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相關研究表明,食品行業的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的主要食品部門出口和產出形成了一定的負向沖擊,導致我國的肉制品和乳制品以及植物油籽極其制品的出口量下降的比較明顯。技術貿易壁壘會產生貿易轉移效應,實行了技術貿易壁壘的國家和地區,進行食品進口的地區應該轉向食品安全水平較高的國家。我國也應該積極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技術壁壘進行應對,使食品安全技術標準和監管之間的差距逐漸得到減小。
【關鍵詞】技術貿易壁壘 食品行業 貿易影響
目前,一些發達經濟體系,例如美國、日本、歐盟等,以保護環境和國民健康為理由,對進口食品的安全質量標準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設置了食品行業的技術貿易壁壘,一方面使本國的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也使本國的食品行業得到了保護。但是這些政策對我國的食品貿易行業來說有一定的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本文對以食品貿易技術壁壘為基礎來對我國食品貿易行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一、國外食品行業技術貿易壁壘現狀
根據GTAP8一直以來的貿易數據顯示,中國食品行業出口貿易發展迅速,食品行業的出口貿易額1995年到2009年之間,從69.92億美元提升到了246。77美元,其中,蔬菜和水果、堅果以及肉制品和植物籽油及其制品占據了較大比重。
2009年時,我國食品主要進行食品的目的地主要是日本、美國、歐盟及其他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我國出口食品行業中的蔬菜和水果等食品的主要輸送地區為東南亞地區,肉制品主要輸往地區為日本和歐盟等地區,漁業和水產品主要出口地區是日本和東亞等國家和地區。
在食品出口貿易的過程當中,一些主要的發達經濟體對入境食品安全標準的提高和質檢監控措施的提升,來降低進口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風險,以至于一些在我國已經達到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由于沒有辦法通過質檢而失去食品出口的機會,這種情況對我國的食品行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08年到2010年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總共扣留中國出口食品2329次,歐盟食品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出口食品882次,日本總共扣留中國出口食品880次,通報和扣留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水產制品和蔬菜水果以及肉制品上,主要原因大多是因為微生物和重金屬以及藥物殘留超出了標準,食品中含有大量抗生素以及添加劑,另外還有一些為轉基因食品等等。因此,我國食品貿易為了想要進入發達經濟體市場,我國食品行業需要在采購、生產、倉儲等方面加強危害識別和控制力度,來應對食品安全技術的標準變化。另外我國的食品貿易行業還需要加強工藝流程和設備儀器方面的技術研發,以及對相關的操作人員進行培訓等等。
二、中國食品貿易在面對貿易壁壘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食品安全方面的生產和檢測技術在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之后獲得了巨大的進步。食品貿易行業獲得迅速發展。但是和一些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相比,在食品生產安全和質量檢測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使得我國食品行業的對外貿易發展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之后仍處于劣勢地位。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食品貿易出口量的下降,導致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問題。由于我國出口食品的包裝材料落后并且可回收率低,并且不易進行處理,會對進口國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歐美等國家的環保法規在動植物檢疫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明確提出了,對于一些天然生產的包裝材料都要進行動植物檢疫。然而我國很多進口食品的質量標準都很難在較短的時間里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規定的環境和食品安全要求,從而導致我國食品貿易行業出口量呈下降趨勢。
其次是由于各個發達國家和地區所采用的技術標準各不相同,改朝換代更新速度過快,導致我國的食品外貿生產廠家必須在短時間內更新生產設備和要求,按照不同的要求來進行食品的生產,這樣的情況和背景,導致了我國銷售成本大量增加,降低了我國在出口食品貿易市場上的國際競爭力。并且,由于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的出口食品征收的綠色關稅和反補貼稅導致我國出口食品貿易行業在國際競爭市場中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技術貿易壁壘中包含的游戲規則并沒有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因此容易被曲解或者是被濫用,進而危及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通過區域貿易自由化的形式,將一些在這個地區之外的國家的食品利用技術貿易壁壘阻擋在外。很可能會導致中國因此與一些發達國家或者區域性經濟組織因為這個問題產生出口食品貿易摩擦,進而影響到雙邊或者多邊的貿易關系。
三、我國食品技術貿易壁壘存在的原因
