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婉婉
摘要:隨著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發展,學者們在觀察、總結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開展的典型案例、經驗做法的同時,也逐漸開始關注大學生志愿者服務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通過對學術界關于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研究已有成果的歸納、梳理和評述,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更好地開展。
關鍵詞:大學生 志愿者服務 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157-02
1993年國家發起青年志愿者行動,號召高校大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大學生志愿服務參與度得到了普遍提高,國內許多學者注意到志愿服務對大學生的影響,國家也越來越高度重視志愿服務活動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推動作用。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要重視這支龐大的、潛在的志愿者隊伍,通過志愿者活動這一平臺,來培育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一、關于志愿者、志愿服務、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概念及其相關內容的研究
我國學術界對“志愿者”概念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丁元竹(2007)認為從廣義上說,志愿者是那些具有志愿精神,不為物質報酬,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人;從狹義上說,志愿者是指通過社團、組織或機構參與志愿服務事業,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而不計報酬的人。
志愿服務最早發源于西方,我國學者丁元竹、江汛清(2007)將志愿服務定義為:為了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事業,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個人志愿貢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國家和社會提供的服務。仝世濤(2016)認為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是指在校大學生本著奉獻精神,以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為目的,在校內外開展的各類活動的總稱,同時他還指出大學生志愿者開展的志愿活動類型多種多樣。
二、關于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作用研究
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對促進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影響及作用給予了不同方面的解讀。張鋒(2016)認為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擴展、方式創新和良好教育環境的營造;劉艷紅、薛玲、姜琬(2011)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功能性作用的研究,認為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強化了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提升了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魏立娜(2015)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載體作用方面的研究,提出志愿服務是大學生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臺,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和空間得以延伸;王偉偉(2010)從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價值角度研究,認為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
三、關于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問題與對策方面的研究
(1)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存在問題的研究。李壯(2015)從參與志愿者服務的大學生自身、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組織者和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對象三個角度,提出了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存在的一些問題。張峰(2016)認為目前大學生志愿活動存在嚴重的問題,首先是參與者動機的功利性,其次是參與志愿者活動的人員不穩定,最后是志愿者組織機制的不健全。魏立娜(2015)認為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中的首要問題是高校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關注度較低,其次是志愿者服務的能力不足、質量不高,以及各個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之間缺乏信息互通。
(2)對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存在問題的對策研究。李惠強(2016)認為高校要增加對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重視程度,同時要密切關注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健全高校志愿者活動的管理機制,建立志愿服務的基地,拓寬志愿服務的領域。王楊(2013)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作用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首先創新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形式,其次倡導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精神,再者加強高校大學生志愿者的組織建設。吳敏潔(2016)主要針對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方面是關于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新模型的構建,另一方面是關于政府職能的完善,高校主陣地作用的發揮和志愿者管理制度的創新。
四、關于中外志愿者服務的比較研究
國內一些學者致力于中外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比較研究,總結了國外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發展的成功經驗,對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
(1)國外志愿服務的發展及特點。曾雅麗(2012)對歐洲、美國、日本以及我國港臺地區的志愿者服務的起源和發展進行研究,認為隨著時代的變遷,志愿服務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各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志愿服務表現出各自鮮明的特點。王亞科(2010)指出美國作為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發源地之一,其志愿服務發展水平較高,對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引導、大學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和社會制度的構建等方面已富有成效。他還提出目前美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主要形式有四個方面,主要有專項性的志愿服務工作、專業性的志愿服務工作、公益性的志愿服務工作和社區性的志愿服務工作。江訊清(2005)提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后不久就出現了“志愿服務”活動和“使用志愿服務”的詞匯,之后志愿服務越來越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視,其發揮的作用也得到認可和肯定。他認為日本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主要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學校正式課程之中的,另外一種是正式課程之外的。
(2)國外志愿者服務的運行管理機制。曾雅麗(2012)認為國內外高校志愿服務運行機制有較大差異,主要表現在招募、培訓、評價和保障四個方面,其中歐美等國家志愿服務已步入組織化、規范化和系統化軌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運作機制,并以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如法國、墨西哥、新加坡、韓國等都以立法形式規定了公民志愿服務義務。趙惠(2012)認為日、美兩國都在探索有效的志愿者服務激勵措施,從日、美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激勵現狀看,精神上的激勵和物質上的回報幾乎是同等重要的,西方志愿者活動的管理機制更為注重長效機制和激勵機制的運用。
五、關于我國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其他研究及成果
近年來許多學者致力于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作用的研究、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和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研究,學者們認為把志愿者服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高麗靜、李諾(2011)認為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它豐富和發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突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激發了教育客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學者們不僅提出了志愿者服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而且也提出了完善志愿者服務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措施。劉玉白(2014)認為應該從加強組織管理、健全制度保障和堅持志愿服務活動“品牌化、長期化、基地化”導向等方面,有效發揮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丁元竹.中國志愿服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張鋒.論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經營管理者,2016(5).
[3]魏立娜.志愿服務在大學生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載體作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0).
[4]李惠強.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思政教育,2016(2).
[5]王亞科.美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成功經驗及其啟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9).
[6]趙惠.日美兩國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及其啟示[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12(1).
[7]高麗靜,李諾.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中國校外教育,2011(12).
責任編輯:關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