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個人與社會應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

2018-06-26 12:02:36徐志遠鄒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個人社會

徐志遠 鄒慧

摘 要:個人與社會應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因為個人與社會反映和概括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所研究的特殊領域中各種現象之間最本質、最重要、最穩定、最普遍的特性和關系,同時,將個人與社會提升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符合學科標準。研究個人與社會這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個人;社會;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范疇;理論界定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1.028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8)01-0053-05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范疇體系必然要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發展和學科理論的豐富而不斷完善。完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系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創造或提升一些新的基本范疇。筆者認為,個人與社會就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一對基本范疇,應當把它納入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體系。

一、個人與社會的科學內涵

個人是歷史的現實的具體的具有社會性的個體,是一個經由社會化獲得的、具有獨特的特質結構和動力結構的、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統一體。其一,個人的現狀是社會化的結果。個人的現狀是他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吸收社會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結果。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變化過程,也就是他的社會化的過程。其二,個人是一個特質結構。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素質結構,如思想道德素質、智能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等。這種獨特的素質結構決定了他的獨特的特質結構,給人言行以特色,使每個人成為有別于他人的獨特個體。其三,個人是一個內在動力結構。個人不只是一個特質結構,也是一個動力結構。它具有能量,推動人產生動機和行為,是個人行為實踐的推動力量。個人的全部行為,都是在一定環境刺激下,由個人的內在動力結構推動的。其四,個人是其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統一。就來源于動物界這一點來說,個人必然具有自然生命。人的自然生命有其內在的生存發展和變化規律。但是,人又超越了動物界,具有社會本質和極其豐富復雜的精神世界。人在自然生命之上,又產生了更為可貴的價值生命。個人的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有內在的聯系,自然生命是價值生命的物質載體,價值生命是個人的真正本質和更為重要的生存意義。

社會則是以共同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系和運動發展的人類生活共同體。社會“是人們交互活動的產物”[1],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在的基本條件。社會由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人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與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由經濟基礎產生并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政治法律關系、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社會現實和意識形態,是社會的上層建筑。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在于社會內部的矛盾運動,主要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社會是一種歷史現象,它的運動和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遵循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2]

二、個人與社會何以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則是反映和概括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所研究的特殊領域中各種現象之間最本質、最重要、最穩定、最普遍的特性和關系的基本概念。筆者認為依據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范疇的理論界定,個人與社會應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應將它納入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體系。這是因為:

第一,個人與社會反映和概括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所研究的特殊領域中各種現象之間最本質的特性和關系。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個人與社會是對立的,兩者的對立性表現在:社會和個人各具有對方所不能完全包含的內容。社會雖然以個人的肉體和精神的存在為前提,并且以個人為主體來實現一切運動,但是社會的運動和發展卻具有自然歷史過程的特點,表現出對一切個人都獨立的性質。反過來,個人雖然離不開社會,但個人的活動又有著自身物質的和精神的特點,因而存在同社會的一般運動的矛盾和沖突??梢姡瑹o論在理論上或實踐上,個人和社會都不能相互代替,否則就會導致方法論上的重大錯誤。個人與社會又是統一的,這種統一性表現為:首先,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社會是個人的社會,個人是社會的個人。社會是個人的社會,說的是,社會是由一個個互相聯系的個人組成的,一個個互相聯系的個人是社會存在的前提和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的第一要素。個人又總是社會的個人,就是說,個人離不開社會,社會制約著個人的存在,規定著人的本質。社會中的任何一個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物,而是社會的存在物,他們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是具有一定社會特質的個人,即具有思維、語言、勞動和交往能力的個人。一個人如果脫離了社會和社會聯系,他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其次,個人與社會互為因果。個人與社會不僅是相互依存的,還是互為因果的。這就是說,社會造就著個人,個人又影響著社會的發展。不僅個人的社會本質是由他所處的社會關系規定的,而且每個人的思想道德、知識和才能也都是由社會環境造成的。一個人出世以后,面對的是既定的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相應的社會政治制度,而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又總是按照它的需要去培養和塑造人的。社會塑造個人,個人又反過來運用從社會中獲得的思想、知識和能力去影響著、推動著社會發展??傊?,社會生活、社會關系中的一切,正是由一個個的個人所創造的,由人來改變的,都是人這一社會主體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的結果。正如馬克思所說:“正像社會本身生產作為人的人一樣,人也生產社會?!盵3]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是思想政治教育各種矛盾關系的概括和抽象,具有對偶性,它們是從不同的側面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性,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對立統一關系更加清晰、生動地體現出來。對立統一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當然也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范疇的實質和核心。因而,這對基本范疇所具有的對立統一的辯證特性,深刻地反映和概括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所研究的特殊領域中各種現象之間最本質的特性和關系。

