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文
摘 要:目前,想要解決城市社區治理中存在的社區參與度低、秩序渙散等問題,就需要強調基層黨組織的核心治理格局,能夠利用基層黨建的創新來帶動社區的治理與發展。本文在分析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有效途徑,希望可以通過創新基層黨建,推動社區治理。
關鍵詞:基層黨建;創新;社區治理
社區,作為城市最小的治理單元,社區治理關系到國家大政方針的落實,關系到居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關系到基層的和諧與穩定。但是最近幾年城市社區的治理出現了居民矛盾逐漸增多、社區事務參與度偏低等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強調基層服務黨組織建設、以黨建來帶動基層治理的重大任務,并且也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明確提出了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通過改善基于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架構,這樣就可以將基層黨組織本身的政治引領以及社會整合的功能完全發揮出來。
一、當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結構未能完全成型
針對街道層面而言,從黨的建設系統來看,包含了社區黨委、社區黨建服務中心、行政黨組等;從社區的共同治理系統來看,包含了社會組織、駐區單位、街道辦事處等。但是,目前基層黨的系統以及社區共同治理系統如何能夠有效的對接,這一個問題還沒有完全的解決[1]。
就居民區的分析來看,大部分居民區都建立了區域化的黨建平臺,但是在發揮多元主體作用的這一方面,不同類型的社區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商品房社區中,社會組織與駐區單位本身所發揮的作用很一般;售后的公房社區,物業公司能夠發揮的作用相對薄弱;對于動遷安置設置,社會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等組織所能夠發揮的作用都非常弱。具體到業委會的實際運作來看,業委會的正常運作比例最高的就是商品房社區,能夠勉強維持的是混合型的社區,但是動遷安置社區運作比例微乎其微。
(二)機制未能良好運轉
在街道層面上,首先,就總體來看,區域化的黨建平臺停留在共建的層面上,駐區單位更多的是出錢出物給社區,承擔單方面的責任。區域化的黨建平臺無法實現與社區基金之間的對接,沒有更多的參與到公共項目和公共議題。其次,社區委員會的設立與運作,存在停留于表面的形式,但是實質性的運作卻少之又少。再次,每一年實施的項目,更多的是關注結果,對于過程的重視度不足,沒有在過程中對于居民的參與進行有效的引導,也沒有在過程之中傳遞其價值。在居民區層面上,居委會大多數都習慣了從上到下的傳統工作模式,也不習慣從下到上形成自治項目與議題,甚至還存在為報項目而報項目的現象。
(三)未能充分挖掘力量
首先,群團組織下沉社區所發揮的樞紐作用還需要增強。基層群團工作表面化、邊緣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都存在覆蓋面積不廣的情況。社區群團的工作人員的基本理念以及整體能力無法滿足社區治理的實際要求,作為樞紐的群團組織,本身的建設能力略微薄弱。
其次,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專業社會組織的作用。第一,從區域來看,社會主旨分布不夠平衡,存在較多的中心城區。第二,從服務內容來看,有很多的服務類的社會主旨,但是專業矛盾協調類與社區管理類的組織卻非常少。第三,從人才隊伍來看,社會主旨工作人員隊伍在學歷知識書評、年齡結構以及社會工作專業能力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與優化[2]。
最后,進一步強化社區黨員骨干作用。第一,雖然目前已經具備在職黨員前往社區報道的制度,但是在報道之后,對于后續的跟蹤與考核的力度不足,這樣就無法引導黨員積極投身到社區的治理平臺和渠道中去。第二,部分黨員在從事社區工作的時候,沒有意識亮出自己的黨員身份,缺少自身作則,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意識。
二、創新基層黨建,推動社區治理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學習實踐,提升黨員素質
首先,堅持“兩學一做”和“三會一課”的齊頭并進,做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常態化。其次,認真開展民主生活會,召開“兩學一做”的專題教育民主生活會以及“回頭看”整改專題的民主生活會。最后,開展主題教育時間活動,積極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的制度化。能夠落實與貫徹黨的十九大及精神,這樣才能夠落實具體的事項。