(一)國際經濟貿易中增加的環境保護主義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增加了我國勞動力資源的豐富,使我國勞動密集型食品產業在國際食品貿易市場上取得了一定的價格優勢,進而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占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這樣持續下去會逐漸威脅到進口國當中同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導致這些國家和地區開始利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關于環境保護的例外條款來做文章,實行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法規和嚴格的環境保護技術標準來設置進口食品的綠色貿易壁壘,從而限制了我國食品出口貿易的發展。
(二)現代農業產品生產技術中存在的安全質量問題
在這個問題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質量問題。由于各個國家對于轉基因食品以及轉基因技術都持有不同的態度,使我國農業食品的發展道路十分坎坷,很難找到一條適合大眾的發展道路。在面對歐洲或者美國市場時,就無法采用相同的經驗管理模式,也無法運用相同的操作技術,這樣長期發展下來,就會使我國的食品生產成本得到增加,從而降低了我國食品出口行業在國際經濟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三)食品出口產業結構與市場結構的不合理性
我國食品出口貿易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居多,整體而言質量不夠高,再加上包裝過于簡陋,從而導致產品的價格無法提高。并且,我國制定的食品安全質量標準過低,沒有在農業生產行業中形成以安全質量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導致我國的食品生產中的安全質量水平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標準相差甚遠。形成了產品結構不平衡,缺少特色產品,屬于競爭性產品居多的情況。
并且,由于市場結構的不平衡,將市場風險主要集中在了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有東南亞等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擁有發達的科學技術,并且制定了苛刻的規范和標準,對于設置技術貿易壁壘,有豐富的經驗。
(四)國內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的不健全發展
目前,我國制定了多個關于食品的標準體系,包括了農產品、奶制品、肉類等等,但是在使用中的多項食品加工產品標準(國家標準)中,等同或者等效、非等效采用國際標準的只占據了其中很少一部分。在使用中多項食品工業基礎及相關標準(國家標準)中,也僅僅只有幾項非等效采用了國際標準。現行的幾百項食品檢驗方法標準(國家標準)中,也僅只有幾十項等同和等效采用了國際標準或者是國外先進標準,多項食品添加劑標準(國家標準)中,也只有少部分等效或者非等效采用了國際標準。
再結合近幾年,我國進出口動物源性食品多次被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國家檢測出了安全質量問題,而在我國,對于進口動物源性食品進行檢測,幾乎沒有發現安全質量問題,根本原因在于我國食品出口行業中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的不健全發展。
(五)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的不健全發展
我國目前擁有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大部分規模都還比較小,生產經營的產品種類也比較單一,由于對農產品市場信息了解的不夠全面,導致對于國際市場上要求的標準水平的了解也比較落后,因此,會造成一定的不必要損失。并且,在整個農場品生產行業當中,也缺少統一的組織喝機構來進行信息的集中處理和傳遞,在某一家企業遭受到技術貿易壁壘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有很多企業在重蹈覆轍。
四、應對食品技術貿易壁壘采取的有效對策
(一)生產基地對環保農業的大力推廣
現如今,人們對身體健康和環境衛生的關注,使得無公害、無污染的有機食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熱烈歡迎,這是打破食品貿易行業技術貿易壁壘的有利因素之一。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弄產品優質,無農藥殘留,無公害和純天然,就需要我們從根本上來解決農產品中存在的產品安全質量問題。只有這樣,我國才能打破發達國家和地區設置的食品技術貿易壁壘。
根據近幾年觀察到的食品出口貿易的行業形勢,我國要建立起系統化的綠色產品生產基地,規范一系列的產品管理過程,從企業到生產基地,都要采取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來進行原材料的生產。并且要改善農產品的土壤生態環境,促使綠色生產基地符合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
(二)企業對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完善
1.通過產品深加工來開發特色產品。食品出口企業要對當地的特色資源和優秀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根據標準化的生產科技來創造具有統一的品牌、價格、包裝、宣傳和質量檢測的綠色農產品品牌。通過一系列的標準化模式來促進食品行業的生產發展。與此同時,生產者也要在食品的深加工方面下足功夫,來提升食品生產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這些措施都可以使我國的食品出口行業成功避開嚴格的技術貿易壁壘。
