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青少年文化的培養,教育事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語文學科依然是基礎性學科,且非常之重要,而語文寫作有屬于重中之重,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思維至關重要,對學生今后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著極大的影響。本文主要闡述了目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怎樣解決這些問題,使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更加高效。
關鍵詞:初中 語文寫作 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素質教育也不斷的滲透到教學課堂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老師利用特定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語文寫作的學習激情,促使學生自覺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寫作的教學中,老師依然使用老師傳授,學生接收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不起興趣,被動式的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被動的接收知識和技巧,從而產生厭學心理,致使寫作技巧掌握不到位,寫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寫作內容偏離實際,寫出的作文天馬行空
目前的初中語文作文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即學生寫作偏離實際,內容大多天馬行空的胡編亂造一通,毫無亮點可言。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沒有將生活中的素材加以利用,導致寫出的作文內容空洞,語言平淡無奇,缺少生氣,甚至有一些學生為了湊字數,牛頭不對馬嘴的胡編亂造一通來應付差事。
(三)教學方式傳統,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就目前的初中語文寫作而言,很多老師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一味的給學生灌輸寫作知識,灌輸寫作技巧,忽略了學生的接收意愿和接收能力,甚至為了讓學生的作文看起來更有水平,硬性的讓學生生搬硬套名言名句,只注重學生最后表現出來的成績,而不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對這些技巧的掌握程度。
二、提高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一)多元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信息技術不斷的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中。同時,教育事業也十分廣泛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知識的手段隨之增加,在初中語文寫作的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給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不能見到的場景,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豐富學生的寫作資源。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變傳統的書本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圍繞“月球”這一話題寫作的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給學展示一些關于月球的圖片或影片,讓學生結合這些圖片或影片,展開想象,書寫文章。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學生直觀的感受關于“月球”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躍躍欲試的想要進行寫作。
(二)將教學內容生活化,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就初中階段的作文寫作而言,主要是要求學生將生活中自己的所見所聞描寫出來,并將自己心中真正的情感表達出來,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生活化,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素材加以合理利用,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話可說,有情可訴。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以“讓世界充滿愛”為主題寫作的教學中,讓學生去生活中尋找“愛”,在生活中感受“愛”,“愛”分為哪幾種?并記錄這些“愛”都來自何方,引導學生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愛”,并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感悟到的這些都描寫出來,同時引導學生將自己內心真正的情感抒發出來,使寫出的作文可圈可點,可讀性增強。
(三)改變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老師為主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的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巧,忽略了學生的接收程度和掌握程度,沒有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好的提升。在教學中,應當側重于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寫作知識與寫作技巧,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自主的對寫作素材進行整合利用,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正所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每一位老師積極探索,尋找更為合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重視平時對素材的積累,培養學生對素材的整合利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寧.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法[J].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2013,(11).
[2]葉武.信息化環境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J].師道·教研,2014,(06).
[3]常玲慧.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方法探究[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3,(02).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第二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