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富
【摘要】作為一項重要的貨幣金融統計監測指標,社會融資規模在全國和省級層面已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效果。本課題以遼寧省朝陽市為樣本,針對地市一級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與監測分析進行嘗試。考察了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指標的特點,著重分析了社會融資規模在地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統計與監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就進一步完善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相關工作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地區社會融資規模 欠發達地區 統計監測 政策建議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金融業發生巨大變化,金融市場和產品不斷創新,直接融資比例逐步加大,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用明顯增強,傳統的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和物價變動的相關關系逐步下降,人民幣新增貸款難以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為此,作為一項重要的貨幣金融監測指標,中國人民銀行于2011年提出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指標并正式公布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流量數據,2015年開始統計存量數據。2016年,我國正式將存量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M2一同作為貨幣政策重要的年度政策目標,社會融資規模成為我國宏觀調控的重要指標。
為進一步充分發揮社會融資規模的作用,做好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分析工作,2012年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建立社會融資規模按季統計制度,并開始進行按省分地區進行統計,2013年又開始按月發布全國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分省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工作為進一步加強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充分發揮社會融資規模經濟金融監測指標的作用,促進地區金融業的全面發展,提高地方金融調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由于統計對象的特殊性對統計數據的精確度有著更高的要求,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數據與本地經濟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密切相關,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也與全國和分省數據表現出明顯的特征。那么,地市一級的分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情況如何,具備哪些特點,在統計中存在些哪些問題,今后如何進一步做好分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工作,這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本課題將結合遼寧省朝陽市2006年以來社會融資規模統計的實際情況,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
一、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的基本特點——以朝陽市為例
由于我國存量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時間較短,這里僅對流量社會融資規模情況進行分析。根據居民原則、金融原則、合并原則、增量統計與計值原則、可得性原則等統計原則,朝陽中支對2006年以來朝陽市社會融資規模進行了統計。從圖1可以看出,最近幾年,社會融資規模中人民幣貸款比例呈下降趨勢,但是有兩個方面融資增長較快,一是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包括委托貸款和銀行承兌匯票,2017年總計占比已達54.7%;二直接融資占比迅速提高,2010年以前沒有企業發行債券,而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企業共發行債券64.8億元,2016這個比例已經達到24.6%。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和直接融資迅速發展,是社會融資規模指標結構內部改變的根本原因。如果只盯著貸款規模,將形成“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現象,即商業銀行通過表外業務繞開貸款管理。
二、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指標統計監測存在的問題
由上可見,盡管目前社會融資規模已經能夠做到按月分地區及時統計,而且由于金融數據真實性較好,社會融資規模的地方加總與全國數據的誤差較小,社會融資規模的可測性較好。不過,與GDP、CPI、M2及信貸等傳統宏觀經濟金融指標統計已經有著至少十多年的經驗,指標統計相對成熟完善不同,作為一個新的金融指標,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本身仍面臨一定的問題。雖然作為一項宏觀指標,社會融資規模主要是從總量角度考察金融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情況,但其各項指標構成所反映的情況并不完全相同,在各地市統計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對異地貸款和投融資統計缺位,使區域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失真
人民銀行信貸規模統計的機構范圍主要采取屬地原則,可能出現本地貸款異地投放或異地貸款本地投放的問題。例如,統計朝陽市信貸規模時僅統計位于朝陽市轄內的金融機構在一定時期內的貸款新增額,而并未扣減其投放到其他地市及省外的貸款,其他地市及省外金融機構投放到朝陽市內貸款也不增加朝陽市信貸規模,因此統計出的信貸規模并不能完全體現本市金融機構對本市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情況。類似地,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統計也存在上述問題。
屬地統計原則一定程度上導致區域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失真,而全國作為一個封閉經濟體則不存在上述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金融機構發放域外貸款,雖然統計在朝陽市社會融資規模中,但卻投放于域外,沒有支持朝陽轄內實體經濟發展。據統計,到2017年末朝陽市某國有商業銀行域外貸款為8.3億元,占該機構單位貸款余額為10.7%。二是朝陽轄內企業到域外金融機構融資,雖然統計在其它地區社會融資規模中,卻支持了朝陽企業的發展。據調查,朝陽大型企業在域外都有借款,某鋼鐵集團2017年末在域外貸款達52.6億元。占企業全部貸款84%;某鑄造企業2017年末在域外貸款達1.6億元。占企業全部貸款39%。三是域外銀行簽發銀行承兌匯票在本地貼現,導致本地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數據不穩定。
(二)受金融發展程度的影響,部分單項指標變動大且不穩定
社會融資規模包含十個子項,即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委托貸款、信托貸款、銀行承兌匯票、金融機構持有的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保險公司的賠償、投資性房地產和其他融資。一是部分單項指標變動大且不穩定。在欠發達地區,受金融發展程度的限制,部分子項沒有數據,有的項目即使有數據,也只是個別時期有數,連續性較差。一是信托貸款和投資性房地產2006年以來至今也沒有發生數據;二是目前我市只有1家上市公司,且僅在2008年和2015年發行境內股票融資32.1億元,分別占全年社會融資比例12.4%和15.8%。三是由于我市企業實力有限,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券占比較低。據統計,從2011年至2017年我市非金融企業債券平均占比為9.5%,低于全省0.2個百分點。