2.設立產品召回制度來拓寬綠色食品的出口貿易市場。我國食品出口貿易的主要市場為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國家,因此,我國食品出口企業首先要爭取獲得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具有權威性的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再結合有效的安全質量管理體系,在實踐發展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食品出口企業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要努力進行新市場的開拓,使食品出口貿易市場形成多元化的發展格局,最終擴大食品出口的貿易市場。食品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來建立出口食品安全質量的反饋和召回制度,做到產品信息可以跟蹤查詢,產品流向可以跟蹤以及產品可以召回。
(三)相關的政府部門對食品出口技術貿易壁壘的預警和保障
1.技術貿易壁壘中預警機制的建立。先關的政府部門要結合我國出口食品所具有的特點,來進行相關的國外技術貿易壁壘的信息收集,對于其他國家規定的一些技術法規以及線管的評定程序等消息要及時進行了解,吸取之前的教訓,再結合一些食品企業突破技術貿易壁壘的經驗,適時的向食品出口企業發布預警信息,為食品出口企業提供合理的信息咨詢服務,以促進我國出口食品對技術貿易壁壘進行更快的突破。
2.建立與國際標準相對應的制度和管理體系。與我國食品出口行業相關的政府部門要加強對食品安全質量問題的修訂進程,積極推進我國食品安全質量標準的國際化進度,對食品出口行業中食品生產體系進行完善,以最快的速度形成一個全新的起點,并逐漸做到與國際化的食品安全質量標準相對應,使這個標準化的體現貫穿在食品的生產與管理之中,從根本進行食品的安全質量保證。另外也要加快與食品出口貿易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建立,以推進食品安全質量問題管理的法制化。
除此之外,相關的政府部門要加大對進行安全質量檢測的實驗室的投入,在國內推廣國際通行的檢測系統,從科學根本上提升我國出口食品的安全檢測水平。再對食品生產進行根源性的管理,從環境保護出發,積極推廣無公害的農藥,在農藥施用方面也要科學合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五、如何進一步加強我國食品出口貿易競爭力
(一)將食品出口產業與相關產業進行緊密聯系
隨著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國際食品市場的競爭重心將放在食品加工業的規模和生產科技水平上,就是指通過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以及規模經濟的實現來爭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從食品行業的規模化生產和資源的綜合利用出發,來促進食品加工業的進步。將注意力放在優質食品的生產上,有效利用人工種植養殖等等初級農產品資源來擴大食品加工業的范圍,再結合野生資源的開發,來建立現代化的食品生產產業。除此之外,也要加強食品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聯系,比如金融行業和信息傳播行業等等,通過協同效應來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利用新聞媒體的輿論來進行有效的監督
在當今社會,新聞媒體的輿論產生的效應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應將這種功能運用到食品安全問題中來。對于一些食品安全質量不過關的產品要敢于揭露和曝光,實現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最大力度的減少利潤損害。但是,對于一些傳播的新聞輿論,也要懂得如何分辨真假,要制止少數媒體不顧實際情況的肆意報道,不要隨意跟風制造事端。對于一些關于食品安全不切實際的報道,也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決,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三)與發展國際及發達國際進行積極地交流與合作
我國要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保持一定的聯系,這樣可以有效加強發展中國家在利益集團中占有的相對力量,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領域展開積極的合作,參與相關的環保條約的制定,盡最大的力量來爭取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應有的優惠待遇,對自身的合法權益進行有效的維護。
另外,我國也要加強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交流,使我國的食品生產技術和檢測技術得到提升。再以此為基礎來進行創新,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生產技術和檢測技術,跟上國際發展的步伐,進入國際貿易競爭市場的至高點。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需要重視食品出口貿易中產生的技術貿易壁壘問題,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來拉近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距離。對食品生產和檢測過程中的標準體系進行完善和加強,增強其中的強制性,避免因標準不同而產生的技術貿易壁壘問題。
參考文獻
[1]曹裕,李青松,李業梅.技術貿易壁壘對食品企業技術選擇決策影響的博弈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7.(8).
[2]陳潔,南昂.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食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商業時代,2017.(15).
[3]鮑文煥,張莉.基于技術貿易壁壘的出口食品安全分析及對策——以茶葉出口為例[J].企業研究,2015.(5).
作者簡介:李美玲(1996-),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