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當以色列歷史學者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在暢銷書《未來簡史》《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中預言“AI(人工智能)將讓大多數人失業”時,很多人開始思考:“我們要培養孩子怎樣的能力,才能讓他們在AI時代不被淘汰?”6月9日,在上海舉行的2018匯豐國際教育論壇也許給出了一種答案——多維度成長能力。
在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峰看來,自我認知能力、多元溝通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是多維度成長能力的組成部分。他在論壇開場辭中向臺下的家長表示:“匯豐相信,同時具備多維度成長能力與國際視野,才是未來人才發展的方向。不管時代怎么變化,多維度成長能力能幫助你們的孩子立于不敗之地。”
作為一家擁有150多年歷史的老牌金融機構、領先的國際性銀行,匯豐擁有全球網絡覆蓋 —— 在10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1000家分支行,覆蓋旅行、留學、移民的熱門目的地。在教育更加國際化的今天,愈來愈多的中國家庭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匯豐在中國一直以來致力于國際教育相關的金融服務,憑借自身的全球網絡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平臺,為莘莘學子和他們的家庭提供不斷完善的金融產品和財富管理服務。
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教育趨勢,匯豐從2013年開始委托全球知名調查機構Ipsos MORI進行了五次全球調查,推出了《教育的價值》系列調查報告。
在2018年公布的調查數據中,中國內地受訪父母(71%)普遍認為,AI技術將改善其子女的未來生活,這在本次調查所覆蓋的全球15個市場中顯得最為樂觀(全球平均39%)。與此同時,受訪父母和子女一致認為人際交往能力等軟實力應是未來教育培養的重點。
李峰表示:“以AI技術為核心的科技應用無疑將對經濟社會的未來發展產生多層面的深遠影響。在變革產業格局的同時也將改變對未來人才的需求,并帶來就業挑戰。我們的調查發現,盡管中國內地父母總體樂觀看待AI的前景,然而對于技術進步與就業機會的關系,他們則顯得相對現實和謹慎。半數受訪者擔心AI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取代不少工作崗位,給子女就業前景帶來一定的沖擊。因此,立足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的多維度成長能力,特別是發展與AI互補的軟實力,將有助于下一代把握機遇并應對挑戰。”
培養子女軟實力可以通過諸多途徑,包括通過海外留學拓展子女的國際視野。在這一點上,匯豐的調查發現,中國父母的熱衷程度依然高居全球前列——超過半數(55%)的內地受訪者有意考慮讓子女在高等教育階段赴海外留學,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他們認為海外留學的主要收獲是增加閱歷、接觸新思維、體驗新文化,并且鍛煉獨立能力和提升外語能力。
除了全球調研,匯豐這兩年也通過論壇形式讓更多家長了解“教育的價值”——2017年,匯豐首次舉辦了國際教育論壇,主題是“國際化視野”。為此,李峰的理解是:“它可以是一種學習能力,可以是一種思維方式,也可以是一種跨文化交流的生活方式。”
2018年論壇的主題是“多維度成長能力”。談到這個全新的國際教育概念的產生背景,李峰說:“去年論壇之后,匯豐又與中國大智匯舉辦了創新研究挑戰賽,并深度參與了全過程。雖然中國學生在比賽中展現了不凡的創新能力,但我們也發現孩子們在深度思考、臨場應對、溝通能力及社會實踐等方面都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而這些綜合性能力,恰好是幫助他們面向未來世界的最佳利器。”
2018匯豐國際教育論壇現場,常熟UWC世界聯合學院創辦人、董事會主席王嘉鵬拄著雙拐上臺,在主題演講中提出“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人生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概念。
1981年出生的王嘉鵬,12歲時在一場空難中身受重傷并且喪失了行走能力,在康復期間自學并考取了由挪威王后宋雅(Queen Sonja of Norway)設立的紅十字北歐世界聯合學院(RCNUWC)獎學金,成為第一位中國大陸留學生。1999年,他參加國際殘疾運動員滑雪錦標賽,為中國斬獲兩枚金牌。從UWC畢業后,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2015年中國內地的第一所UWC常熟世界聯合學院終于建成。王嘉鵬便是這樣成為了自己的人生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嘉鵬說,我們每個人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強大。他希望在座的父母能領悟這點,能夠鼓勵孩子找到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讓他們成為自己的人生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在圓桌論壇環節,王嘉鵬與均瑤集團副總裁、世外教育集團總裁、青浦世外學校校長徐儉,以及心理學博士、卡卡幼兒情商力創始人張怡筠一起,結合國際化教育趨勢與自身經驗,圍繞多維度成長能力下的四個核心能力——“自我認知能力&自我驅動力”“分析實證能力”“多元溝通力&領導力”“社會責任&全球公民”——暢談自己的看法,分析如何培養孩子的多維度成長能力,幫助孩子成為面向未來的國際化人才。
針對“自我認知能力&自我驅動力”,從事教育工作23年的徐儉認為,大多數的孩子對自己基本是了解的,但他未必了解自己的極限在哪里。“有的孩子對未來還有一些迷茫。實際上人生就是在了解和不了解之間不斷地追求與攀登的過程。”在他看來,自我認知可以因孩子年齡分為三個階段:“興趣廣泛”(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興趣持久”(小學高年級到初中)和“興趣專注”(高中),愛好是非常精深的分析,也能成為孩子的特長。
