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美芝
【摘要】金融穩定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研究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探索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措施,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間內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影響基層金融機構金融穩定的主題因素分析,探索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金融穩定 主題因素分析 應對措施
金融穩定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研究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探索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措施,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間內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從以往經驗和當前基層央行遇到的情況來看,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錯綜復雜,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和手段,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才能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類別
區分引發因素有助于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從近年來工作經驗來說,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錯綜復雜,既有實體經濟運行中累積矛盾爆發的因素,也有商業銀行經營不當的因素,還有社會管理過程中監管缺失的因素。通過典型事例,我們把影響金融穩定的主要因素劃分為三類。
(一)實體經濟運行因素
2014年5月底,上交所發布公告,由于某上市公司未按規定披露相關信息,遭到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該公司股票暫停交易。這則短信息立即引起軒然大波,政府、銀行和廣大股民高度關注。受此消息,外地銀行紛紛抽貸(據統計,外地金融機構共抽走貸款30余億元),當地銀行貸款到期不再續約,造成企業資金斷裂,生產經營經營遇到嚴重困難,處于半停產狀態。
由于該企業在縣域內屬于的龍頭企業,規模較大,社會影響較大。對此,市縣兩級政府專門組成工作組,由一名副市長掛帥,全力處置企業融資問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當地銀行確保不抽貸,積極爭取貸款支持,當地銀行共增加貸款10億元;二是盡可能做好外地銀行工作,盡最大努力爭取不抽貸、少抽貸;三是企業組織好生產,確保敏感時期生產經營正常,給廣大股民一個交代;四是政府出資救助,政府先后墊資6億元。企業也積極自籌資金,保持了生產的基本正常,在規定時間公開披露了企業相關信息,達到了上交所的整改要求,順利實現復牌交易,平穩度過了困難時期,消除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二)社會管理缺失因素
轄內某企業多年以內部銀行集資名義,長期半公開高息(一般為12%)吸收社會資金。2015年3月初,由于受擔保圈風險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企業資金出現緊張,部分群眾要求提出集資款,引發群眾聚集“擠提”事件。事件發生后,初步統計涉及集資民眾人員達萬人以上,涉及金額在5億元以上。更為嚴重的是,該企業為某上市公司的關聯方,若危機處理不當,可能引發關聯上市公司的危機。為防止事態發展,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企業籌措資金,保證兌付到期集資利息;二是壓縮經營資金先行兌付部分小額集資款,減少涉及面;三是政府成立工作組,協調金融機構不抽貸;四是盡量維持生產經營;五是暫停發放企業中層以上人員年金,騰出資金應對提款需求。經過努力,事態相對平穩,化解了危機。
(三)社會金融部門經營不當因素
2000年,某農村基金會由于大部分資金集中用于本鄉鎮的幾個企業,當群眾得知這幾個企業經營效益不好的情況下,開始陸續到基金會提款,由于現金準備不足,導致排隊等待,過往群眾看到提不出款了,在“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下,也加入了提款隊伍,盡管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和人民銀行做了大量的解釋工作,群眾寧愿損失利息也要提出本金,導致擠提事件發生。這個案例雖然過去多年,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機構,但和作為法人金融機構的農村商業銀行有較多的共同點,仍然有借鑒作用。據調查,農村商業銀行(含村鎮銀行)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重企業、輕農戶,風險相對集中;二是壘大戶,基層行爭相對同一企業或者關聯企業放款;三是貸款審查不嚴,盡職調查流于形式,擔保互保現象嚴重;四是信貸人員道德風險較高,甚至出現頂名貸款。
二、應對措施建議
上述三個案例分類只是根據影響金融穩定的主體因素來劃分的,其實,現實更為復雜,誘發因素還包括輿論誤導因素、企業老板“跑路”因素以及幾個因素疊加相互影響等等。正確處置風險,維護區域金融穩定,需要考慮各方面因素,綜合采取應對措施,才能達到“保一方平安”的目的。為此,建議:
(一)建立地方黨委負總責的金融“維穩”體制機制
從上述案例看單靠人民銀行難于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第一,有些因素比如社會集資問題,人民銀行可以廣泛宣傳,正面引導群眾遠離非法的社會集資,但是,以集團內部銀行名義集資,既有隱蔽性,也不違法,人民銀行很難出面干涉。第二,出現問題人民銀行手段單一。大多數問題是通過金融機構重大事項報告得知,即使第一時間調查反映也已經滯后,而且后續只能了解金融機構行為,并沒有實質性的手段。第三,包括金融機構不抽貸人民銀行也不能保證做到,貸款業務監管并不屬于法定職權。因此,建立地方黨委政府負總責、將金融穩定納入社會維穩體系的機制勢在必行。人民銀行和銀監部門一是要及時反映情況,二是要組織金融機構落實黨委政府的措施,三是代表金融機構建議政府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權行為,保護金融機構利益,才能真正得到黨委政府支持,最大限度維護區域金融穩定。
(二)建立處置金融穩定因素的應急機制
現代經濟是實體經濟與金融高度融合的經濟,企業實體風險決定了金融風險具有突發性和區域性,應當建立處置風險因素的應急機制,包括組建政府牽頭的應急小組、第一時間了解情況、作出判斷、及時反映、統一協調行動等,防止風險擴散和蔓延。
(三)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監管責任體系
在目前人民銀行和監管部門監管割裂的情況下,應當進一步明確各自監管責任,改善監管方式和手段。一是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應急演練和壓力測試。二是應當考慮補充監測指標,發現苗頭,及時預警。這應當成為今后的工作重點。人民銀行和監管部門尤其應當加大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監管,落實金融穩定責任,建立包括貸款集中度和大額貸款備案等制度,有效防范企業高杠桿風險向金融的倒逼、轉嫁。
(四)建立積極穩妥處置風險機制
發生影響金融穩定問題或事件后,要在黨委政府和上級行的領導支持下有序開展工作。重點做好收集情況、主動宣傳和情況反映。要組織協調金融機構統一行動,最大限度維護金融債權。人民銀行要重視輿情監測,堅持輿論引導,減少社會恐慌。同時,運用政策工具對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給予再貸款、動用準備金等支持。
(五)建議修改《人民銀行法》
從法律層面賦予人民銀行一定的職權,處置相關金融穩定問題。可以考慮建立金融稽查隊伍,配合司法部門對影響金融穩定的行為進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