實的需求。較過去忙于考取各種資格證、想方設法就業,通過創業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通過創業實現自身價值,這應該是大學生職業觀念乃至人生規劃方面的一種進步。
4、傾向合作創業,注重伙伴經驗、誠信與志趣
數據顯示,多數(65.0%)大學生創業傾向采取與朋友合伙的形式,而選擇家庭支持創業和個人力量創業的分別占17.7%和15.6%。
在創業合作伙伴的選擇方面,大學生的選擇依次為,有經驗的人(70.9%),講誠信的人(59.5%),有共同志趣的人(56.5%),自己熟悉的人(45.5%),有資金基礎的人(42.1%),共過患難的人(31.3%),學歷高的人(11.2%)。
這說明,大學生在創業的實踐操作層面是比較理性謹慎的,他們傾向合作創業來彌補自身的思慮不周以及經驗和資金的缺乏,增加創業成功的概率,也分擔創業失敗的風險。而在合作伙伴的選擇方面,大學生的選擇也說明他們重視在創業過程中經驗的重要性,而高學歷在大學生看來并非創業合作伙伴的重要因素。分析認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更加注重實戰經驗,而高學歷的潛在伙伴可能因其學歷高而在校園中度過的時間更長,相對可能比較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可能是目前大學生的創業方向在高知領域少有觸及,因此高學歷的潛在合作伙伴尚無用武之地。
5、個人因素、機遇、市場大環境成為創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對于“影響創業成功與否比較重要的因素” 大學生認為依次是個人管理經驗、專業技術知識及個人能力(72.6%),機遇(57.5%),市場大環境(56.3%),堅強的信念與良好的心理素質(50.3%),家庭情況(41.3%),社會關系(37.7%),政府的政策(36.7%),學校提供的鼓勵與支持(21.6%),其他(2.9%)。
對于“您認為創業需要具備哪些素質”這一設問,大學生認為依次是出色的溝通及交際能力(74.3%),管理和領導能力(71.9%),強烈的挑戰精神(68.8%),對市場有一定的了解(68.3%),良好的社會關系(57.8%),較好的專業知識(49.8%)等。
而在創業之前的準備方面,66.7%的大學生表示會到企業實習,46.8%的大學生表示會參加創業設計大賽,46.1%的大學生表示會求教創業型企業家,46.0%的大學生表示會看創業書籍。
其中,大學生關注的管理經驗、溝通交際能力、對市場的了解、到企業實習、參加創業設計大賽和求教創業型企業家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創業的主觀因素方面,大學生比較注重實踐經驗和實戰能力。
6、資金、經驗、社會關系缺乏成為大學生創業主要限制因素
對于“您認為現實中很多大學生并沒有選擇自主創業之路的原因”,大學生認為依次是資金缺乏(62.0%),經驗不足(51.9%),社會關系缺乏(47.9%),創業意識缺乏(43.4%),技術缺乏(37.5%),政策不熟悉(34.7%),決策力差(29.8%),家人反對(18.1%),戶口社保問題(6.2%),不知道(2.3%)。
而對于“您如果創業,最希望創業資金來源于”這一設問,大學生的選擇依次為自有資金(38.0%),銀行貸款(32.2%),政府資金支持(20.5%),親朋好友資助(3.6%),風險投資(3.4%),其他(1.5%)。
由此看來,資金缺乏成為大學生大學生創業首要限制性外在因素。大學生尚未步入社會,所謂自有資金更多來自家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更多地爭取到銀行貸款和政府資金的支持,將對大學生創業起到更多的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近五成(48.9%)的大學生認為內在因素是妨礙大學生創業的決定性因素,三成(31.6%)大學生則認為是外在因素,兩成(19.3%)大學生則表示說不清。
對于“您認為當前妨礙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內在因素”這一設問,大學生的選擇依次是缺乏經驗(66.0%),風險心理不足(53.7%),管理能力較弱(45.5%),經濟意識不強(43.1%),創業知識不夠(40.9%),創業方向不明(38.0%),開拓意識不強(38.0%),創業意識不強(36.8%),溝通能力不強(33.3%),業務水平不高(28.7%),學歷較低(23.7%)。
在自身滿足創業要求的程度方面,大學生表示在資金積累方面,不滿足(40.9%)和很不滿足(17.3%)的合計58.2%,在知識積累方面,不滿足(40.5%)和很不滿足(8.4%)的合計48.9%,在市場應對能力方面,不滿足(37.8%)和很不滿足(10.2%)的合計48.0%,在策劃能力方面,不滿足(38.3%)和很不滿足(9.5%)的合計47.8%。
這說明,大學生對自身創業的不足之處有比較充分的思考,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大學生要創業成功需要進一步完善自身。同時,有些不足,諸如缺乏經驗、風險心理不足、創業知識不夠、創業方向不明等,僅憑大學生一己之力難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有效地彌補,如果能夠得到學校、政府政策、社會、家長等的多方協同扶持引導,將會對大學生創業成功產生更加積極的作用。
