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湖南岳陽調查反映,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岳陽市企業“走出去”呈現從無到有、穩步推進的發展態勢。但企業也面臨多方面問題和困難,亟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關鍵詞】“一帶一路” “走出去” 政策支持
一、岳陽市企業“走出去”初見成效
從2000年國家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以來,岳陽市境外投資合作經過16年的發展,正呈現從無到有、穩步推進的發展態勢。
(一)對外勞務合作穩步發展
成立了岳陽市、平江縣等6個對外勞務合作平臺,數量位居全省之首,對推動岳陽市對外勞務輸出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如2005年以來,岳陽市湘北女子職業學校培訓和轉送境外就業學生1020人,境外就業學生賺取外匯307.69萬美元。
(二)企業境外投資步伐加快
至2015年末,該市共有26家企業獲批在境外投資,中方合同投資額12603萬美元,其中,在外匯局岳陽市中心支局辦理境外直接投資登記企業10家,涵蓋全市特色食品、化工、紡織、裝備制造、餐飲、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和特色產業。如平江縣港盛針織廠有限公司發揮旅游休閑食品優勢,充分利用投資國低成本勞動力,投資550萬美元,在印度孟買成立美威貿易有限公司,從事食品加工與銷售,以小博大。湖南尤特爾生化有限公司2008年投入358萬美元,在美國西雅圖成立尤特爾生物化學公司,朝高科技、國際化、可持續發展的一流酶制劑企業邁進。
(三)對外工程承包領域拓展
全市共有三家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其中岳陽市公路橋梁基建總公司援建涉外公路橋梁項目涉及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亞非國家,積極參與伊朗、朝鮮、沙特等國工程招標業務。中國化學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先后在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石油化工、電力、交通等重大項目。湖南百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與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外工程公司合作設計項目20多項,目前正在伊拉克、科威特油氣儲運項目上尋求新的突破。全市對外承包工程領域由傳統的土建、基建等項目向工程咨詢、工程設計項目過渡,領域進一步拓寬。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與沿海發達地區比較,岳陽市境外投資合作還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起點低,企業大規模“走出去”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深層次問題。
(一)綜合能力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弱
大部分地方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外商投資企業規模偏小,還未發展到向境外擴張的階段,缺乏主動“走出去”能力和意識,企業“走出去”尚處于“投石問路”的初級階段,投資方向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行業,并且“走出去”的企業多是單打獨斗闖市場,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強,綜合實力、產品質量、產品品牌、產品結構、售后服務、隊伍素質跟不上,境外投資缺乏長久的項目儲備和發展后勁。境外投資最大企業為岳陽市天翔商貿有限公司,中方出資僅1000萬美元。
(二)外向型人才缺乏,國際化經驗不足
多數企業對投資地的政策法律、社會政治、人文背景、語言環境等缺乏完整的認識,致使企業在境外國家市場拓展存在盲目性、高風險性。湖南德龍置業有限公司由于沒有在境外選擇合適的經營場地,導致境外企業無法成立,經商務部門批準于2015年注銷。
(三)資金扶持力度有限,配套政策待完善
由于境外投資不確定因素較多,貸款償還風險較大,銀行創新業務品種不多,一般多是商業銀行提供的傳統的擔保業務和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的專項貸款或其主導的銀團貸款。銀行普通對“走出去”企業融資需求審批較為謹慎,加之銀行內部缺乏獨立的海外投資部門,導致企業“走出去”貸款需求審批效率低。同時國內證券市場門檻高,企業境內上市難度大。如轄內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如長江化肥、中國農機選擇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上市。湖南長江化肥有限公司是汨羅市一家民營企業,2009年10月22日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掛牌上市,以每股0.29新元價格在公開發售9000萬股新股,共募集2610萬新加坡元,上市時折人民幣1.2億元。
(四)“走出去”企業面臨雙重匯率風險
據企業反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數為欠發達國家,貨幣屬于小幣種,匯率波動較大。部分“走出去”企業銷售收取當地貨幣,需要將當地貨幣以一定的匯率標準折算成美元,產生第一重匯率風險,再按照國內的匯率將美元結匯成人民幣,又會出現一重匯率風險。部分國家和地區政局不穩,對于境外投資出現的安全風險問題、經營風險問題和匯率風險問題政府沒有專門的安全保障資金來支持或建立政府支持下的保險機制、補貼機制。
三、相關建議
一是引導行業龍頭企業“走出去”。鼓勵和支持廣大中小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走“精、專、特、新”的路子,在參與國際競爭中發展壯大。“走出去”企業要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培育企業品牌,壯大企業實力,力爭形成在產品、技術、服務等多方面的核心競爭力,要擇機到境外注冊商標,進行IC認證,開展技術合作,拓展營銷網絡,有實力的還可以到境外進行品牌和企業并購。
二是完善融資結算渠道,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積極為境外投資企業提供跨境金融服務產品,可通過“內保外貸”、外保內貸”等產品,扶持企業“走出去”。
三是提供完善的信息咨詢服務。地方政府部門應加大在信息、技術服務方面的支持力度,減少企業因信息不充分和準確而面臨的風險。通過開辦論壇、集中培訓、市場調研等多種方式,宣傳傳導“走出去”的相關政策精神,為企業釋疑解惑。加大對重點國家和地區投資環境和投資市場研究,幫助企業用足用好各項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做好勞務服務平臺與外派公司的對接活動。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涉外人才培養和培訓,加大企業跨國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力度和引進力度。
四是引導企業增強匯率風險防范能力。根據實需及匯率波動實際加大對外匯期權產品的運用。根據市場行情適時引導客戶,做好客戶風險揭示。同時,加快與“一帶一路”國家實現雙邊貨幣互換或雙邊結算。通過雙邊貨幣互換或結算,減少美元等中間貨幣使用,減少企業匯率風險。在當前加強外匯流出項下管理的背景下,應支持和便利市場主體正常合理用匯,滿足企業“走出去”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辜勝阻,吳沁沁,莊芹芹.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企業“走出去”的對策思考[J].經濟縱橫,2017(02).
[2]楊英,劉彩霞.“一帶一路”背景下對外直接投資與中國產業升級的關系[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
作者簡介:童輝(1984-),女,漢族,湖南岳陽人,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岳陽心支行外匯管理科,管理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