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愛紅
“寫作文真難!”這是許多學生的煩惱。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樣才能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呢?我認為閱讀能給學生打造一個良好平臺,閱讀讓學生的“內在”精致而寬廣,閱讀讓學生的個性成長與獨立,特別是那種伴著豐沛的淚水與內心的鼓蕩完成的閱讀,會如一座熠熠星空一般把學生引入星光無限,神采奕奕的殿堂。這樣學生會慢慢喜歡上文學,學生的寫作興趣就會逐漸濃厚,再加上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逐漸提升。
一、從課內閱讀入手
寫作是一種獨立的、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它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知識的儲備。從句到詞,從段到篇,再到語法知識、邏輯知識、修辭知識,都屬于文化知識,它需要一個長期地、反復地學習和積累過程。知識從何而來?主要靠讀書,特別是讀好教科書。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有利條件,認真指導學生精讀課文,學習掌握大量字、詞,學會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和目的;引導學生多背誦精彩片段,經常品味課內文字的妙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段、篇、章,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日積月累方能生悟”。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的優秀作品,類型多種多樣,構段謀篇的組材方法各異。教學中如能教給正確的讀書方法,注意讀寫結合,使學生深受感染,陶醉其中,學到相應的寫作技巧,好奇心極強的他們就會產生躍躍欲試的寫作欲望。例如學習了《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一文后,可讓學生學習文章中巧妙運用過渡句的特點,仿寫《從家到樹林》。學習了《春》一課后,讓學生學習文章是怎樣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大自然優美景色的,讓他們仿寫《秋》。學習《松鼠》后,依照文章對松鼠外形生活習性的描寫方法,觀察一種小動物,然后寫一篇文章。教完《巍巍中山陵》后,按照參觀游覽的順序寫《美麗的校園》。這些練習都是對所學課文的鞏固,學生完成并不費力,學生在進行模仿性寫作訓練時,創造思維之光就在其中閃耀。經過長時間訓練,學生會把課本所學轉變為寫作能力,作文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二、精心指導課外閱讀
“沒有去過長城,但能感受到那一種雄偉;沒有去過大海,卻能體驗出那一份洶涌。”閱讀,是一種奇妙的旅行,能讓你領略到別樣的風景。因此,我們應重視課外閱讀,引導學生會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給學生一雙慧眼,讓他們在生活的大海中采摘更多的珍珠,為習作積累必要的語言材料及寫作技能。要擴大閱讀量,還應正確處理課內與課外閱讀的關系。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
(一)讓閱讀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
我國唐代詩圣杜甫有一句妙語,道出了讀書與寫作關系密切的真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好文章是在閱讀大量書籍、積累大量材料的基礎上,經過踏踏實實的努力才寫出來的。寫文章就像蓋房子,不準備充足的磚木沙石等建筑材料,怎么能蓋成房子呢?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米”又從何而來?為什么一提起寫作學生就抓耳撓腮、無言可寫、無從下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庫存”無幾,知識不豐,因此難以成文。
閱讀不僅可以為寫作積累大量素材,還可以為寫作提供模本,更重要的是閱讀可以提升寫作所必需的思維能力。蘇軾曾經有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就是說,積聚了一定量的內在知識底蘊,在無聲中自然地外露!
(二)讓閱讀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
那些讀書多的學生,寫起作文來妙語連珠,表情達意生動。反之,則詞語匱乏,文意晦澀,苦不堪言。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搜集具有導讀導寫功能、文質兼美的經典名篇,利用它們的經典性和示范性,讓學生模仿寫文,逐步提高寫作技巧。
1.引導學生從寫片段入手,完成自己的小練筆
著名語文學家張志公先生曾經說過:“能寫好一個片段,就能寫好一篇文章。”因此,我就從寫片段入手,指導學生練習習作,寫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寫,寫景物描寫等等。
根據所閱讀文章的特點指導學生選取材料進行習作。例如:讀了《桂林山水》一文后,我就以校園的“鮮花翠柏”為材料,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排比句來練筆,學生的習作中寫道:“校園的花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繁星,數也數不清;校園的花真艷啊,艷得像畫家的調色板,五彩繽紛;校園的花真香啊,香得蜜蜂和蝴蝶像醉了似的,停在花蕊上久久不肯離去”;“校園的柏樹真大啊,大得像巨人,見風不搖,遇雨不抖;校園的柏樹真綠啊,綠得像一把把撐開綠絨的傘,鮮亮純正;校園的柏樹真齊啊,齊得像幾個衛士,一字排開,守衛著鮮紅的國旗”;“這樣的花簇擁著這樣的柏,這樣的柏掩映著這樣的花,再加上空中紅旗飄飄,室內書聲朗朗,真讓人感覺仿佛步入天使樂園一般”。
2.引導學生儲備典型開頭結尾,寫作時根據習作材料對比選用每兩周,都要指導學生對所讀文章的開頭、結尾進行對比,把自己認為好的開頭、結尾以定義法記錄下來。至今學生積累的開頭和結尾方法有以下幾種。開頭方法有:開門見山法、設置懸念法、特寫鏡頭法、起筆抒情法、引用導入法等。結尾方法有:自然結尾法、畫龍點睛法、呼應開頭法、景物烘托法等。文章開頭結尾的方法儲備多了,在習作中就引導學生進行摹仿、套用,久而久之,學生對習作自然就能做到結構完整。
3.訓練學生構思方法,培養學生謀篇布局能力
文章構思,即指文章的組織方式和內部構造,也就是文章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根據所讀文章,讓學生列出習作結構提綱,而后按提綱寫作。至今為止,學生積累的文章構思方法有如下幾種:巧設對比法、穿針引線法、移花接木法、剪取畫面法、情節發展法、品德定位法、欲揚先抑法、層層設置懸念法等。
總之,閱讀是中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技能,加強語文修養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寫作教學共同構成了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尤為重要。我充分借助閱讀這一平臺,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讓有效閱讀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盡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