(二)創業教育的現狀
1、高校創業教育基本情況
數據顯示,大學生對于“所在學校(關于創業教育)的實際情況”的作答如下: 68.3%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有創業為主要內容的學生社團”,66.5%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鼓勵學生創業”,55.7%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制定了鼓勵創業的政策”,51.1%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經常開展創業知識講座”,50.8%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成立了創業基地”,49.4%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經常開展創業競賽”,48.8%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創業教育是一門選修課”,48.4%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有專職的創業輔導老師”,45.4%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進行創業技能培訓”,33.6%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開展KAB(了解企業)創業教育項目”,30.3%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開展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29.3%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學校“開展SIYB(創業培訓)項目”。
這說明,高校是鼓勵大學生創業的,相應的配套措施也在不斷完善。另一方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高校創業教育方興未艾,還需要投入更多教育資源推動創業教育的發展,使其成為能夠引導大學生創業的一種實戰課堂。
2、大學生對創業教育普遍持認同態度
大學生對高校創業教育普遍持認同態度,數據顯示,對于“創業教育是大學教育必修課”,七成(71.5%)大學生持贊成(50.4%)和非常贊成(21.1%)態度。對于“創業教育只能是業余愛好”,半數以上(56.2%)大學生持不贊成(48.9%)和很不贊成(7.3%)態度,36.1%的大學生表示接受過創業教育。
從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態度看來,他們能夠意識到創業教育能夠對其創業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結合上文大學生已經意識到自身在創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分析認為積極有效的創業教育將能夠受到大學生的歡迎,也能夠相依滿足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的求知需求,創業教育在大學生群體中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3、與實際脫節是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主要問題
數據顯示,對于當前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大學生的選擇依次是創業教育與實際脫節(54.0%),創業教育沒有實踐基地(50.1%),創業教育沒有全面推廣(46.9%),創業教育研究滯后(44.3%),創業教育教材缺乏(31.9%),創業教育沒有成為必修課(29.8%),創業教育內容陳舊(25.8%),創業教育教師素質較差(18.7%)。
相應地,大學生認為在高校創業教育中急需加強的選擇依次是建立創業實踐基地(54.5%),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53.6%),強化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47.3%),全面推廣創業教育(42.9%),提高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素質(37.8%),強化學生的耐挫折能力(35.0%),成立創業指導機構(31.2%),編寫新的創業教育教材(20.7%)等。
4、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基本訴求
在學校開展的創業教育中,大學生的傾向依次是創業者講授創業必修課或選修課(60.1%),以創業實踐和創業模擬分析作為創業指導課程的主體(52.1%),專家講授創業必修課或選修課(34.1%),由創業者或企業家提供定期講座(27.2%),其他(7.1%)。