第二,個人與社會反映和概括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所研究的特殊領域中各種現象之間最重要的特性和關系。個人與社會在利益關系上體現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因而,這種最重要的特性和關系表現為:在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關系時,要強調社會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目標和倫理原則,強調社會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同時,又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使社會、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正確地結合起來;在個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不一致時,要自覺地服從社會、集體利益。社會主義道德的這個集體主義原則,是依據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正確理論確定的。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既是兩個不同的主體關系,也是兩個不同的利益關系。個人與社會都有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就是個人利益,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就是社會整體利益。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就好像生命有機體與組成這個生命有機體的各個細胞的關系一樣,沒有生命,細胞就不能存活,沒有眾多的細胞也就沒有生命有機體,兩者是互相依存的。這就規定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體利益離不開個人利益,個人利益也離不開集體利益,它們是真實地聯系著的。但是,社會與個人的地位又是不同的,其中社會較之個人更為根本,因而社會主義社會的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而個人利益則必須服從社會、集體利益。總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把社會、集體利益規定為它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如果把個人與社會、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割裂開來,甚至顛倒過來,即以個人和個人利益為根本、為本位、為中心,那么建立在這種顛倒關系基礎上的價值目標和倫理原則,必然是利己主義。利己主義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來判斷一切事物和行為的善惡、好壞,一個人無論辦什么事情,不是首先想到他人、集體、社會、國家、民族,而是首先想到自己,想到“我”,一切“用我的尺度衡量”,一切“按我的意志去行動”,一切“以自我利益為核心來判斷”。這種一切以“我”為核心的利己主義思想,同社會主義倫理道德原則是完全背離的。這種最重要的特性和關系實質上是個人與社會之間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的具體體現。

第三,個人與社會反映和概括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所研究的特殊領域中各種現象之間最穩定的特性和關系。這種最穩定的特性和關系表現為: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這種特性和關系實質上也是個人與社會之間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的具體體現。按照馬克思的觀點,所謂人的發展,不是指整個人類,而是指每一個個體。這種個體不是指某個具體的人,而是指抽象的個體。在這里,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不單單指個體的體力和智力的充分發展,也不僅僅是“通曉整個生產系統”,而是指發展人的一切屬性,使人成為“高度文明的人”。所謂社會發展,是指以社會生產方式發展為基礎的,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充分而均衡的發展。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是相互依賴,互為基礎和條件的。這表現在,一方面,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沒有人的發展,社會發展將受到限制和影響,不可能得到充分發展。另一方面,社會發展又為人的發展提供基礎和條件。沒有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將受到限制和影響,不可能得到充分發展。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互相依賴,不可分離。

第四,個人與社會反映和概括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所研究的特殊領域中各種現象之間最普遍的特性和關系。個人與社會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體現為社會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因而,這種最普遍的特性和關系表現為:社會化與個性化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互為補充,密切聯系,缺一不可。這種特性和關系實質上也是個人與社會之間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的具體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主要是以社會和時代所要求的思想觀念、道德風貌去教育、引導、幫助受教育者的過程,因而從根本的意義上說,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一種思想、政治、道德的社會傳遞和社會繼承過程,也即實現個體逐步社會化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愈深入、愈有成效,其教育對象的思想觀念、道德風貌與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就愈合拍,即社會化程度愈高。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社會化指向,并不是脫離個體進行的,而是在個體中并轉化為具有個性特征的觀念和行為的過程中展開的、實現的。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促進個性的和諧與豐富,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要把人都變成一個“模子”里出來的“標準件”,而是要培養具有鮮明個性特征與良好素質的合格公民。他們不僅要能夠擔當一定的社會角色,具有與時代要求相一致的思想品德,而且能夠以自身獨特的潛力與創造性來變革社會、改造環境。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教育對象的社會化過程同時又是個性化的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社會化的教育和影響,引導著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而個性也一定會對社會性的思想觀念、道德風貌注入自己的因子,發生這樣那樣的影響。所以說,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也是社會化和個性化雙重作用和雙向互動的過程。社會化與個性化的統一,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一個社會如果只允許社會化的存在而扼殺個性化,它就可能變得沉悶、單調,缺少活力,長期在一種水平上簡單重復;如果一個社會過分強調個性化而忽視社會化,那么這個社會將可能失去穩定和凝聚力,甚至可能冒社會失范和動亂的危險。我們要形成這樣的共識:集體創造力是個體創造力的有機組合,為個性發展提供條件是社會的責任;在遵守社會規范的前提下發展個性,自覺為社會服務是個人的義務。從而為形成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創造條件。因而,研究和探討社會化與個性化的辯證統一關系,對于加速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4]

