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帆
【摘要】古詩詞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一直是一線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本文分析了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試圖通過“文本細讀”的方法加以解決。
【關鍵詞】高中;古詩詞教學;文本細讀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古詩詞教學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朱光潛曾經說過:“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教師要通過古詩詞教學,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培養他們欣賞美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目前高中古詩詞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迎合高考應試的教學模式
高考關于古詩詞主要考查的就是表現手法和中心情感這兩個部分,題目形式非常單一,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迎合考綱的內容,甚至根據應試的特點總結出一套相應的解題套路,并套用到其他篇目詩詞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將這種答題套路奉為得分利器。但套路的背后就是詩詞教學詩意和美感的缺失。
(二)教師專業素養的欠缺
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古詩詞教學的效果,很多老師,上課時深深地陶醉于詩詞的優美意境,反復誦讀自己覺得很美的句子,但是學生卻感受不到美。同時也存在著教師過度依賴教輔書籍的情況,講課就是照本宣科地把教參的內容搬到課堂上來,甚至連自己也沒有真正地仔細研讀過文本,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是經不起推敲的,也沒辦法引起學生對詩詞的興趣。
二、文本細讀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
(一)文本細讀的概念
國內很多學者對“文本細讀”做了深入的闡釋和研究,如華中師范大學的王先霈教授、上海復旦大學的陳思和教授和福建師范大學的孫紹振教授等。所謂文本細讀,就是要我們在學習古詩詞時,做到逐字逐句地、仔細地閱讀。
(二)文本細讀的內容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文本細讀主要就詩詞的語言、詩詞中的意象和意境還有詩詞的形式進行細讀。首先,要仔細品味詩詞的語言,古詩詞是一種用語高度凝練的文學體裁,我們要對每一個字咬文嚼字,明辨字義,正確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如“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杜甫《秋興八首(其一)》)中的“凋傷”換成“凋落”好不好呢?通過對“傷”和“落”這兩個字的細讀,讓學生感受到由于詩人自己思念故鄉,感到悲傷,就好像“玉露”和“楓樹林”也有了同樣的悲傷情感。對詩人用詞的探究和細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其次,細讀還體現在細致品味詩詞的意象和意境。詩人的情感往往是寄托于一個個意象當中,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很容易找到詩詞中的意象,但是要做到正確理解意象背后寄托的情感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歸園田居》這首詩,陶淵明筆下的田園景色就是由幾組意象勾畫而成的,學生很容易找到這些意象就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那么如何通過這些普通的農村生活場景體會詩人歸隱田園的心境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文本細讀就是要仔細研讀每一個意象及其背后所蘊含的情感,進而理解詩歌的意境。
第三,要細讀詩歌的形式。在細讀詩歌文本時,我們不僅要關注詩詞寫了什么,還要關注詩詞是如何寫的,詩詞的結構和形式是什么樣的,如詩詞的句式、音律等。如王維的《山居秋暝》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通過寫“明月、清泉、竹、蓮”,表現了自己高潔的品質;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月光透過松林,灑在清流之上,流水之聲反襯出幽靜的環境,烘托了作者寧靜的心境。再如“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一個賓語前置的倒裝句。文本細讀就是要分析詩歌的結構和形式、詩歌的表現手法等。
(三)文本細讀的方法
古詩詞的文本細讀,常用的是還原法、比較法和誦讀法。教師教學中通過還原法,還原作者的創作背景、生活的歷史情境,使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體味詩詞的意境和其表達的情感。如在講授杜甫的《登高》時,通過對作者創作背景的介紹和與同一歷史時期相似題材的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對比,還原作者創作的歷史情境。比較法則是通過鑒賞具有相同意象的詩詞,感受它們的不同之處和情感上的區別。比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和王維的《山居秋暝》,雖然同是山水田園詩,但是描繪的圖畫所表達出的意味各不相同。陶淵明所表達是對官場生活的厭倦、歸隱后愉悅的心情和鄉居樂趣,表現了他對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王維則描繪的是隱居者的戀歌,是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自得。誦讀法則是古詩詞學習的常用方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的范讀很好地渲染了詩歌的情境,學生則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背后的含義,文本細讀就在反復的誦讀中實現了。
三、結語
古詩詞教學對于整個高中語文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古詩詞教學的關鍵就是要做好文本細讀,不僅學生要細讀,教師也要細讀。備課時要仔細研讀詩歌,研讀作者的創作時代和背景,還要仔細研讀相關的詩歌進行同類比較。同時還要仔細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為了講課而講課,要真正地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婷.高中語文古典詩歌美育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3.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