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玉柱
摘 要:農業技術的推廣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尤為重要,推動農業技術推廣取決于中國的國情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可以促進農產品經濟效益,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這也是幫助農民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盡管近年來國家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但目前農業技術水平還不高。本文概述了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和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的戰略。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問題;發展策略
農業技術推廣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發展需要決定的。深化農業技術推廣,推廣經濟效益好、營養價值高的農作物產品給農民朋友,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努力增加農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時期農業科技推廣的目的和要求。
一、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
1.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專業能力較低,整體素質不高
推廣人員的技術影響著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目前看來,我國的農業技術人員隊伍結構并不完善,已有人員技術跟進效果差,素質參差不齊,這在一定程度上便影響了技術的推廣。另外,當前掌握農業技術的專業人員也比較少,很多落后地區并沒有配備完善的技術人員,也就無法將先進的農業技術教授給農民,致使我國農業生產技術結構不合理,也就影響了農業的整體發展。
2.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對農業技術知識接受力低
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范圍是農村,農業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很少。農業科技進步與生產脫節。農民的生活地域分散,信息落后,新聞受阻。這對農業技術推廣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困難,農民受教育程度低,在推廣新型農作物和現代化種植技術方面,新型農作物和現代化種植并不被廣泛接受。知識面難以理解,農業技術推廣效果不盡如人意,對推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3.技術推廣經費不足
資金是進行活動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備足夠的資金支持,才能真正使農業技術得到推廣。然而,各級政府在農業推廣方面卻存在著很多資金問題,不能真正保障技術的推廣。長期以來,我國鄉鎮農業建設款項都是由上級政府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撥或者鄉鎮地方利用自收自支的方式進行資金的籌集,并沒有過多的資金投入到農業技術推廣建設方面。另外,還有的政府為了減少在機構改革中的“包袱”,減免甚至取消了對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支持,導致公益性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運營不善,農業技術推廣速度慢,也就在一方面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二、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思考
1.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推廣體制
農業技術的推廣,離不開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為了確保農技推廣能長效地開展,需要保證農技推廣過程中的物質和資金保障。政府要加強對農技推廣過程中的投入力度,包括物資、資金、農技推廣人員的投入。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資金投入。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立不僅僅需要技術的支持同時還需要資金的支持,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立的過程中需要保障資金支持,對于技術的引進和設備的引進都需要政府的財政支持。另一方面可以籌集地方的資金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農業技術的推廣需要大量的資金,政府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資金困難,可以積極鼓勵地方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投資,這樣可以更好地解決資金問題,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順利進行。
2.加強培訓學習,更新思想觀念,提高隊伍建設
為適應新形勢,迎接新的挑戰,農業技術推廣必須把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放在首位。農技推廣隊伍建設要堅持政治思想教育與職業道德相結合,職業能力培養與全面素質提升相結合。加強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必須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強化總體觀念,全心全意為服務宗旨。加強農業技術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在各項目推廣過程中,首先要開展技術人才培養,使他們首先了解新生產技術原理,贏得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其次,閑暇時間學習農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3.建設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健全網絡,夯實基礎
目前,已經初步建立起以全國推廣機構為主的專業推廣機構和全國推廣體系。為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作為重要補充的民間科技服務機構必須加快發展。按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六有”的建設標準,建立省、縣、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村級技術服務機構,總人口為“強化縣級、充實鄉級、發展村級”,其思路是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網絡,相互溝通,左右連接,設置合理,高效運行,確保新農業技術和新機器的及時引進,示范和推廣,并迅速將其轉化為生產力。要抓好縣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建設,投入資金,加強設備建設,建立結構穩定,素質高,戰斗力強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在推廣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要抓好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建設,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和治理體系,落實農業技術推廣責任,落實治理重點,提高技術和財富信息服務水平,加強農業新技術的宣傳教育,為促進農業新技術創造良好氛圍。同時,結合創建“農業技術推廣示范鎮”的活動,本著自愿,合作,平等的原則,發展農民群眾自發組織的民間科技服務機構。它最能代表人民的切身利益,并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作用,提高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4.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把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為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促進因素,才能有效地將農業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如果科研成果只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不能進入生產領域,指導生產,增加利潤,那只能是裝飾。對于一些科研項目,由于資金不符合要求,項目資金只能滿足實驗室階段的需要。資金不足以支持中間測試和更困難的區域測試。導致推廣和應用的良好前景的研究工作尚未完成,它變成了一個“花瓶”。因此,有關管理部門要重視支持研究項目的資金問題。每個科研項目都要充分考慮各個階段的資金匹配問題。合理配套資金,不濫用有限資金,使其充分發揮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借鑒國外經驗,通過立法,鼓勵農業生產大企業,大集團和科研部門開展農業研究和風險投資公共關系機構。研究結果允許有限的壟斷(在一定的區域內,在一定時期內的管理),風險和收益相結合,拓寬科研成果的轉化。
三、結語
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越來越快,必須及時調整和深化這項工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確保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最終將促進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努力實現集約化,產業化經營。
參考文獻:
[1]吳國次.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及發展戰略[J].北京農業,2013(27).
[2]宋睿,譚金芳.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10(12).
[3] 李玉萍,溫春生,宋啟道,等.廣東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現狀與發展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11,31(1):35-41.
[4] 劉國學.關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創新的研究[J].吉林農業,2012,03:130.
[5] 梁偉紅,李玉萍,宋啟道,等.福建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現狀與發展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11,31(1):49-54.
[6] 王榮華,蘇存錄,單海波.西吉縣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服務于現代農業的幾點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1(4):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