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追求思想獨立和精神自由的文化環境中,大學生的個性化凸顯,思想行為更具有時代特征。因此,如何發揮微時代的技術優勢,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就成為了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也是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職責。微時代的快速發展不僅為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同時也使得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就該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并根據具體情況提出一系列應對策略,希望能夠有助于高職院校輔導員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
【關鍵詞】微時代 高職輔導員 思政教育 挑戰和對策
高職院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的教育引導者和生活幫手,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微時代輔導員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構建良好的傳播力,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一、微時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的變化
(一)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化
微時代的到來,大學生能夠通過微信、微博以及QQ等多個應用接收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想交流,促進了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同時也深刻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微博、微信等信息傳播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涉及到政治、軍事、文化、科技等各個行業,各種觀念融合、信息泛濫使得大學生在看待問題的時候價值標準多元化,價值取向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思想結構零亂化。
(二)思想意識浮躁化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學生能夠更加方便及時地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順應了大學生的生活節奏,充分利用了大學生的碎片化時間,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是這種形式的信息傳播也使得大學生對問題的解答更具有隨意性,他們不在關注具體的知識內容,而是在遇到不會的問題直接進行網絡查找答案,不能進行深刻地思考和分析就做出結論,使得他們的思想意識過于浮躁化。
(三)個性化張揚,團隊意識薄弱
微時代背景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知識的構建者和發表者,大學生在微博、微信中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自身的感受和偏好,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他們很少會考慮群體的影響,個人主義已經在他們的心中扎根,個性化張揚,因此集體意識和團隊意識也逐漸淡薄化。
二、微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教育環境有了較大的改變,使得思政工作更加困難
微時代背景下,一方面高校內部的教育環境有了較大的改變,各種智能終端和移動設備使得輔導員進行思政教育更加開放,學生與輔導員的關系被拉近,同時其交流也逐漸平等化和公正化。這就要求輔導員要更加投入地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分析,有效運用傳統教育方式的同時,合理融入新媒體,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高校教育的外部環境中,隨著新媒體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發布的門檻被降低,信息變化大、傳輸方式多,學生了解到的信息范圍也逐漸拓寬,為輔導員對學生思想監管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同時也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難度。
(二)傳播模式廣泛,對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微信、微博的大范圍應用,學生能夠從其中了解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內容,也可以隨時對相關的內容進行轉發,瞬間就能傳遍朋友圈,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爆發力。微時代背景下,雖然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但是這些平臺的信息發布缺乏監管,很多信息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言行舉止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因此這就對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校園傳統的信息優勢權威受到新媒體的挑戰
傳統形勢下,校園信息發布是學生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學生思想意識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輔導員能夠對校園信息進行全面地分析,優化校園信息,為學生帶來準確、科學的信息。而微時代形勢下,學生對信息的接受范圍不再局限于校園信息,而是從各個不同的方面進行信息的接受,魚龍混雜的信息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導致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改變,這就為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三、微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優化思政教育工作的對策
(一)做好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升學生的辨別能力
輔導員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微博、微信等傳播形式的雙面性,培養學生健康媒介評價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合理利用媒介進行自身的完善,積極參與到社會發展中。首先,要做好學生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的培養。微時代,信息泛濫,為人們的言論自由提供了寬泛的環境,加之監管困難,這就為人們違法亂紀提供了基礎,因此做好學生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其次,要做好認知能力的培養。輔導員可以定期開展講座,就微時代的熱門話題或者對學生影響比較深刻的問題進行解答,給予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常識的補充,使得學生能夠正確辨別真偽,合理理解不同方面的信息。
(二)要充分運用微媒體,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輔導員要對自身所使用的微媒體進行科學的管理,定期對微信以及微博的內容更新,合理運用微媒體發布有效的信息,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還要通過微媒體對學生的習慣、愛好等進行了解,有針對性地與學生溝通,讓學生體會到輔導員的關心,形成朋友關系。比如,輔導員可以在自己的微信或者微博中發布一些熱點新聞,或者發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新聞,并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引導大學生就該熱點進行討論和交流,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增強學生對事件的雙向認識,促進學生辨別能力的提升。
(三)政校行企共同合作,建立科學的監控隊伍
要將政府網絡安全管理部門、通信運行商等資源引入到學校,以輔導員為核心,結合學校的網絡信息安全機制,建立科學的監控隊伍,就學生的思想政治行為進行嚴格監管,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同時,輔導員還要深入到學生發展中去,與學生共同組建微媒社區,充分發揮學生的監管作用,建立由輔導員為領導,班干部為成員的監管小組,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全面監管,及時發現學生思想行為的變化,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思政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向正確的道路發展。
(四)輔導員要加強自身綜合素養的培養,更好地引導學生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各種微媒體的運用程度不斷提升,輔導員應當提升自身對微媒體的駕馭能力,及時科學地了解不同微媒體所具備的優勢和功能,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促進學生從微媒體中獲取有利的價值信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輔導員還要做好自身文化素養的培養,對大量廣泛的信息進行科學地判斷,為學生甄別信息提供參考,促進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培養。總之,輔導員只有加強自身綜合素養的培養,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才能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林群.理性面對傳播的“微時代”[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4年.
[2]張德宜.“微時代”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
[3]郭思洋.“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
作者簡介:劉琪(1987-),女,陜西商南人,任職于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院校:長安大學,碩士學位,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