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該學科的學科特點進行分析,從而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閱讀教學。閱讀不僅僅能夠幫助小學生提高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應用水平,還能夠通過好的文章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和審美志趣的提高,從而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方向。目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中對閱讀教學是相當重視的,但是教學手法的使用上仍然存在不足,大量的題海戰術和套路式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削減,其思維能力也收到了局限。那么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就是我在本篇文章中所要論述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研究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與學生能力相結合整合
教學目標能夠引導教學過程、教學走向和教學最終目的,因此對于教學過程來說,制定行之有效并得以實行的教學目標,使教學計劃明確合理,是有效實現閱讀教學的重要因素和必備條件,并且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綜合包括學生能力、學生心理素質、學生情感表達等各方面因素。教學目標的制定并不是簡單羅列教學內容,而是通過語文教學在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得到能力的訓練和個人的發展,由此可見教學目標制定是需要進行思考和研究的。
在教學目標制定時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教學與學生情感的結合。
語文學科的內容不是死板的,而是與生活具有密切聯系,能夠給人以欣賞、感動、憧憬、自豪等各式各樣美好情感感受的學科。尤其是通過閱讀教學,學生的閱讀過程就是與讀者進行交流的過程,從而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傳達的精神內涵和作者個人的美好品質等進行感悟與學習。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將情感目標作為教學目標的人物之一是對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非常有幫助的。通過情感與知識內容的相互滲透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了知識信息,避免將課程設置的枯燥乏味。學生還能夠通過閱讀訓練使個人的思想表達能力得到升華,將好的表達方式加以運用學習。
(二)知識和寫作技巧的結合。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中對聽、說、讀、寫等能力要求較為全面,因此對學生的素質要求較高。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意,閱讀教學不僅僅能夠訓練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等都能夠得到很好的促進和融合效果。因此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本身的綜合性,將教學目標制定完善,切不可以偏概全,偏廢其一,不然對小學生的綜合發展會造成阻礙。
(三)教學目標要具有長遠性。
我們知道小學共分為六個年級,其中每一個階段對語文閱讀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但是在教學目標制定時要注意不能夠單純以某個階段的教學任務完成作為結束,教師要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負責,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持續、承前啟后的教學目標。在每本書、每個單元、每篇課文中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教師要熟悉掌握教學課本,從而宏觀把握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思路,制定長遠的教學目標。這是對小學生未來發展所肩負的責任。
二、教學溝通與及時反饋
教學溝通和反饋的重要性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是重要環節,想要進行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的實現就必須重視教學反饋。所謂教學反饋就是通過閱讀知識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最后進行的反饋與評價。這種反饋結果的獲取方式較多,如:課堂回答問題、測驗結果、完成作業情況等。教師要注意對教學反饋結果進行總結,結合當前教學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反思和改進,從而指導接下來的教學過程。
要知道每個學生的感悟能力、欣賞能力、語文學習能力都各不相同,不論是先天智力因素和后天習慣養成方面都各有其特點。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應當重點培養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不要過于偏愛學習好的學生,也不要放棄那些入門較慢的學生。教師要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測驗成績等反饋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然后再次通過教學反饋檢驗教學方法的可行性,從而幫助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還應當對學生多鼓勵、多交流,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和不良學習習慣,交流和溝通也是一種教學反饋。
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傳統的閱讀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先舉例講解閱讀技巧,然后經過大量聯系,反復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的使用情況,最后進行測驗檢驗教學成果。這種題海戰術在小學閱讀教學階段存在很大弊端,不僅會使學生降低對語文學習的學習興趣,嚴重的還會造成學生的抵觸心理,是對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誤解。語文學科其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應當是有趣而具有探索性的。因此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拋出情境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思考。“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通過這種探究式學習,每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互學習,開拓知識面和思維維度,避免傳統的套路式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樂在其中。還要注意為學生多多擴充課外知識,如作者的生平趣聞等,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閱讀理解與學習。還可以綜合利用音樂、視頻、動畫等手段,將知識內容活靈活現的展示出來,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教學的快樂與美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和調動對語文閱讀教學是極為有效的教學方式。
四、結語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新課程標準中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有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教學階段,語文是重要科目之一,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領悟能力和審美志趣等的培養都能夠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得以實現,由此不難看出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引進新式的教學理念,注重對教學目標、學生情感和教學情境等方面的研究,通過課堂反饋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小學是教學基礎階段也是挖掘學生學習潛力和水平的最初階段,因此要繼續加強對小學生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使小學生在此學習階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最終收獲更多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