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寶:讓語文課成為品味文字的魅力之旅,感受學習的快樂歷程。
“師傅!”我剛推開五年級辦公室的門,屠欣老師的一聲招呼,讓我的心情頗有些復雜。對于自己能不能帶好這樣的徒弟,自己還真沒有底。但一聲“師傅”已經讓我意識到,自己必須轉變角色。
經過短暫的徘徊之后,我們師徒二人迅速進入了角色。于是,屠欣老師走進了我的課堂,我也從剛開始的忐忑不安逐漸感到游刃有余。隨后,我也走進了她的課堂。我們進行了最重要的備課研磨。如何對課文脈絡進行整體性梳理;如何對課文重點段落進行聚焦式解讀、立體化建構;如何對教學主旨進行個性化展示;如何對文本的語文核心價值進行生動性呈現等等,都成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熱烈討論的話題。在共同的備課旅途中,我們還對“教學導航”的實用性、“資料備考”的針對性、“教學目標”的合理性、“教學過程”的整體性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目睹屠欣老師一天天成長起來,我內心的喜悅難以言表。只是,每當屠欣對我說一聲聲“謝謝”時,我的腦海里、心坎中不禁浮現出那一張張親切而鮮活的面龐。
還記得李琳老師第一次為我備課的情景。那是2008年11月底,我有幸代表力學參加鼓樓區“鼓勁杯”高年段賽課。記得當天晚上得到了課題——許地山的《落花生》,李琳老師當晚就幫助我一起備課。空空的教室,閃亮的燈光,漆黑的夜晚,逼人的寒氣,這一切都讓那一天的備課顯得不同尋常。在她的引領下,我們逐漸明晰了備課思路,明確了在初讀課文時學會概括,在精讀課文中學會比較,在強烈的對比中感受“落花生”,在分角色的朗讀中細細品味,在“體面”等詞語的多層次感悟中明白作者的用意等教學層次……備課結束后,當我一個人獨自走進初冬的寒夜時,心中卻涌動著汩汩暖流。后來,李琳老師又陸陸續續幫我備了《天鵝的故事》、《九寨溝》、《九色鹿》等多篇課文,每當我在課堂上揮灑自如地開展教學時,總想起師傅默默不語的支撐與厚愛。做徒弟真好!
2011年9月,開學的帷幕剛剛開啟,我們五年級語文組就接到了9月16日在全區展示的任務。在組長管曉成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以“備課:尋找語文核心價值之旅”為主題,以“人人參與、個個登臺”為原則開始了準備。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磨稿之后,我發現哈俊老師的“關于語文學習的調查問卷”讓我真實地了解到孩子學語文的現狀;謝雅玲老師的優化課時、優化閱讀和優化習作等策略讓我又一次對語文的無限空間滿懷希冀;屠欣老師的課外閱讀舉措讓我清醒地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王燕、潘見中等老師關于學習單的嘗試與實踐讓我對提高高年段語文課堂的效率有了感性的體驗;管曉成老師和李琳老師為我們共同呈現的《在大海中永生》一課,更是將一課一研、一課一問、一課一品、一課一練、一課一得等深刻的理念變成了靈動的課堂。我猛然發現,他們的研究都有值得我揣摩的地方,他們都是我的師傅。
其實,我的師傅還有許多許多,力學園的老師,力學園的孩子,他們給我靈感,給我啟示,給我動力,讓我一生受用不盡。在力學園,人人都有成為師傅的胸襟,人人也都有成為徒弟的謙卑,這就是力學特有的師徒文化。
是師傅,更是徒弟,這種文化會一直浸潤著我,感染著我,也激勵著我和他們攜手并肩,向著更高的目標前行。
(張國寶,南京市力學小學,2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