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娣萍
摘要:閱讀能力是人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們要學習新知識就得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否則,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而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絕不可僅僅依靠課內的閱讀教學,尤其是我們的初中生,更是如此。本文就如何利用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生;課外閱讀;興趣;能力
閱讀在我們現在的語文中占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是,學生僅憑課堂上對課文的學習,要想提高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初中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中,開拓視野,拓展學識,提升文學素養,促進身心健康成長。要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取得滿意的效果,教師一定要給予精心指導。這樣,才能做到墻外開花墻內香。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引領學生走進課外閱讀的世界,我們必須先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有了閱讀的興趣,才有無窮的動力。
首先是巧用故事懸念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動人心的故事人人都愛聽,一般的成年人都往往經不住生動的故事情節的誘惑,何況是少年學生呢。近年來就是電視上“百家講壇”的故事也讓人著迷,青少年學生哪能抗拒誘人的故事情節?學生一聽說老師要講故事了,個個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教師聲情并茂的演說,那些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怪異的故事情節很快就會把學生的好奇之心帶入奇妙的情感世界。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時,教師戛然而止,然后動容的告訴孩子,后面的故事更精彩,欲知后事如何,請自讀原著某某書。此時教師不失時機的向學生推薦出相應的讀物,這樣讓學生在享受到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了課外讀物的誘惑,自然會產生閱讀的興趣。
再是用誦讀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國古代詩文及現當代著名詩文都是文學中的瑰寶。誦讀這些作品對加強學生修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陶冶學生情操有很大作用。教師在語文課的閱讀教學中,多多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文中的意象就生動的表現出來了,閱讀的興趣自然就提高了。比如,我在教學了《岳陽樓記》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文章的音韻美、節奏美、意象美、語言美。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推薦范仲淹的詞《漁家傲·秋思》與《蘇幕遮·碧云天》引導學生吟誦品味。在細嚼慢咽中了解作者博大的胸懷、憂國憂民的高貴品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精神境界、剛柔相濟的質樸文風和豐富深厚的情感。
用自己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是一條重要途徑。初中生的身心發展不成熟,認知能力有限,模仿性較強。教師的以身作則,以身示范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教師對讀書有濃厚的興趣,經常手不釋卷,以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誘導學生,就會對學生產生強大的感染力,從而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講的就是這個理。
教師可以把自己平時喜歡閱讀的好書放在教室的書架上讓學生看。每天早讀時,教師率先朗讀,進入朗讀狀態中,讓自己的閱讀起到閱讀情感場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讀物磁場的吸引,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讀書的行列中去。教師的榜樣示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自然會跟上去。
二、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
為初中生選擇課外讀物要適合學生學情及年齡特征。初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最佳時期。無論是心理、大腦、還是神經系統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趨成熟,隨著知識的逐步積累,對事物的認知感悟和要求都會發生不同的階段性變化。對初一學生,應主要推薦寓言故事及童話類讀物。進入初二、初三,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實踐經驗和文化知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需求有所提高,為他們推薦的讀物也應有所變化。根據不同個性特征可分別向他們推薦八百字的優秀作文選,科技界名人傳記作品,描寫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中英雄故事的小說等。讓他們讀了激發出向科學進軍的激情和愛國主義精神,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確定自己的理想,并立志向實現理想而奮斗。對喜歡音樂美術體育文藝的學生,則向他們推薦介紹這些行業里的名人趣事的書物,投其所好,循循誘導,使他們從這些名人身上了解成名的艱辛,學習他們刻苦學習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點燃他們心靈的火炬,為他們的人生奠定好基礎。
三、為學生營造濃濃的書香氛圍
閱讀的環境氛圍對初中生的閱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由于初中學生的身心發育都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周邊環境條件所左右,所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對初中學生來說,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名人名言是語言中的精華,是名人們對生活經驗的高度提煉,富于哲理和教育意義,對學生有很大的啟發性。我們可以將名人名言制作成條幅或展板,置于學生學習生活場所,讓他們天天看到,必然會受到啟迪和鼓舞。
豐富初中學生課外閱讀資料的配置。根據學生教材內容選配其相關的課外讀物,置于班上的圖書角,讓學生隨時有書可讀。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籌集經費,購置相關課外讀物,為學生閱讀提供良好的條件,只要在班上形成了閱讀風氣,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再是對初中學生要做必要的方法指導。根據學生學習進程的需要可以選讀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閱讀。對某些經典作品,可精讀其中段落并做好讀書筆記,對某些學習內容,作為情況了解,則只做瀏覽以開拓視野。總之應視其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