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平 胡偉民 袁群 龐娣 陳河清
摘 要: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與加工中的應用推廣有助于推動我國茶葉生產產業化與規模化,對于提升產業生產綜合經濟效益至關重要.本文分析了茶葉種植、加工中精細化管理的運用策略,希望能為茶葉生產與管理提供參考.網 http://www.xzbu.com/8/view-7781859.htm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茶葉種植加工;應用與推廣
我國茶葉種植面積大,茶葉加工企業多,但是茶葉品牌雜,茶葉價格不高,茶農和企業的利潤空間不大。精細化管理是實現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模式。精者,去粗也,不斷提煉,精心篩選,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精細化管理要求落實管理責任,變一人操心為大家操心;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
一、我國茶葉發展史
我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地,其發展歷史悠久,據相關史書中記載,我國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嘗試栽培和培育茶樹。我國的茶文化歷史遠超于3000多年,也有記載表明,神農氏是第一個發現茶的人,因為《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神農氏曾經品嘗過上百種草,一日遇到72種毒,直到食用茶葉后,得以解其毒性”。但茶作為一種飲品流傳始于唐代,在唐代初期逐漸形成茶文化,唐代之后,茶開始在世界各國流傳;到宋代明初,茶葉的發展達到鼎盛階段;到了元代,我國已經逐漸具備獨特的制茶工藝;清代期間,人們的生活已經開始和茶緊密相連;直至今日,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二、 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中的實際應用
1.茶園管理基礎性工作。為了保證茶葉的產量與品質,應從茶葉的種植源頭開始管理。首先,加強對茶苗、農藥以及農業購銷的管理,嚴格把控茶葉的質量與農資產品的進貨質量,選取優良的茶葉品種,防止偽劣茶葉與假冒茶葉出現在市場中。在茶葉種植過程中,根據種植地實際的氣候特點,選擇最為適宜的種植時間,同時,組織茶園衛生監測人員與管理人員定期考察茶園,監測茶葉的種植、質量以及農藥使用情況,并向茶農傳授專業的茶葉種植技術和農藥使用常識,使茶葉在種植、生長過程中能夠得到有效管理。
2.做好茶葉種植的季節性精細化管理。根據茶葉季節性種植要求實施精細化管理有助于從源頭上保障茶葉品質與質量,從而提升茶葉的經濟效益。春季茶葉種植前要提前進行再次淺耕,在秋冬季深翻的基礎上再次淺耕1次,以達到疏松土壤、去除雜草、保存養分與水分等效果,在提高的地溫的同時促使茶葉幼苗早日萌發。淺耕時間與模式的選擇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茶葉品種進行合理篩選,比如寒冷地區或者背陰坡要稍微晚一些,溫暖地區及向陽坡則可以早些,一般時間主要集中在雨水~春分這1時間段。茶葉幼苗萌發過程中,要及早施催芽肥,在春茶第1次開采前促使茶樹早發、多發、快長,一般施肥時間多以開采前30d為宜,不同品種茶葉時間上稍微有所差異,但是多數集中在2、3月份,催芽肥的用量要占據全年追肥量的50%以上,確保每株茶樹每年至少有25~30㎏的追肥。春茶采摘之前,每年要堅持至少1次的輕修剪,這有利于茶樹的優化栽培,另外在修剪技術方面也要積極優化,以便更好的促進茶樹生長,提升茶葉品質與產量。春茶修剪時間上不定,若茶園茶樹長勢良好,采摘春茶前修剪有可能會造成減產,所以常規春茶修剪多集中在春茶采摘期結束之后,但是若茶園受凍災影響,則需要提前及時修剪凍口上的枝椏,以確保不會造成大量減產。春茶采摘前后要注意適度嫩采原則,以確保能跟上春茶上市步伐,在茶蓬上有5%左右的符合標準的嫩茶就要開始進行采摘,采摘模式以分批、留養為主,根據留魚葉采摘標準進行操作,避免留葉過多影響春茶產量,也避免過度采摘影響茶樹生長,采摘后的茶葉應當及時運回并進行分級驗收、攤涼,以確保茶葉原料的新鮮。
