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桃
【摘要】學習漢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是閱讀的前提,是每個學生必須學習的基本課。基于此,小學識字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怎樣能夠讓學生快速、輕松地掌握小學的漢字量,是每個老師要考慮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應對小學識字教學的六技巧,在本文給大家分享。
【關鍵詞】小學識字;識字教學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漢字是了解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作為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對于識字教學技巧,在古代的時候,古代先生在教孩子們學習漢字的時候,運用的是集中識字法和讀音識形是以應用分步進行的方法,就是在每個學生學習初階段,把要學的漢字集中教給學生,通過教學生每個字的讀音和幫助學生認識每個字的字形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漢字,而古人往往不重視漢字字義的解讀和學習,這樣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地去記憶,并且集中學習很多的漢字,會讓學生因為信息量大、內容枯燥造成前學后忘的現象,也會讓學生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古人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借鑒,在此基礎上還應該運用我們現今時代所有的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漢字。在本文提出在小學識字教學中的六技巧,希望給老師們帶來一些幫助。
技巧一:兒歌記憶法
相信很多老師也都用過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在實踐教學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師可以在教形近字的時候運用這種方法,一方面幫助學生能夠分清這些形近字,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快速地記住這些字,擴大字匯量。舉兩個例子:在學習泡、炮、跑、抱、飽、胞、刨、苞、袍這些字時,可以編成這樣一首兒歌:有水冒氣泡,有火放鞭炮,有足才能跑,有友穿長袍,有食能吃飽,有月是同胞,有手來擁抱,有刀來把木頭刨,草頭在上是花苞。在學習燒、澆、繞、曉這幾個字時,可以編成這樣的兒歌來幫助學生記憶:有火才能燒,有水才能澆,用絲來纏繞,有日見分曉。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這幾個字,也可以很容易看得出這些字是右半部分相同而偏旁不同,這樣把它們放在一起以兒歌的形式展示,就能夠讓學生輕松掌握這些字的字形和字音,也能夠在以后的閱讀中分清這些字。
技巧二:故事帶入法
小學生還是處在兒童時期,他們還是更愿意去聽故事。因此,基于孩子的這一心理,我們可以把一個個漢字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給學生聽,這樣就能夠很容易被學生接受,也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漢字不是那么枯燥無味。比如休息的休字,老師們可以這樣告訴學生:一個人靠在大樹上休息,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快速地掌握這個漢字。再比如關于“別”字的小故事:春天到了,桃花開了,紅紅的,多漂亮啊。有一個人拿著刀(指立刀旁)要來砍樹,一個小朋友看見了,連忙張開嘴巴(口)用力(力)地喊著:“別別別——桃樹正開花呢!”這樣是不是就形象多了。還有關于“撲”的故事:有一只小白兔一天沒吃到東西了,它餓極了,它到處找啊找啊,突然發現前面有個綠油油的東西,它伸出手(提手旁)不顧一切地撲上去,哇,原來是一只大蘿卜!把這一個個漢字編成一個個小故事,就很容易讓學生記住這些字了。這也需要老師多費心思,根據每個字的特點編故事,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來想故事,這樣還可以讓學生動腦筋思考,也更能讓學生去記住生字了。
技巧三:漢字游戲法
孩子們天性愛玩,老師們應該把識漢字的過程變成游戲的過程,加入一些游戲的成分,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讓孩子們輕松學漢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玩“找朋友”的游戲,把新學的漢字的不同部分寫在不同的卡片上,讓同學們去幫漢字找到它們的朋友,像“人+王=全,曰+十=早”這種形式的,讓學生一一去找卡片組成漢字。老師也可以把漢字的讀音寫在一個個卡片上,讓一個學生拿著漢字卡片,另一個學生去找它的伙伴(漢字的讀音),通過反復練習這個游戲,讓學生熟練掌握漢字的讀音,讓學生在游戲中輕松學習漢字,在游戲的過程中,老師也要做好指導者角色,維持好整個課堂秩序,達到良好的效果。此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實踐活動,比如“小超市”“小花市”“逛商場”等,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游戲的過程中加強對漢字的學習和鞏固。
技巧四:閱讀鞏固法
人們的記憶力是有限的,總是在學了一段時間后就會產生遺忘的現象,因此鞏固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更是這樣,需要不斷地鞏固知識,加深記憶,才能把知識記得更牢。在小學識字教學中,鞏固漢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步驟,老師們可以通過生字默寫、階段復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學到新漢字后,又不遺忘以前學過的漢字。在鞏固漢字階段,如果只是一味地以提問、默寫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不免顯得有些枯燥,這時老師可以采用開火車、找卡片或生字默寫比賽的方式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老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進行生字默寫比賽,比比哪個小組的正確率高,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力,對于正確率高的學生,老師應該給予獎勵和表揚,對于其他小組老師也可以適當地進行表揚,以此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在這里重點提到的是閱讀鞏固法,老師應該讓學生多進行閱讀,不僅包括課內閱讀,也包括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可以讓學生鞏固已學的漢字,課外閱讀又可以讓學生學到新的漢字,拓展字匯量。對于課內學讀到的漢字,對于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學生增加閱讀量,在閱讀中一面鞏固學過的字,一面學習新漢字,在閱讀中對于自己不認識的字,要讓學生養成自己借助工具書認識沒學過的漢字,這樣就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認識到更多的漢字。此外,閱讀也是學習漢字的重要過程,要讓學生達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地步,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白每個字的意思和用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漢字。
技巧五:課外拓展法
對于學生課堂上學到的漢字是遠遠不夠的,是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需求的,老師應幫助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課本以外的漢字。老師可以首先以學習本班同學的名字入手,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后,對彼此都很了解了,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認識每個人的名字,每個人的名字中可能都會包含一些同學們不認識的字,這樣就能幫助學生們學到新漢字,而且這樣學起來又不會顯得太枯燥,學生也愿意去學,老師在漢字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學到本班學生名字中的字,應該把這個字和學生的名字聯系起來,這樣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這個字。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去發現新漢字,并且養成自己動手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多收集一些常見的廣告語或者是商品包裝袋,幫助學生認識其中不認識的字,也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借助工具書去解決不認識的字,老師還可以一周舉辦一次生字學習匯總大會,讓學生分享自己學會的生字,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課外的生字。
技巧六:媒體識字法
現在多媒體走進校園,老師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這個資源,通過動畫圖片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漢字,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記得更牢,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學生學起來很輕松。比如老師可以多給學生放映像《巧虎學漢字》這類的節目,在這個節目里他們是把漢字變成一個個小動畫,生動形象,比如“蛇”這個字的學習,屏幕上會首先出現一條小蛇,然后慢慢變成“蛇”這個字,活靈活現,讓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了,老師應該多收集一些漢字學習的資源,讓學生能夠輕松掌握漢字。
結語
漢字學習非常重要,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老師一定要多結合學生的心理,創新教學方法,運用恰當的識字教學技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輕松學習漢字。
參考文獻
[1]韓姍姍.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
[2]郭會芬.優化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中華少年,2017(36).
[3]殷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成效[J].中華少年,2017(36).
[4]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漫談[J].項文彬.知音勵志,2017(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