同時,由于負數存在,導致社會融資結構不可比,出現無意義的比例。以遼寧朝陽為例,從構成上來看,個別項目出現負數,導致比例無意義。如2009年第四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11.6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當季下降44.1億元,由于社會融資規模子項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為負數,而社會融資規模母項為正數,導致比例沒有意義,從2006年以來數據看,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委托貸款、信托貸款、銀行承兌匯票都不同程度存在此現象;由于負數存在,2006年人民幣貸款占比超過100%,達到102%。二是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屬于更弱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范疇。雖然從銀行信用和金融原則的角度,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也反映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但與信貸、委托貸款、債券等融資方式相比,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是更廣義的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的結合,對金融機構和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明顯不同,屬于更弱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范疇。這個變量實際上也是反映了商業信用與貨幣政策的關系。一般來說,內部融資成本要顯著低于外部融資,當貨幣政策緊縮時,企業(特別是小企業)面臨更多的信貸和外部融資約束,因而商業信用占也會顯著上升。這在2007年和最近幾年貨幣明顯緊縮時期表現得非常突出。因此,可以考慮根據分析問題的需要,對社會融資規模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以更好地反映其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三)欠發達地區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大,部分時點社會融資規模為負且波動較大
2006年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前所未有挑戰,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更是如此,中央銀行面臨國內外復雜經濟金融形勢,利用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宏觀調控,保證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但是由于欠發達地區金融市場不發達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存在,受宏觀調控影響更大。以遼寧朝陽為例,2006年11月15日準備金率由8.5%上調至9%。本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6.3億元;2007年第四季度連續三次上調準備金率由12.5%上調至14.5%。本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27.3億元;2008年第二季度準備金率由15.5%上調至17.5%。本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8億元。這三個季度也是2006年第一季度以來社會融資規模為負數三個時期。尤其是2007年第四季度連續三次上調準備金率由12.5%上調至14.5%。本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27.3億元,這是2006年至2012年期間社會融資規模最大負數值。從結構看,人民幣貸款本季發生額為-4.1億元,占比為15%;外幣貸款本季發生額為-21.1億元,占比為77.3%;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本季發生額為-3.4億元,占比為12.5%;保險公司賠償本季發生額為0.6億元,占比為2%,委托貸款0.7億元,占比為3%。
三、對策建議
為進一步推進和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工作,滿足地方金融監測需要,遼寧省各地市也建立了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工作。朝陽中支從實踐中分析了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存在數據失真、時效性差、指標變動大且不穩定、相關系數差等問題,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建立異地貸款統計制度,合理修改指標口徑
對于金融機構域外貸款:建議在采集金融統計數據時,參照原有“各項貸款=境內貸款+境外貸款”方式增加主報科目或單獨增加“附:域外貸款”科目,來反映域外貸款余額。這樣可以更好反映金融機構對當地經濟支持情況,也可以反映出金融機構資金外流情況,使社會融資規模更科學。對于企業域外借款: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采集:一是人民銀行按季聯合當地統計部門或工業信息化委員會等部門共同采集轄內企業域外借款信息,并匯總上報當地政府部門或上級行,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二是通過人總行征信中心反饋的企業立方體數據可以得到轄內企業域外借款發生額。通過以上方法將金融機構域外貸款從社會融資規模減去,同時加上企業域外借款,使可以得到本地社會融資規模實際數。
(二)宏觀調控政策應堅持“統一原則,適度靈活”方針
建議上級行制定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時,向經濟金融欠發達地區給予一定優惠政策,在對全國整個經濟影響不大情況下,欠發達地區應根據本地經濟金融形勢,靈活適度控制貸款規模,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最大限度保證本地經濟不是“雪上加霜”,而是“雪中送碳”。
(三)促進地區金融業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指標經濟金融監測作用
雖然由于屬地統計原則無法明確區分異地融資行為,致使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一定程度上失真,特別是對于經濟落后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的經濟金融監測功能不如傳統新增信貸、存款等指標,但也應看到這也與地區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后,表外融資方式和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發育不健全的實際情況有關。因而,今后應在進一步做好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充分發揮其經濟金融監測指標作用的同時,大力促進地區金融業的全面發展,充實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的內容,從而更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當地經濟的情況,提高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在地區經濟金融監測分析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洪銀玉.區域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與運用中存在的問題,金融統計與分析,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03.
[2]冷德軍.金融機構新業務對區域社會融資規模統計的影響,金融統計與分析, 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03.
[3]盛松成.社會融資總量的內涵及實踐意義,金融時報,2011- 02-08.
[4]盛松成.社會融資規模與貨幣政策傳導,金融研究,2012(10).
[5]盛松成.社會融資規模的內涵與實踐意義,中國金融四十人論談專欄文章,201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