3.保證茶葉質量。精細化管理主要根據季節來進行,主要包含4個方面內容:(1)茶葉種植一般是在春分前,種植茶葉前先將茶園翻耕1遍,使土壤更加疏松,提高土壤溫度,避免土壤中的水分流失,使茶葉幼芽能夠加快萌動。(2)在茶葉幼芽萌動期,盡早施催芽肥,加快茶苗生長速度以及提高茶苗質量。(3)采摘茶葉前,輕微修剪茶樹,有助于優化茶樹生長,提升茶葉產量與質量。如果茶樹長勢良好,應在茶葉采摘后,再修剪茶樹。同時,為了防止茶樹受凍,提前修剪凍口上的枝椏,保證茶樹產量。(4)根據茶葉上市時間與采摘原則,采摘茶葉嫩芽,按照留余葉采摘標準采摘嫩芽,注意分批留養,控制好留葉數量,避免影響茶葉產量與茶樹生長。再將采摘下來的茶葉及時進行分類驗收、攤晾,保證茶葉原料的質量。
三、精細化管理在茶葉加工中的實際應用
1.茶葉加工中運用精細化管理,保障茶葉產量與品質。要建立科學化的內部管理流程與制度,依靠流程管理的優勢從茶葉種植、加工、生產的源頭抓起,做到防微杜漸,確保原材料的品質,從茶葉入場之前就做好質控,配合強有力的管理制度確保加工過程中茶葉的品質與質量,嚴格按照生產工藝要求進行茶葉加工,為創建優質的茶葉品牌服務。
2.茶葉的品質與質量是打造優秀品牌的關鍵。加工過程中除了要做好生產階段的全面質控與優化,還要積極探索多種銷售渠道與銷售模式,利用各種媒體互動平臺推動茶葉的銷售,爭取做到產供銷一體化,利用產業鏈優勢進一步開拓并挖掘市場潛力,為提升企業效益服務。
3.加強探索推廣渠道。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充分考慮茶葉的質控與優化,加強探索各種推廣模式和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平臺推廣茶葉,從而提升茶葉銷售量,實現茶葉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同時,要利用產業鏈的優勢開拓市場,提升產業總體效益。
4.保證茶葉的健康與安全。茶葉作為我國傳統的保健飲品,廣受群眾歡迎,因此,應加強茶葉的健康與安全管理,把控好茶葉在種植、加工、推廣每個環節中的安全性,建立綠色健康管理體系,生產出促進群眾健康的茶葉,打造綠色、健康的保健飲品,將精品茶文化推廣到社會各國中,促進我國茶產業發展。另外,全面發揮精細化管理在茶葉種植、加工中的作用,利用精細化管理增強生態茶園的建設與發展,并定期對茶農進行種植技術培訓以及管理技能培訓,使茶農能夠完全接受茶葉精細化管理模式。加強產業與茶農間的合作,使茶葉在種植、加工過程中更加產業化、健康化、多元化、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并為茶葉附加文化價值,使茶葉更富內涵,實現茶葉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根據茶園實際情況,包括地理位置、氣候特點、土壤濕潤度等,選擇最佳位置建立生態茶園,打造專屬茶葉品牌與文化,提高茶葉質量,提升茶葉健康性、綠色性,從而增強茶葉的推廣價值,進一步拓展我國茶葉產業的廣度與深度。
四、 結語
總而言之,精細化管理對茶葉的種植、加工、推廣起著重要作用,使企業在茶葉管理與銷售過程中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在茶葉種植、加工過程中實施精細化管理,將茶葉種植模式中的效益性、規模性、健康性融為一體,既能獲取效益的同時,還能提高茶農收入,推動我國茶文化在國際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紅玉,鐘應富,袁林穎等.微生物在傳統茶加工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福建茶葉,2013(1):13-16.
[2]周寧.熱管技術在采花毛尖加工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茶葉,2014(2):19-21.
[3]何守生.淺談沼肥在茶葉生產上的應用與推廣[J].農業與技術,2013(1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