三、將個人與社會提升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符合學科標準

將個人與社會提升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因為它符合學科標準。眾所周知,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同其它任何一門新興科學一樣,是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研究成果在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提煉中升華而成的一門應用科學。盡管如此,它仍將在新世紀繼續發展。其發展既是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又是日益突破和超越學科自身邊界化的束縛,不斷吸收和運用哲學、管理學、心理學、系統科學、社會學等等相關學科的最新成果,促進理論不斷創新的過程。它將以其新興的橫向學科的生機與活力,贏得重要的學術地位,躋身于當代科學之林。因而,學科橫向發展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之一。從科學進步的內在邏輯來看,超越學科邊界,綜合多學科的知識,進行跨學科的探索,不僅對學術的繁榮,而且對科學文化的發展都將起到促進作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是多門學科既綜合又分化的結果,是在多門學科的結合部、交界處產生的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只有超越學科邊界化束縛,不斷汲取相關學科的最新成果,才能使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與時俱進,保持生機與活力。近些年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系通過對倫理學主要內容的掌握、美學基礎知識的汲取、管理學一般原理的融合、教育學基本規律的遵循以及西方行為科學若干觀點的批判借鑒等等,而日益科學和完善,充分顯示出其生機勃勃的橫向學科的生命力。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學通過學習、借鑒社會哲學、社會學及倫理學的“個人與社會”這對范疇,將“個人與社會”提升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對此,有的同志可能提出質疑:這樣不是直接違背了學科標準嗎?個人與社會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所獨有而不為哲學社會科學的其它學科所共有的基本范疇嗎?誠然,個人與社會這對范疇所包含的并不只是一個問題,它是一個由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內容所構成的“問題集”。其中既有屬于社會哲學層次的問題,也包含著屬于具體社會科學層次的問題。從涉及的方面看,既有屬于社會學、倫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管理學方面的問題,也有屬于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學、歷史學乃至宗教學等方面的問題。這正是一定的社會哲學與相應的具體社會科學之間之所以相互聯系的內在邏輯,即,它們都要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從各自角度做出回答。

從社會哲學的層次上看,個人與社會這對范疇所包含的認識問題有:是個人造就了社會?還是社會造就了個人?社會的本質是什么?個人通過什么途徑和方法可以感知到社會的存在?可以說,西方哲學史上“社會唯名論”和“社會唯實論”兩種社會觀的對立,就是人們在探索并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歷史觀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理論,即個人通過在物質生產活動中的交互作用結成各種社會關系,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又構成對個人之間的進一步交互作用過程具有制約作用的因素。兩者處在一種“前者推動后者,后者制約前者”的相互作用之中。

另外,再從具體社會科學的層次上看,個人與社會這對范疇所包含的問題有:個人是怎樣從社會中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是由個人決定物質資料的生產,還是由社會來決定;社會若要保持起碼的秩序,它將通過怎樣的方式約束或強制個人的行為;社會能不能鼓勵個人以自覺的方式來順應社會的要求,個人有多大的可能性會順應社會的要求;社會的文化和權力是如何通過個人得以延續的;個人是通過結成哪些具體關系組成為社會的;個人結成各種具體社會關系的過程分別是怎樣的;各種具體社會關系的特征、內容和運動發展過程分別是怎樣的;社會有哪些具體的實體形態;個人通過什么具體形式受到來自社會的作用;社會是通過哪些途徑和方式對個人發生作用的;社會作用于個人的各種方式之間有什么不同,其具體過程分別是怎樣的;社會的穩定或者混亂與個人的社會行為是什么樣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關系;如何正確處理社會化與個性化的辯證關系;如何正確處理個體思想社會化與社會思想個體化的辯證關系;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機制時,如何從一定的社會關系出發,把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研究;如何深刻理解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領域中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對人們思想品德的要求與人們實際的思想品德水準這一特殊矛盾;等等。