(二)開展民心活動,提升服務質量
為了發揮社區黨委“樞紐”的作用,能夠引領凝聚中心黨組織以及社會服務力量,從而搭建社區居民、服務企業與社會組織之間的橋梁,就需要立足于現實,針對轄區之中出現破損或者是老化的健身器材進行更新與維護,對于人員相對密集的區域,可以選擇性的安裝100個休閑座椅。修繕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等,為舞蹈練功室安裝把桿、木地板以及鏡子。這些都可以為居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進而提升社區整體的服務質量。
(三)實現共駐共建,利用載體促黨建
積極的探索,并不斷地深化“大黨委”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模式,建立出基于社區黨組織作為基礎、黨支部作為核心、轄區單位黨組織工件的黨建區域化格局。社區組織的工作人員,按照其制度與職責,各行其是,各司其職,一起協商社區事務,共同開展社區服務,進而形成有問題大家商議、有矛盾大家調節、民主決策的民主格局,這樣就可以延伸社區黨建工作,為和諧社區建設貢獻一份力。
(四)建立網格黨建,完善保障機制
網格黨建與傳統的模式有所區別,全新的網格黨建是基于社會綜合治理網格管理系統的全新黨建模式,是基于傳統意義之中“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更進一步的升級。這一種網格黨建主要是依托于社會綜合治理網格的信息化載體和科技化載體,設置有黨的組織,積極開展黨的活動,通過統籌來合理的使用黨建資源以及社會資源,這樣就可以讓多元化的主體在基層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依法履行其相應的治理職責,確保黨的法治與意志要求能夠真正落實到社區治理創新的全領域和全過程之中。
首先,建立資金的專項保障機制。第一,社區的黨組織、書記以及黨員成為運行黨建的主要支撐力量,對于他們的付出,可以給予資金方面的支持,這主要包含了物質方面的激勵與精神方面 支持。第二,專用手機、網絡管理系統的開發、電子干等設備的安裝與維護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建立網格黨建的專項費用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形成資金池,并且按照粘度的考核得分,來進行統一的分配[3]。
其次,完善推進機制。在開發與建立系統初期,可以調動居民參與到網格治理中來,能夠熟悉APP的操作模式,適應運行模式,了解系統之中社區治理的主要程序等,這都需要相應的推進機制的支持。如,對于規范錄入治理案例的問題,其直接關系到智力問題如何分類、行政部門職權界限以及后續的問題解決,通過培訓、宣傳,再配合上獎懲措施,就可以推進其發展。
再次,健全考核監督機制。基于網格黨小組,利用手機APP就可以動態的監控網格組成員的走訪軌跡,并基于每一個網格黨小組的走訪情況、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情況來開展季度的考核以及年終的考評,并且將考核的結果與社工年終考核以及黨員先鋒引領的考核相互掛鉤。
最后,建立部門協同機制。網格黨建不但需要黨組織本身的引領與先鋒作用,同時還需要實現上下級的配合、同級的協調,也就是做到資源共享的同時,還可以明確權責界限的劃分,防范出現重復處理或者是推諉的情況。在具體的操作之中,需要進行充分的考慮、合理統籌、積極協調,不但要做到有理有據,同時也要將求效率,真正將矛盾化解到基層,將問題解決在基層。
三、結語
總而言之,無論是對于基層黨組織建設,還是對于社區的治理,其都是關系到國家根本利益、關系到群眾根本利益最直接的內容和方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自主參與的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并且城市社區也在進一步的發展與壯大,這就要求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方面要探索出新的出路、新的方法,才能滿足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軍峰,黃磊.論基層黨建在社區治理中的核心引領作用[J].新西部(理論版),2015(01):64+61.
[2]羅平. 基層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職能作用研究[D].廣西大學,2016.
[3]朱煜. 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的作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
(作者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古林街道欣欣里社區居委會,天津 3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