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 趙宇晗

【摘要】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承擔著越位重要的角色,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優化研究將促進各省份民營經濟發展。因此,本文利用對應分析方法,對我國東部地區民營企業就業人數容納力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北京與上海兩地的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吸納人數較多;天津、江蘇與福建的私營企業從事制造業與建筑業的人數較多。本文分析了東部地區民營企業的就業結構,對省份經濟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民營企業 就業人數 對應分析
一、引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我國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對GDP的貢獻已經高達60%以上,并且河南、浙江、遼寧、河北、福建等地的民營經濟產值已經超過70%。由此可見,在我國東部地區,民營企業是各省份經濟的重要力量,對于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研究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我國也已有學者對于就業結構進行分析,如韓永[1]研究了江蘇省就業結構的變化,發現勞動生產率的主要來自內部效應,第二產業最為突出;徐玲等學者[2]研究了陜西省就業結構現狀與就業彈性現狀,發現陜西省就業結構存在一定問題。但以上學者僅僅是進行了某個省份的研究,且對民營企業的分析尚待完善。本文基于對應分析方法,對東部地區十一個省份民營企業就業結構進行分析,為經濟發展提供建議。
二、數據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主要分析東部地區民營企業就業結構,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從2016年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數據中提出東部地區11個省份的數據,其中,東部地區省份為: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數據中所包含產業為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二)方法介紹
本文使用對應分析法對各省份民營企業就業結構進行研究。對應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降維,對應分析是R型與Q型因子分析法的結合,將列聯表的行與列數據同時表現在一張二維表上,其中行與列的各個屬性以二維表中的一個點來表示,由此我們便可以在圖中直觀的分析行與列屬性間的關系以及行與列各屬性狀態之間的關系[3]。
三、實證分析
本文首先將數據列聯格式化,然后以各省份每個行業的就業人數為權重,省份為行,行業為列,進行對應分析得到結果如圖1所示。
對數據進行對應分析的結果顯示,該組數據的Chi Square值為1047.269,高于臨界值,因此我們認為可以進行對應分析,也即行與列之間存在關聯。圖1為行與列各狀態之間的關系二維圖,本文從以下三方面對圖1進行分析。
首先,我們僅考慮行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不考慮行業之間的聯系,只觀察各省份就業結構的相似程度。由圖1可見,各省份的散點沒有全部分開,地區1(北京)、5(上海)為一類,地區2(天津)、6(江蘇)、7(浙江)為一類,剩下的六個地區為一類。
其次,我們僅考慮列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考慮各個行業就業人數之間的關聯性。從圖1中我們可看出,列屬性的各個狀態也未全部分開,行業1(制造業)、2(建筑業)、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與其余行業就業人數之間無關聯性,而行業3(批發和零售業)、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5(住宿和餐飲業)、7(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四個行業之間就業人數存在一定的關聯。
最后,我們將行與列數據同時考慮,即綜合分析省份與行業數據,可以發現北京與上海兩地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所能吸納的就業人數更多一些,天津、浙江、江蘇三地在制造業與建筑業上的就業容納力更強,而河北、遼寧、福建、山東、廣東、海南六個省份在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四個行業上的就業人數彈性更大。
以上結論與各個省份的資源環境優勢與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北京與上海兩地是我國的發達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堅持著去工業化,北京市的服務業比重已經超過了70%,租賃與商務服務業作為一個高知識密集度與高技術密集度的行業,在北京與上海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而浙江、江蘇與天津的整體外來流動人員較多,其民營企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并且浙江與江蘇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作為華東經濟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其五金行業尤其發達,因此,浙江與江蘇兩地的制造業與建筑業就業人數彈性更大,相較于其他省份在這兩個行業上也更加發達。
四、結論
本文基于2016年東部地區十一個省份的私營企業各行業就業人數數據,利用對應分析方法,將各省份與各行業表示為二維坐標軸中的點,發現東部地區11個省份的就業結構存在明顯差異性,體現為北上廣地區商務服務業更加發達,天津、浙江、江蘇三地制造業就業人數彈性較大,其余東部地區民營企業的居民服務業就業人數吸納力更強。東部地區各省份所處的地理位置與資源環境不同,本文建議各省份應在促進整體行業發展的同時,強化民營企業中的優勢行業的產業結構升級,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經濟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永.江蘇省就業結構變化對勞動生產率影響效應分析[J].財會學習,2018,(01):178.
[2]徐玲,楊雪峰,謝唯薇.陜西省就業結構現狀及對策[J].價值工程,2017,(36):30-31.
[3]陳璐.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對應分析[J].科技信息,2008,(5):517-518.
作者簡介:劉清(1997-),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經濟統計;趙宇晗(1997-),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經濟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