而12歲就立志從事心理學工作的張怡筠認為,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經驗,跟他們做有意義的討論。“如果孩子有一個夢想,可以幫助孩子了解這個夢想的目的、為什么這個夢想是一定要完成、為了完成這個夢想你需要做哪些事情……這些討論是對孩子的自我理解、自我認知并產生足夠的自信有很大幫助的。父母有巨大的責任幫助孩子觀察自己和了解自己,做到這些孩子的自我認知力就會出來了。”
在“分析實證能力”方面,張怡筠如此建議父母:“要不斷地和孩子們討論,你就會發現他們有分析的能力,而這個能力特別重要。父母們如果要培養能夠贏在未來的孩子,分析實證能力就更不可或缺,這是未來越來越有價值的競爭力。”
徐儉則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分析能力的重要:“我們從小到大總要問標準答案,久而久之,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慢慢地就會下降。很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分析實證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論。這是一個孩子要面對未來社會,無論是從領導力,還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
王嘉鵬對于“多元溝通力&領導力”很有發言權。“關于多元溝通,即使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在溝通和交流的方式上都存在差異,更別說跨種族、跨區域、跨國際、跨膚色、跨社會階層。因為這些差異的存在,才會讓我們的思想產生碰撞,才會讓我們感覺到原來這個世界還可以這么看。而講到領導力,我們更希望提倡我們的每一位同學去做一個服務者。當你能夠用心服務他人的時候,你才能真正做好一個領導者。”
徐儉則表示:“在做教育學的過程當中我認可兩類能力:一是傾聽與溝通能力。第二是團隊合作與項目的領導力。”
有關“社會責任&全球公民”的討論也很精彩。徐儉表示:“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講,我們要有愛心。愛自己、愛家庭、愛他人、愛地球、愛這個環境。有了這樣的過程你才會有這樣一種責任感,有了責任感你才愿意去付出,愿意去奉獻。社會責任感不是簡單的捐贈或施舍,更多的是一種發自內心共同創造一個更和諧、更美好的社會的愿望。”
王嘉鵬說:“責任就在身邊。一個小的責任變成一個大的社會,你可能因為身邊的事情就激發了你的社會責任感。真正的愛心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教育的價值》調查報告中,在受訪內地父母看來,美國依然是最受青睞的留學目的地,其他依次是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法國。在亞洲地區,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也是頗受青睞的留學目的地。
本次論壇上,來自匯豐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英國、美國的這些熱門留學目的國與匯豐集團的業務高管攜手出席,展現了匯豐作為領先國際性銀行的網絡優勢和服務能力,并與《新民周刊》分享了對各自市場的洞察和對留學的看法。
匯豐集團財富管理國際及跨境業務全球董事總經理孫丹瑩表示:“發現和滿足客戶需求是我們的服務理念,因此國際教育是我們服務的重要領域之一。憑借我們在全球十大留學目的地的服務網絡,我們致力于不斷深入了解客戶,為他們的國際教育需求提供金融服務支持。”
匯豐英國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斯圖爾特·海爾(Stuart Haire)是第一次到中國參加有關教育的論壇。他對《新民周刊》表示,英國有大約10萬中國留學生。而對于很多初到英國的中國留學生而言,如何開立自己的銀行賬戶、租房、申請信用卡和支付學費等都是初到目的地的當務之急。
匯豐加拿大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拉里·托梅(Larry Tomei)告訴《新民周刊》,加拿大約有13萬的中國留學生,而匯豐作為加拿大唯一的國際性銀行,70%的網點都能提供中文服務。“這些員工了解中國客戶的需求以及本地市場情況,具有語言方面的優勢,無論在銀行業務還是適應當地生活方面,都能夠更好地為中國留學生提供支持。”
李峰向《新民周刊》強調,匯豐的“國際化”屬性,讓它十分適合服務留學金融。“如果成為匯豐中國的卓越理財客戶,在加拿大和英國的匯豐也可尊享同樣的優質服務。從留學生啟程之前預約開立海外匯豐銀行賬戶,到支持留學生在抵達后適應新環境,匯豐在留學之路上提供一系列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例如,免費外幣跨境轉賬及實時賬戶瀏覽、更快捷安全的移動端留學匯款系統、環球緊急支援等。”
近年來,接受國際教育的中國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并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除教育質量外,中國學生在選擇留學目的地時考慮了多個方面的因素。匯豐澳大利亞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格拉漢姆·希尼斯(Graham Heunis)表示:“澳大利亞的生活方式、對國際學生友善的態度以及教育質量,這些都是澳大利亞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原因。”
匯豐北美地區兼美國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帕博洛·桑切斯(Pablo Sanchez)則認為:“讓孩子在人生的較早階段就接觸多元文化和思維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能幫助他們從自身出發,更好地了解自己需要專注的領域,做好應對挑戰的準備。”
他的觀點得到了匯豐新加坡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安拉格·馬瑟(Anurag Mathur)的認同。馬瑟表示:“面對人工智能,未來所有的工作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終生學習的能力將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在選擇專業時國際學生應該對自己的興趣有清晰的了解,并愿意持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