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娜
摘要:圓錐曲線是高中數學平面解析幾何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體現了許多重要的數學思想,比如: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等;這部分內容對學生的基本數學的素養要求很高,對于教師對本部分內容的教學能力要求也很高。圓錐曲線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值,如何教好圓錐曲線,使學生學好圓錐曲線是很重要的。
關鍵詞:圓錐曲線;數形結合;概念;關系
圓錐曲線,作為高中數學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在高考中一直都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這部分內容在高考中所占分值也是相當可觀的,一般會在選擇或填空題中出現一個、在解答題中一定也會出現,而且往往是解答題的最后一個或者倒數第二個。在教學中我們往往耗費很大的精力在這部分內容上,而“效果“往往不如人愿。究其原因究竟是怎樣呢?我簡單地談一下我對于圓錐曲線的認識,并對于如何學好圓錐曲線談一下自己的一點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圓錐曲線主要包含橢圓、雙曲線、拋物線三大塊內容,其中橢圓與雙曲線為重點,在高考中考察的機會較多。一般地,在選擇與填空的題目中,重點考察這三種曲線的定義及其基本性質;而在解答題目中重點考察的是圓錐曲線與直線、圓的位置關系及其性質的綜合考察,難度自然上升。本身,作為圓錐曲線的方程自身也是復雜的,因此在這部分內容中“龐大的運算量”也是導致學生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針對以上的問題,對于圓錐曲線的學習,我認為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一、深刻理解并掌握圓錐曲線的概念
任何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概念都是根本,我們想學好它,首先必須知道它是什么?只有我們深刻了解了,才會在此基礎上靈活地應用、變式。有時間在教學中我提問學生概念時,他竟然支支吾吾答不上來,也有的同學只能答個大概,這怎么能學好呢?無論是橢圓、雙曲線還是拋物線,他們的定義首先是比較難的,因為其中包含了限制條件,學生對于概念的不清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不能理解、不能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那針對這種情況,做為教師,個人認為在講授概念時應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比如說教具的實體演示,多媒體動畫的應用,幾何畫板的操作,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會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效果會更好。
二、注意數形結合方法在解題中的運用
處理圓錐曲線的問題不能蠻算,在尋求等量關系的同時要注意靈活使用數形結合方法,去尋求更為簡單的或者是隱藏的等量關系,減少運算量,節約時間。數形結合的方法是解析幾何中的常用方法,它能使抽象、復雜的問題具體化、簡單化。
三、如何處理方程聯立的問題
實際上,圓錐曲線本身的難度不是很大,困難的是圓錐曲線遇到了直線、圓。這種情況下勢必需要聯立方程解決相關問題。對于聯立方程也有一定的技巧,這時間要注意觀察,因為聯立可以得到關于x的方程,也可以得到關于y的方程,這時要注意聯立哪個計算起來簡單,這也是簡化運算的一部分;其次很多解答題會涉及不止一條直線與圓錐曲線產生位置關系,這時如果我們聯立兩次顯然計算量加大,同事在加大計算量的基礎上運算失誤的可能性也就相應地變大,因此分析兩條直線的關系,直接將第一次聯立的結果適當的變化就會直接得到第二個方程,又簡單又不出錯!
四、加強變式訓練、總結規律
圓錐曲線考察形式多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在平時的學習當中應當引導學生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從變式中尋求不變。從不斷地訓練中鍛煉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并從做題中引導學生如何把握概念的本質,從而進行正確的轉化,尋找等量關系解決問題。
五、加強運算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任何難題都是相對的,不能給學生造成一種“圓錐曲線難,一般都不能做出來”的惡性印象,使學生喪失信心,只要我們訓練到位,最基本的步驟分完完全全可以得到手,這也是相當可觀的。在圓錐曲線的解答題當中,一般情況下聯立是必須要進行的,只是需要注意方法,前面也提到聯立需要注意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做題訓練中應當加強運算的能力,爭取要得到步驟分,也應該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不要遇到這部分題目就退縮,應勇敢分析、正確運算。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對于圓錐曲線這部分內容,針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如何能夠解決,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對于這塊內容能夠穩中有升,畢竟這部分內容在講授、復習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為了能在高考中取勝。做為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畢竟圓錐曲線這部分內容是有著一定的高度的,因此在知識上要重視概念的教學,注重在圓錐曲線的應用中方法的講授及引導,合理控制試題的難度,不做偏題怪題,重視基礎知識和方法的傳授。只有老師你那個合理正確地制定學習目標、復習計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旗幟下,素質教育的推廣,應該拋開傳統的應試教育,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學情就進行分層教學,讓學生學有所得、不盲目追求高度和難度,注重基礎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秀英,淺談圓錐曲線定義解題,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2)。
[2]韋壽朋,高考中圓錐曲線問題剖析,數學愛好者(高考版),2007(10)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數學室。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第二冊 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1-122.
[4]李銘祺.高中幾何學習指導[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