[JP2]對于“如何促進創業教育”,大學生的選擇依次是改善實踐指導(62.6%),提供資金支持(61.7%),加大教育宣傳(41.4%),完善教育內容(36.1%),促進師生交流(34.9%),改善課堂教學(28.6%),擴大教育規模(25.2%)等。
對于“哪種創業形式有效”,大學生的選擇依次是去企業實踐(56.1%),創業實驗室(19.1%),先工作幾年(7.6%),創業大賽(7.0%),參加KAB(了解企業)教學(5.6%),參加“諾基亞大講堂”等企業家講座(1.8%),觀看電視節目《贏在中國》(1.6%)等。
這說明,大學生對高校創業教育的主要訴求是立足實踐,模擬創業現實,培養實戰能力。
(三)政府創業政策的基本情況
1、大學生對國家創業措施的認同度較高
對于“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以創業促進就業”,83.1%的大學生表示比較迫切(57.9%)和很迫切(25.2%);對于“切實兌現已有的優惠政策和承諾”,81.3%的大學生表示比較迫切(51.0%)和很迫切(30.3%);對于“進一步為創業制定優惠的政策措施”,82.1%的大學生表示比較迫切(51.7%)和很迫切(30.4%);對于“進一步簡化創業的相關手續”,80.5%的大學生表示比較迫切(48.8%)和很迫切(31.7%);對于“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激勵創業者的獎勵辦法”,81.5%的大學生表示比較迫切(48.3%)和很迫切(33.2%);對于“降低創業注冊資金準入門檻”,80.0%的大學生表示比較迫切(45.8%)和很迫切(34.6%);對于“切實維護創業者合法權益”,84.7%的大學生表示比較迫切(41.2%)和很迫切(43.5%);對于“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就業創業的法律法規”,84.4%的大學生表示比較迫切(42.8%)和很迫切(41.6%)。
這說明大學生對國家創業措施的認同度還是比較高的,也從側面反映出大學生對國家創業措施和敏感度和關注度也是比較高的。
2、大學生對政府創業政策的關注度和滿意度尚可
關于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45.5%的大學生表示聽說了一些,24.2%的大學生表示知道,但沒了解過,17.4%的大學生表示不了解,12.7%的大學生表示了解。關于對當前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滿意程度,44.4%的大學生表示比較滿意(33.7%)和非常滿意(10.7%),12.0%的大學生表示不太滿意(9.7%)和很不滿意(2.3%),43.1%的大學生表示說不清。
較上文中對于創業的認可而言,大學生對相應創業政策的關注度和滿意度顯得略低,分析認為,結合上文大學生創業更多地停留在“想過”階段,基于現實條件的諸多限制,許多大學生尚未主動了解政府的創業政策。同時,也側面說明在大學生創業與相應政策對接方面存在了解上的空白點,學校和政府對大學生創業具體政策的宣傳與引導還有待加強。
3、大學生對政府創業政策的訴求
對于“大學生創業需要政府提供哪些幫助”這一設問,大學生的選擇依次為提供如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62.4%),設立創業基金以提供資金支持(58.8%),建立“專業化管理服務機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技能指導和后續服務(52.8%),提供其他如實習機會、完善勞動力市場等幫助(49.8%),解決創業大學生的“戶口和社會保障問題”(49.6%),加大創業宣傳,以營造一個認可創業、重視創業、鼓勵創業的氛圍(42.5%),其他(3.5%)。
結合上文,分析認為大學生創業過程需要政府政策提供比較全方位的引導和服務,座談和訪談中也有創業大學生表示他們有創業的激情和新鮮的點子,但是,在創業的實踐操作層面需要更多的扶持與指導,因為他們不僅需要“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也需要對創業過程中諸如組建創業團隊、處理團隊內部人事矛盾等問題的指導和幫助,同時,他們還渴望社會對創業的支持與認可。大學生創業群體較其他創業群體可能更像一個新的生命體,需要更多的呵護與幫助,但是,這也是一個極具生長空間和發展潛力的群體。
(四)社會創業環境及影響因素
1、大學生對創業環境的主觀感受
數據顯示,79.5%的大學生表示對“全社會形成鼓勵青年積極創業的輿論氛圍”持贊成(56.1%)和非常贊成(23.4%)的態度。49.2%的大學生表示“關注過一系列與創業有關的電視節目或社會活動”。對于“最能萌發您創業想法的因素”這一設問,大學生的選擇依次是周圍環境創業氣氛濃(28.0%),創業成功者的影響(20.7%),創業教育(17.2%),所學專業利于創業(11.5%),他人邀請參加創業(10.0%)。而對于“您認為大學生創業的社會環境怎么樣”這一設問,大學生的選擇依次是一般(58.4%),比較差(18.7%),比較好(14.9%),說不清(7.8%)。
作為青年人,大學生群體普遍富有朝氣與激情,敢想敢做,樂于探索和接受新事物,又較其他創業群體有文化素養,在創業實踐上有其優勢。以上數據也說明,大學生主觀上容易受到周遭積極創業氛圍的感染投身創業,在條件和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大學生群體是具有創業意愿的。但客觀上,創業是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新課題,在思想上和實踐操作層面都將經歷多方面調試,這使得創業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來說并不樂觀,要想走上創業之路,大學生還有面臨諸多現實考驗。
