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川
摘 要: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在四川省種植業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2009年11月在宜賓市建立了國家油茶良種基地,本文就宜賓市油茶選育情況以及推廣試范情況進行概述。
關鍵詞:油茶;選育;推廣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156
油茶、油棕、油橄欖以及椰子是世界4大木本食用油料樹種,而油茶則主要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分布最為廣泛[1]。油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對于干旱或是土壤貧瘠的地區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四川省低丘崗地主要的綠化樹種和油料資源。但由于油茶長期以來所采用自然實生繁殖和粗放式經營,導致其大面積的產量并不高[2]。故四川省在宜賓市建立了油茶良種基地,并進行了油茶品種的選育與推廣試范,本文就對宜賓市油茶選育與推廣試范進行概述。
1 油茶良種基地概況
宜賓市國家油茶良種基地始建于2009年11月,根據國家林業局(林計批字〔2009〕64號)文正式批復建設的宜賓市油茶采穗圃基地,分翠屏區分圃和江安縣分圃,基地由宜賓市林木種子管理站牽頭協調管理承建,翠屏區國有林場和江安縣森林經營所具體實施。基地初始建設面積19hm2,四川省林業廳以(川林種函〔2012〕747號)文確定為第1批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后,基地進行了擴建,現已形成采穗圃、收集區和試驗示范區共3個功能區,總面積達164.847hm2的油茶良種基地。其中收集區13.747 hm2(翠屏區分圃6.96hm2、江安縣分圃6.787hm2),采穗圃83.547hm2(翠屏區分圃41.8hm2、江安縣分圃41.747 hm2),試驗示范區67.55hm2(翠屏區分圃33.38hm2、江安縣分圃34.17hm2)。
2 油茶品種選育情況
基地收集區收集保存有來自湖南、江西、自貢榮縣、翠屏區及江安縣油茶優良無性系共30個,其中江西8個、湖南5個、自貢榮縣5個、翠屏區6個、江安縣6個。本地繁殖材料源于經過初選136個無性系,復選36個無性系,決選的油茶12個優良無性系于2010年和2011年均通過了四川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基地建設面積保存完整,材料檔案齊全、清晰、完整,發揮的社會效益顯著,為提高林木良種生產供應能力,加快推進林木良種化進程,滿足大規模綠化四川和扶貧攻堅對良種基地建設的需求,對加速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和油茶產業發展,促進區域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建設,改善長江上游的生態環境等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 推廣試范情況
3.1 穗條生產情況
油茶采穗圃,2014年初產穗條,現年可產油茶優質良種穗條1000萬條,除兩分圃年自用穗條300萬條外,每年可為社會提供近700萬條的穗條。
3.2 種苗生產情況
兩分圃自2010年開始生產油茶芽苗砧嫁接苗,到2016年,累計生產油茶芽苗砧嫁接良種苗木近600萬株,除兩分圃本地造林使用外,還推廣到重慶、貴州、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區,以及樂山、瀘州、內江、達州、南充等周邊地區,累計推廣造林近0.35萬hm2。苗木生產按國家要求做到了“四定三清楚”。
3.3 試驗林測產情況
3.3.1 從江安分圃試驗示范林2016年的測產調查結果來看
四年生油茶單株年均產鮮果10~12kg,鮮果出籽率高于40%,干出籽率大于25%、種仁含油率基本在45%以上,高于國家油茶種仁出油率42%的標準,最好的無性系種仁含油率達48.7%。由于試驗示范林未進入豐產期,目前研究還在進行中。江安分圃油茶各優良無性系出油率檢測見表1。
3.3.2 從翠屏分圃試驗示范林內本地選育品種與引進品種初期的對比試驗來看
引進品種與本地選育品種單株的鮮果年產量基本接近,年均產鮮果10~12kg,但本地選育的油茶優良品種鮮果出籽率明顯高于引進品種,并且品種間鮮果出籽率存在明顯差異,最高與最低出籽率相差1倍多,試驗結果說明本地選育的油茶優良品種更具有適生性,優于引進品種。翠屏分圃油茶各優良無性系對比試驗初期結果見表2。
4 油茶品種試范結果
通過油茶品種選育,并在江安分圃與翠屏分圃推廣試范,最終得到了表3中的油茶林木優良品種,并將這些良種廣泛應用于宜賓市的油茶種植中。在“十三·五”期間,宜賓市新建油茶基地1.33萬hm2,年造林0.267萬hm2,年需油茶優質種苗近400萬株。
參考文獻
[1]賀學志.連山縣油茶良種選育與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基地建設成效分析[J].新農村:黑龍江,2014(2):214-215.
[2]林忠飛.廣西油茶良種選育及推廣應用概況[J].吉林農業,
2014(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