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茶是我國部分地區的重要產業類型,為了能夠對產業經營方式存在的不足進行解決,在本文中,將就油茶產業主要經營模式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油茶產業;主要經營模式;影響因素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植物,在我國具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不僅是優質的食用油,且是醫藥、化工以及化妝等行業當中的重要材料。在實際種植方面,也在凈化空氣、適應性以及環境美化等方面具有較好的表現。在具體經營方面,其具有著較多種經營模式,對此,即需要能夠對模式與相關影響因素進行一定的分析,更好的促進該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主要經營模式
就目前來說,我國在油茶產業發展當中的主要模式有:第一,千家萬戶型。該模式即農民在自留地上對油茶進行栽種,自行管理,在果實收獲后自行出售。其特點即是以農民的家庭為單位開展分散化的經營;第二,專業種植型。這可以說是我國出現較早的產業化模式,也是最為簡單的產業化種植模式。對于專業種植大戶來說,其手頭上具有一定的資金,且具有一定管理、市場營銷以及種植的能力,對市場信息具有較強的敏感性以及組織能力,以此長期通過山地的租賃營造油茶基地,并通過小型加工廠的建設對產供銷服務的一體化進行實現;第三,專業合作社模式。在該方式中,即是在林木、林地家庭承包的基礎上由油茶生產經營者以資源的方式形成的互助性經濟組織,也是對政府、農民、市場同企業進行連接的平臺,在實際運行當中,且能夠在對林業要素配置效率進行提升的基礎上市場同林業生產間原有競爭力不強、交易費用大問題進行解決,不僅是促進互助合作、增強農民市場風險抵御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時也能夠對農民合法權益起到積極的維護效果;第四,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該模式中,即通過當地較大規模公司為主導,通過其先進生產技術以及雄厚實力的發揮,將分散農戶集中在一起的一種經營模式。在實際運行當中,該模式能夠較好的實現農產品需求者同農產品供給者間的聯系,在對傳統農業生產風險進行降低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根據其類型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基地+大戶以及公司+基地+合作社+大戶的模式。
在上述幾種模式當中,“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是現今油茶產業經營當中的首選模式,也是企業原料加工的主要來源。同時,其在實際履約以及信息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對于目前部分油茶種植總面積較大、大部分依然為分散式經營方式、且同時具有一定數量種植大戶的情況,企業則可以在充分聯系本地情況的基礎上進行規劃,對具有便利交通條件、同加工廠距離較近、油茶資源集中且具有豐富勞力資源的區域,則可以對公司+基地+大戶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進行選擇。而對于在油茶資源較為集中、農戶具有較高種植積極性且具有合作社統一組織建立的區域,則可以對“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進行考慮。總的來說,如當地具有集中、較大的資源量,為了實現對產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和對原料供應進行保障,“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則成為了現階段最優的經營模式。
二、影響因素
在油茶產業發展當中,其主要影響因素有:第一,政策因素。國家政策的制定情況將直接關系到油茶產業的發展,就目前來說,我國以及地方已經具有了一系列資金扶持政策措施的出臺,主要是對油茶產業化以及規模化的支持,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發展,且在新造油茶豐產林、低產低效林改造以及良種苗木改善方面都具有一定補助政策的制定。就目前政策情況看來,千家萬戶型模式基本無法獲得國家補助資金,而種植大戶型則將根據政策獲得一定補助,而對于其余幾種經營模式,則屬于目前我國目前重點支持發展的對象,即通過政策引導方式的應用促使我國油茶產業向更為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第二,土地因素。在油茶傳統生產當中,千家萬戶模式具有較差的效益以及較低的產量,在現今油茶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當中,則對適度的規模經營提出了要求,無論是公司合作經營模式還是專業合作社模式,都需要通過連片、集中宜林地的存在為基礎開展油茶的規模化經營。在該種情況下,油茶林地的使用權以及產權則成為了現今我國油茶產業發展當中的一項關鍵問題,即還是利益分配問題。對此,在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基礎上,則需要通過穩定承包權、放活使用權的方式通過市場機制的應用實現利益分配機制的解決,在對土地使用權流轉集中以及商品化目標進行實現的基礎上對土地資源配置以及勞動力進行優化,引導土地能夠適度規模經營,在從土地束縛中得到釋放的情況下向著合作產業發展模式以及高效、高產的方向轉變,即在保障林地要素能夠實現土地以自身使用價值體現的基礎上實現林農以及企業雙方利益的保障。通過土地產權股份合作方式的應用,也能夠在實現企業投資負擔減輕的基礎上實現征地費用支出的節省,將有限的資金應用在更為有效的區域,在同當地林農形成利益共同體的基礎上獲得好的發展環境;第三,資金因素。對于油茶種植區來說,其大部分處于較為偏遠的山區,不僅在交通便利方面存在不足,且在經濟方面也具有較為落后的情況。在油茶產業發展當中,資金可以說是對其發展進行推動的重要動力,同時也是現今我國很多地區油茶產業發展當中受到制約的一項關鍵因素。就目前來說,油茶生產更多的還是依靠自發投入,在實際基地建設當中,造林的前些年無法獲得收益,投資期在8年以上,并因此使企業具有較大的投資壓力、企業資金流動性差,使其在該項產業參與度方面存在著較大的不足,對于油茶產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可以說,在實際油茶產業發展當中,無論是分散的農戶還是規模性企業,單純依靠自身資金的籌措是遠遠不夠的。對此,即需要在實際發展當中做好科學措施的應用,在融資信貸已經資金扶持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努力為油茶加工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在使其做大扶強的基礎上使其能夠實現自身集聚產業龍頭作用以及農戶調整生產引導作用的積極發揮。
三、結語
油茶是我國重要的產業類型,其是否能夠獲得健康持續的發展,同具體經營模式的選擇與影響因素控制具有著密切的聯系。對此,即需要當地政府能夠積極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在聯系本地區實際的基礎上選擇科學的發展模式,并通過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出臺促進油茶產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火根,諶智.江西油茶產業發展模式探索及融資策略的思考[J].江西食品工業.2012(01).
[2]呂帆,涂炳坤.“公司+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1(21).
[3]江藝,彭樺.現階段油茶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綠色科技.2011(08).
[4]李誠,黃勛.蘇仙區油茶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湖南林業科技.2011(04).
作者簡介:胡俊杰(1971-5-),男,漢族,浙江省東陽市,助理工程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林場營林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