很顯然,上述這樣一些問題,絕不是哪一門具體社會科學能夠全部回答的。它們涉及了人們在經濟、政治、法律、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等等各種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中所結成的各種具體社會關系和具體社會過程。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各門具體社會科學的分別研究才可能予以完整的回答。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領域中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對人們思想品德的要求與人們實際的思想品德水準這一特殊矛盾”這個特定角度來展開個人與社會關系問題的相關內容的研究的。個人與社會這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所關注的基本問題就是:個人與社會是如何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是如何辯證統一的;如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關系;如何正確處理社會化與個性化的辯證關系;如何正確處理個體思想社會化與社會思想個體化的辯證關系;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機制時,如何從一定的社會關系出發,把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研究;如何深刻理解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領域中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對人們思想品德的要求與人們實際的思想品德水準這一特殊矛盾;等等。綜上所述,將個人與社會提升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既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特色和專業特點,又廣泛吸收了社會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因而,是完全符合學科標準的。[5]

四、研究個人與社會這對基本范疇的理論意義

在論證了個人與社會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之后,筆者再簡要論述把個人與社會納入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范疇體系的理論意義。

首先,能夠使人們充分地認識研究這對基本范疇的重要性,從而有助于科學地揭示人的本質。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啟示我們,社會是個人的社會,個人是社會的個人。歷史唯物主義從對人和人的活動的研究中揭示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從對社會關系特別是社會物質關系的研究中揭示了人的本質。那種脫離社會來研究孤立的個人,把人的本質歸結為自然屬性的觀點,早已被歷史唯物主義所否定。人的本質在于它的社會性,“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系”[6]。因而人的本質就存在于現實的、可感知的、發展變化著的社會關系之中。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學說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直接理論依據之一。

其次,能夠使人們充分地認識研究這對基本范疇的必要性,從而有助于弄清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機制。個人與社會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啟示我們,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機制時,不僅要看到個人和個人行為,而且要看到個人及個人行為的背景,即一定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換言之,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機制,要從一定的社會關系出發,把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研究。人的思想品德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因此,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是內在轉化過程與外部制約過程的辯證統一。

再次,能夠使人們極大地增強研究這對基本范疇的自覺性,從而有助于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特殊矛盾的研究。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辯證關系啟示我們,研究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不能忽視人和人的活動,因為它們都是由人的活動所創造和改變著的。要形成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生活以及良好的社會關系,就必須研究個人社會化的問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總是個體思想品德社會化和社會思想品德規范個體化的過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特殊矛盾才是教育者所表達的一定社會和階級的思想品德規范要求同各個人原有的思想品德基礎的矛盾。可見,個人與社會這對基本范疇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矛盾特殊性的集中表現。[7]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2] 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100-101.

[3][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1,24.

[4][5][7] 徐志遠著.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1-417,341-345,417-418.

[責任編輯:張俊華]

猜你喜歡
個人社會
對“體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解讀
個人在國際法中的地位
祖國(2016年20期)2016-12-12 19:38:25
歐盟與美國關于跨境個人數據保護研究
辦公室人員尚需制定個人發展規劃
辦公室業務(2016年9期)2016-11-23 09:15:57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綜述
大經貿(2016年9期)2016-11-16 16:26:40
民法公平原則的倫理分析
法制博覽(2016年11期)2016-11-14 10:15:41
《偷自行車的人》與《小武》分析比較
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
河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與管理的實證研究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1:55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問題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国产理论一区| 亚洲视频二|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色|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色婷婷成人网|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91色国产在线|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看片a| 青青久久91|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天堂亚洲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91色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自在线播放|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在线毛片免费|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91视频国产高清|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91系列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国产精品主播|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a欧美在线|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77777| 午夜激情婷婷|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色亚洲|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