2、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外在因素
數據顯示,對于“您認為當前妨礙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外在因素”這一設問,大學生的選擇依次是市場競爭激烈(60.5%),創業失敗的代價大(49.3%),創業機會不多(40.8%),人際關系較差(38.1%),創業環境不好(37.4%),創業氛圍不濃(37.4%),政策優惠不多(34.7%),創業政策不配套(28.0%),家庭背景差(25.0%),家庭支持缺乏(20.6%),其他(3.6%)。
結合上文“資金缺乏”(62.0%)是“現實中很多大學生沒有選擇自主創業之路的原因”,大學生創業客觀上面臨一定的實際困難,使校園內的大學生較之社會其他創業群體顯得弱勢。此外,本次調查中“家庭情況”“家庭背景差”兩次成為創業的限制性因素。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再次說明,要取得創業成功,大學生需要付出巨大的主觀努力,政府、學校、社會和家長也需要協力給予大學生創業相應的支持,讓大學生能夠發揮自身優長,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久遠。
三、結論與建議
(一)整合社會資源共同服務大學生創業
創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大學生創業給創業群體帶來新的活力,其意義不僅在于促進就業,更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社會由于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一方面,把讀書與考公務員、找穩定工作相聯系,一方面,重農輕商,求穩思想,把成家立業,買房置業作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創業在中國社會還屬于少數人的選擇,社會民眾對于創業在思想上尚處于被接受的階段。這必然對大學生創業產生影響。
因此,需要相關社會部門、團體和個人加大對創業的宣傳,從社會輿論的角度鼓勵創業,在思想上使全社會進一步接受創業,從而鼓勵支持大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理性考慮創業,把創業作為人生規劃的一個可能選項。同時,應當鼓勵支持相關社會部門、團體和個人積極投入到促進大學生創業的相關產業鏈條中,逐漸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體系,使創業成為有相應能力大學生的一條可能的人生選擇。
(二)政府進一步出臺相應政策引領大學生創業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關于青年創業的發展目標是青年創業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創業活力明顯提升。其中,關于推動青年投身創業實踐中明確談到整合發展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由此可見,國家對大學生創業是關注的。
目前,黑龍江相關政府政策方面對于大學生創業已經在簡化注冊流程、設立大學生小額創業貸款等方面制定了相應的支持政策。座談訪談中有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反饋自己已經成為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受益人。
首先,在此基礎上,政府政策方面應當進一步深化細化相應政策以完善對大學生創業的相應支持。例如進一步簡化注冊流程,完善網上注冊系統及流程,簡化貸款手續,合理提高貸款額度等。第二,應當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大學生高級人才創業和創新創業的支持。這是大學生創業群體當中具有發展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創業主要是科技型創業和成長型創業,創業成功將帶來更加良好的社會影響和效益,相應地,也應當取得更多的關注與支持。第三,座談訪談中有創業大學生反映,農村創業具有一定的潛力與前景,應當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大學生投身農業創業。一方面,應當制定政策鼓勵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創業,繁榮家鄉,另一方面,應當制定政策吸引來外來大學生到農村農場創業,進一步健全農業產業鏈。第四,加大相應政策的宣傳,使大學生及時充分了解自身創業所享受的政策支持,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三)學校立足實踐為大學生創業奠定基礎
