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方俊
摘要:民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有必要對民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問題進行探究,本文對現有民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有一定參考意義的民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建議。
關鍵詞:民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
基金項目:貴州商學院校級立項項目:貴州民營企業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研究的中期成果(編號:2016XJZD14)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一貫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文件。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了“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十九大報告為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標志著我國民營經濟將會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我國民營經濟占GDP比重、稅收占全國稅收比重、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超過半壁江山。
但是,民營經濟在得到良好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存在著一些阻礙發展的問題。其中,公司治理問題就成為比較棘手的挑戰之一。因此,有必要對民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問題進行探究。
一、民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現狀
(一)產權問題
調查發現,中小民營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要么完全歸于一人,要么由所有者家族內的幾人共享。這種情況下,企業各項經營指令均出自所有者,而所有者因自身在知識結構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和憑經驗辦事的認識,在應付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時,不能夠有效收集信息或處理信息,做到科學決策。這往往會導致企業在某項業務上的失敗,多次失敗的疊加,就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經理人員激勵
從對經理人員的激勵來看,民營中小企業的激勵機制普遍存在不完善的現象。通常,在對經理人員工資或薪酬的發放上,企業的所有者認為與同行業水平相比,自己企業對待經理人員的工資或薪酬水平是偏高的。事實上,經理人員會認為與自己的付出相比,所得遠不能彌補所出。在這種認識下,經理人員對企業就談不上有太強的歸屬感。
同時,由于經理人員沒有擁有企業股份,不是企業的所有者,因此企業經營情況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與經理人員的利益相關度不大。這就導致經理人員更注重對企業短期經營效益的追求,而企業真正的所有者可能會更加看重企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這會帶來經理人員與所有者在某些關系到企業發展大計的決策上的矛盾。
(三)經理人員約束
民營中小企業對經理人員的約束機制還不是太完善。這種不完善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的過程中,通常表現為信息的不透明。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企業機構設置存在的缺陷和經理人員自身存在的原因,導致企業內部信息流動性差、透明度低。這通常導致普通員工對企業經營信息的不信任;導致外部股東對企業經營信息把握不夠及時和全面。這就直接導致員工與外部股東對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知之甚少。
(四)權力制衡機制
民營中小企業中,雖然有多家企業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設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等機構,但是各個機構卻沒有能夠按照權力制衡的運行方式去開展工作,沒有發揮出按照真正的公司治理下的權力制衡與協調機制。企業真正的話語權和執行權被少數幾個人所掌握,企業權利并沒有得到相互的制衡或協調,公司治理名不符實,在企業內形成公司治理結構虛化的現象。
在企業所有者擁有絕對話語權,公司治理結構虛化的情況下,企業構建的規章制度卻不能夠得到有效的尊重和執行。更有甚者,企業構建規章制度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符合注冊登記的需要,而不是出于科學的公司治理的需要,實現企業內部權力的制衡與協調。因此,在最初制訂規章制度時,沒有能夠實事求是地考慮企業的自身情況,而只是簡單地抄襲其他企業已有的公司章程,這使得企業在內部權力的分配和安排上存在諸多問題,從而導致后來的公司治理在權力制衡等方面的問題。
二、民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對策建議
對發展中的民營中小企業來說,公司治理結構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水平的發揮。要改良自身的公司治理結構??梢詮娜缦路矫孢M行思考:
(一)改善股權結構
股權問題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影響著公司治理機制效力的發揮。針對過于集中的股權結構,一方面民營企業應注重股權融資,傾向機構投資者有限度的入股自身企業,使企業能夠形成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制衡股權結構。另一方面政府應構建公正公平的融資環境,幫助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公司治理不完善、組織機構不健全導致民營企業的融資難;而企業融資難,又反過來推動大股東“一股獨大”,又使得公司的股權結構更加不合理。因此,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有利于改善民營企業股權結構過于集中的現象。
(二)強化董事會核心職能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董事會是企業股東大會的業務執行機關,負責公司業務經營活動的指揮與管理,對公司股東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是公司的權力執行機構。股東大會做出的決定,董事會必須貫徹執行。
民營中小企業要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應注重強化董事會的核心職能。要注重將董事會的職能重心從戰略決策轉移到監督和咨詢;董事會成員持股,或大股東進駐董事會,有助于發揮董事會的監督職能,減少代理成本,提高企業績效;增加外部獨立董事,有助于董事會提高戰略決策、監督和咨詢的水平。
發揮監督職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證董事會的獨立,使之不受制于高級經理層。董事會要發揮其職能,必須要有長期的運行機制。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可以在企業的董事會中設立若干專門的委員會。委員會在平時就要能夠幫助董事會搜集信息和分析公司經營情況,為董事會正常履行職責提供保證。
強化董事會核心職能,還需要考慮:完善獨立董事制度;重視董事會成員的持股情況;在董事的選聘中,選拔高素質和有責任心的專業人才進駐董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