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吳桂鴻
摘 要:導師制對提高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實踐表明,導師制的實施取得較好成效,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成效與預期仍有較大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嚴格導師遴選標準、推行師生雙向選擇、完善輔導方式與內容、量化考核,讓導師制更好地發揮服務學生的功能。
關鍵詞:懷化學院;本科生;導師制
“導師制”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國教育學家于14世紀提出,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將導師制引入了本科生培養中,即本科生導師制[1]。在2002年,北京大學率先在我國本科生培養中實施導師制,隨后,一些高校也紛紛開始效仿和試行[2]。近年來,懷化學院在19個院部積極推行導師制。學校其他院部主要以大三大四學生為主,而馬克思主義學院自2015年成立以來,將導師制作為院部特色,實施“全員全程全面”導師制,即“全時段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全方位言傳身教用心樹人”的學生培養模式,內容以學生學業指導為核心,兼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指導。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我院實施的導師制與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相契合,將我院的育人工作提高到了新的臺階。
一、懷化學院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現狀調查概述
為全面了解懷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導師制的實施狀況,課題組精心制作1調查問卷,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共15道題,其中10道單選題,4道多選題,1道問答題。涉及被調查者基本信息、對導師制的了解情況、與導師的交流方式與見面情況、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取得的幫助等方面。調查時間是2017年10月,調查對象為懷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采用抽樣調查法,共發放問卷128份,回收127份,有效問卷為121份,有效率為94.5%。
二、懷化學院本科生導師制實施取得的現有成效
導師制的推廣與實施需要有科學合理的制度約束與機制保障,據此學校與學院制定了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實施辦法,對導師制實施的基本思想、導師資格與職責、選配與考核、工作要求、組織領導與管理等做了明確的規定;對學生的要求也做了明確闡述,確保該制度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目前,我院實施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 教師實施個性化指導,學生受益頗多
調查結果表明,在回答“您從導師那里取得哪些實質性幫助時”一題時,有46.51%的同學選“獲得課程方面的指導”,有55.81%的同學選“獲得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有52.33%的同學選“獲得學術方面的指導”,有36.05%的同學擇“獲得就業方面的指導”,有26.74%的同學選“獲得人際關系的指導”,有31.4%的同學選“獲得心理方面的指導”,有30.23%的同學選“獲得人生價值觀的引導”,有37.21%的同學選“獲得其他方面的指導”。導師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生的專業學習、科學研究、職業生涯規劃、考研、就業等方面進行指導。導師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指導。對低年級學生重點在于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指導專業基礎的學習;對高年級學生重點在于培養專業素質和專業精神,指導畢業論文、提供就業幫助、考研等方面的指導。這樣使學生在每個階段樹立合理的目標,為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師生交流方式多樣化
調查結果表明,在回答“與導師經常與何種方式交流”時,有61.63%的同學是以“微信或者QQ聯系”,有8.14%的同學通過“電話或短信”,有18.6%的同學“面對面”,有11.63%的同學用其他方式。從上述可以看出,學生與導師交流方式多樣化。在回答“導師指導學生的有效途徑”時,有33.72%的同學選擇“個別輔導”,有41.86%的同學選擇“社會實踐”,有5.81%的同學選擇“座談會”,有18.6%的同學選擇“專業研討會”。導師根據自己的工作習慣與學生進行多渠道的溝通和引導。如不定期見面,開展座談會進行交流;通過網絡媒體的方式實時交流;通過一起戶外活動;通過專業培訓等等。通過這些方式,不僅能加深師生的感情,還能使導師即時了解學生的思想進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及時端正專業思想和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導師最終成為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三)提升了師生的專業及育人素養
導師在與學生指導交流過程中,增進師生間彼此的了解與信任,學生能夠感受導師的工作態度、專業素養、探索精神等,在相互接觸的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不斷提高與完善自我。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下,學生獲取信息與知識的渠道多種多樣、甚至速度更快,導師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獲取更多的新信息與不同的思維方式,使自身能力與思維角度方面的提升。
(四)提高了師德水平,優化了教風學風
通過明確導師制的職責標準,教師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優良的職業道德影響學生,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積極進取。大多數導師要求學生閱讀推薦的專業書籍,撰寫讀書筆記,定期批閱交流,學生表示很有收獲。在導師因材施教的指導下,學院學生四六級通過率、研究生報考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班風學風更加濃厚。導師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使學生受益終身。
三、懷化學院本科生導師制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全面全程全員”導師制在我院的實踐與推廣處于起步與探索階段,在實施過程中尚存在較多問題。目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 部分師生對導師制的具體要求認識不夠
在回答“您了解我院導師制嗎”時,有4.65%的同學“完全了解”,27.91%的同學“比較了解”,有32.56%的同學“基本了解”,有25、58%的同學“不太了解”,有9.3%的同學“完全不了解”。上述結果表明,有超過35%的同學對導師制不了解。諸多因素造成這種現象,導師制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了解較少,甚至部分學生對導師制充滿疑惑與不理解,不愿主動聯系導師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導師制的實施效果。
(二) 學生選擇導師方式過于單一
