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旬
摘 要:本文闡述了蒙古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以及歸化與異化的基本概念,指出蒙古族傳統節日名稱屬文化負載詞,在另一民族語言中沒有可對應的現成詞匯。翻譯時,應在歸化與異化共同指導下,選擇適當的翻譯方法。
關鍵詞:歸化;異化;蒙古族;傳統節日;翻譯
一、前言
“蒙古”一詞最早見于《舊唐書》,那時它只作為部落名稱出現。只有在公元13世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國以后,“蒙古”才正式成為一個穩定民族共同體的名稱。此后,蒙古族不斷發展壯大,創立自己的語言文字、建立典章制度,為其文化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條件。蒙古族號稱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文化是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來,蒙古族文化引起學界廣泛關注,各類研究方興未艾。本文將探討蒙古族傳統節日名稱英譯的歸化與異化,以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交流與宣傳。
二、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及其文化內涵
蒙古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為如下三點:一是崇尚自然,二是崇尚自由,三是崇尚英雄。這三大特征是長期以來蒙古人逐水草而生的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盡管現代生活對蒙古族傳統生活方式產生重大影響,但蒙古族熱愛自然、追求自由、崇拜英雄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這一思想明顯地體現在蒙古族傳統節日上。如“敖包節”表達人們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成吉思汗紀念節”表達對英雄的敬仰;“那達慕”表達人們對豐收的慶祝和期待等等,而這些節日又無一不是在自由、開放的氛圍中展現。
三、歸化與異化的概念
1983年德國的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在其《論翻譯的方法》一文中指出,在翻譯過程中“一種是盡可能讓作者安居不動,而引導讀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種是盡可能讓讀者安居不動,而引導作者去接近讀者。”1995年,韋努蒂在其翻譯著作《譯者的隱身》中將前者稱為“異化”,將后者稱為“歸化”。“歸化即是遵守目標語言文化當前的主流價值觀,公然對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異化即是偏離本土主流價值觀,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體現在翻譯中,“歸化”指譯文應符合目標語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即把譯文本土化;“異化”指譯文要保留原語的遣詞用字習慣,以展現原語的語言文化特色。
四、蒙古族傳統節日英譯的歸化與異化
蒙古族傳統節日名稱屬于文化負載詞,在另一民族語言中沒有可對應的現成詞匯。為了民族文化的有效宣傳與交流,翻譯蒙古族節日名稱時,應在歸化與異化共同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使譯文既能傳遞文化特色,又不能給讀者造成理解障礙。
(1)異化翻譯——直譯。直譯是較容易看出逐字逐句翻譯的一種譯法,也是能夠保留原語語言規范的一種譯法。例如:
馬奶節:每年夏季,開始擠馬奶后的某一日清晨,蒙古牧民將身著盛裝,聚集于傳統地點,互飲馬奶酒、彈奏馬頭琴、表演歌舞進行娛樂慶祝。馬奶節旨在慶祝潔白奶食品的豐收,以示牧民對牲畜及乳食的看重,是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對這一節日的翻譯可采用直譯法,即譯為“Mares Milk Festival”。“Mare”是“母馬”的意思,“Mares Milk Festival”的含義便一目了然。
(2)異化翻譯——音譯加注。音譯是用與原語發音相似的單詞或字母進行翻譯。音譯而來的詞語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語文化異質性。加注是指在音譯內容后附上簡要解釋,以便讀者更清晰地了解譯文含義。例如:
那達慕:“那達慕”是蒙古族的草原盛會,會上有各種蒙古特色的文體競技節目,如鹿棋、賽馬、摔跤等。“那達慕”這一名稱由蒙古語音譯而來,其英文表達“Nadam”也屬音譯,但若不對這一音譯做出簡要說明,其民族特色可能無法呈現讀者。同樣,蒙古族另一傳統節日“敖包節”,即“Ovoo Sacrificing”中的“Ovoo”也是由蒙語音譯而來,后加注解“Ovoo refers to the stones heaped up to replace the sky and earth to be worshiped by Mongolian people.”做出簡要解釋,會降低讀者的陌生感。
(3)歸化翻譯。翻譯的目的是促成交際活動,所以評價譯文是否有效,重要是看目的語讀者對譯文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將譯文置于目的語讀者理解范圍之內,才會形成有效交流。
歸化翻譯——意譯。與直譯和音譯不同,意譯是依據原語大致意思做出的翻譯。各語言民族的傳統節日都帶有濃烈的文化色彩,無法在另一語言中找到對應表達,對另一語言民族來說是術語新詞,若一味采用異化譯法不但不能獲得良好交際效果,反而會加重譯文的陌生感,給讀者造成理解重負。這時要適當采用歸化譯法來增強譯文的透明度。例如:
“除夕”也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這一節日同他們的春節一樣隆重。但其節日內容與其他民族的“除夕”有很大差別。節日里,煮全羊、奶食品是必不可少的食物,祝酒、獻哈達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這一節日可翻譯為“New Years Eve”或“Mongolian New Years Eve”,但后者采用了意譯方法,較前者更能體現節日的民族特異性。
五、結語
異化翻譯有助于保留原語文化特色,彰顯文化差異,利于促進各語言民族的文化融合,而歸化翻譯則能夠消除文化障礙,產生透明通順的譯文,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蒙古族傳統節日名稱屬于文化負載詞,這些詞匯名稱在另一語言中沒有對等詞匯。為了實現民族文化有效宣傳與交流,在翻譯蒙古族傳統節日名稱時,應在歸化和異化共同指導下,靈活運用多種翻譯方法。
參考文獻
[1]吳團英.論蒙古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民族性格上的體現[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6:67.
[2]吳軍贊.對英漢習語翻譯的異化歸化處理的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2006:90.
[3]Venuti,L.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A].Baker,M.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4]強瑛.《功夫熊貓》字幕翻譯的歸化與異化策略[J].電影文學,2010:144.2017年度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蒙古族文化外宣英譯現狀及英譯策略研究,項目編號:NJZC1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