創業教育能夠為大學生創業成功提供重要的前提準備,這要求學校立足實踐,為社會經驗不多的大學生提供更科學合理的創業信息與教育。首先,使大學職業生涯規劃常態化,引導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就有意識地科學規劃人生,科學定位自己是否適合創業或應在哪方面實施創業;第二,設置速成性質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了解創業涉及的相關流程和相應常規知識,以便在有創業意愿的時候對創業的可行性及需要的準備工作有基本的了解。第三,立足培養實戰經驗,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邀請創業成功人士運用真實案例,給予大學生更多實戰創業教育,使大學生掌握市場實際信息,避免紙上談兵;另一方面,建立創業實踐基地,深化細致企業進校園計劃,設置科學完善的企業計劃,使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通過進入企業實踐更早了解企業,熟悉企業與市場,以便不斷完善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為創業積累經驗。
此外,座談訪談中部分大學生表示有創業意愿,但是所學專業與創業關系不大,不能更多地借助所學專業創業。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在高考選擇專業之前,全面深入了解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并配合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合理選擇進入大學的專業。就這一意義而言,人生規劃、職業規劃應當開始于大學之前,而目前我國的現行教育制度下,還缺乏相應的權威機構對高中生對人生規劃、職業規劃做出科學全面的指導。這一工作應當由高中或相應的專門社會機構在今后發展完善。
(四)家庭成為大學生創業的理性后盾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位,大學生創業需要家庭的理性引導和科學支持。調查中有大學生表示家庭是阻止自身創業的原因之一。上文已經提到,傳統觀念使得創業在中國社會尚未得到普遍意義上的認可,相應地,也影響到家長對大學生創業的態度。這要求本身沒有創業經驗和對創業并不了解的家長首先多方面了解創業的相關事宜,聽取比較科學專業的意見,結合自身相對豐富的閱歷和對大學生子女的了解,與子女充分溝通,科學判斷子女是否適合創業,合理規劃創業計劃,科學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五)大學生完善自身為創業做好準備
大學生自身是創業的主體,是創業的實施者,擔負著相應的責任與義務。首先,這要求大學生對自身是否適合創業集思廣益、科學判斷、理性抉擇。第二,設置合理的創業目標。對于成功的創業者,訪談中一位資深投資顧問給出的定義是,只要能夠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并完成預期的創業想法,就是一位成功的創業者。第三,對創業項目進行必要的科學論證,對創業基本流程認真學習,多方面聽取意見,完善創業規劃,使創業構想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盡量規避不必要的風險,深入讀解相應政策,盡量爭取可能的社會支持和合理的社會資源,降低創業成本。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多方面獲取信息,使創業活動始終在一個盡量科學理性的規劃中進行。
[參考文獻]
[1]www.gov.cn/xinwen/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1,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
[2]大學生創業風險分析與防范[J]. 劉興清.新校園(上旬).2015(03).
[3]新媒體經濟下的大學生創業探索——以河北省大學生創業為例[J]. 湯金坤,鄧翩躚,杜思涵.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02).
[4]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J]. 向輝,雷家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02).
[5]中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1999-2011年)[J]. 夏人青,羅志敏,嚴軍.高教探索.2012(01).
[6]中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1999-2011年)[J]. 夏人青,羅志敏,嚴軍.高教探索.2012(01).
[7]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困境及其轉型[J]. 葉映華.教育發展研究.2011(01).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青少年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