我院為了導師選配的公平公正,一般在新生軍訓結束后,采取抽簽方式,一個導師選擇3-4個學生作為自己指導的對象。由于每個教師專業研究領域的不同,很多學生不能選擇自己心意的導師,學生選擇導師的自由度較小,對學生的積極性有一定影響。
(三) 導師制具體落實狀況不夠理想
調查結果表明,在回答“導師與學生一學期主動見面次數”時,有25.6%的同學“兩次以下”,有17.44%的同學“兩次以上”,有56.98%的同學“基本不見”。從上述可以看出,有56.98%的同學基本不與老師見面。由此可見,教師缺乏與學生的見面,從而影響導師制的具體實施公作。由于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都由我院教師擔任,有些導師既要負責本院的專業課程,又要負責其他院部的公共課程,部分導師身兼數職,難有時間、精力顧及學生生,導師的空余時間較少,不能保證和學生進行充分地交流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沒有合理高效的解決問題的措施。此外,部分導師缺乏必要的責任心,或者對學院的規章制度、學科特點沒有科學的認識,違背了實行導師制的目的。
(四)考核指標難以量化,激勵措施不足
在導師制度實施中,雖然制度對考核也有較明確規定,如“導師每學年的工作進行考核,導師工作的考核結果與個人掛鉤,每年對在全員全程全面導師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等。但是在具體實施中出現較多問題,難以量化其中的指標,對導師的激勵措施仍舊不足,很多僅僅只是流于形式,難以激發導師的積極性。
四、完善懷化學院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措施
“全面全程全員”導師制作為高校對于本科生培養的彈性教育制度,需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摸索前行、改進完善,逐漸形成一套適合本校的有效培養制度。針對以上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注重對導師的培養
導師隊伍建設關乎導師制的實施效果。為此,有必要建立導師培訓制度,定期為導師進行有關專業培養計劃、課程結構體系、指導方法和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培養,組織學習導師制實施的相關制度、規定,以提高導師的教學管理水平和指導能力。[3]導師隊伍整體水平有賴于通過長期實踐不斷總結、提高,有限的培訓并不能夠馬上提升年輕導師們的水平。但是,作為不同年齡、性格、職稱、學歷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工作中往往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年輕教師更富親和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年長的教師熟悉高校教育規律,在專業水平上更勝一籌。如果能夠通過資源整合的方式,充分發揮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職稱等級導師的優勢來指導學生將不失為一種創新。
(二)嚴格導師遴選標準
導師的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視野和水平。根據不同運行模式下對導師工作職責的約定,已有的導師制制度雖然規定了導師的基本素質,如具有講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恪守教師的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具有敬業精神;具備一定的教學水平和較強的科研能力。但是,除此之外,還應該具有以下素質:較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熟悉教育、教學規律,愿意與學生親近、接觸,熱心指導學生,使導師真正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領路人。
(三)實現導師和學生的真正雙向選擇
個別輔導是一種完全不同于群體教學的指導活動,我們應建立教師和學生相互對應的關系,應貫徹雙向選擇的原則,不能“一相情愿”。目前,學生在選擇導師時存在盲目性。同時,導師對學生也不是非常的了解,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院里可以在新生入學時組織一些類似與名師講堂、科研成果展以及一些師生互動活動,鼓勵學生和教師積極參與,以此來促進教師和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比較充分的相互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增強相互之間的了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向選擇。加大導師制的宣傳力度,讓更多學生了解導師制,在真正了解后再進行導師的選擇,讓導師制達到它實行的初衷。
(四)完善輔導方式與內容
在導師指導學生方面,盡可能利用社會實踐、專業研討會、以及對學生的個別輔導等來增進師生雙方的認識;在師生交流方式,盡可能利用面對面交流以及新媒體方式與學生多方面、多層次的指導交流;在見面次數上,每學期最好交流四次以上,實時計劃好每階段的目標與匯報總結完成情況;在交流內容上,進行系統的學習方法和專業指導十分必要。引入實踐思維方式,完善導師制的實施方式與內容,讓導師制取得更好成效。
(五)量化考核指標,增加激勵措施
為更好考核導師,激發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必須盡可能量化考核指標,建立嚴格的導師考核評價體系。考核評價體系應該比較全面地涵蓋本科生導師的工作過程和工作效果。可以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進行考核評價。“德”,考核導師的教育創新理念、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等;“能”,考核導師自身的學術創新能力和教學能力;“勤”,考核師學聯系頻度與實施質量,考察導師對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解決狀況;“績”,考察導師所輔導學生的學業成績、心理健康狀況、科研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以及獲獎情況等。[4]同時,將本科生導師的工作成效與崗位聘任、職稱評審、外派進修、提拔任用等結合起來。此外,學校必須尊重教師,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起來。凡導師指導學生獲獎,都要予以相應表彰和獎勵,促進導師制不斷完善和發展。
我校實行的導師制,有力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精神,有效推動了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我們既要肯定導師制工作取得的成效,也要正視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努力完善制度,更好促進導師制的發展,讓導師真正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領路人。
[參考文獻]
[1]毛曦,張正東,倪春輝.本科生導師制學生滿意度的調查與思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5) : 412.
[2]魯娟,盧良慶.軍醫大學生對本科生導師制效果的滿意度調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 :13.
[3]彭延紅.本科生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J].高教與經濟.2010(2):54.
[4]楊仁樹.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內涵、運行模式和制度保障[J].中國高等教育,2017(6):60.
(作者單位:懷化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