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目前,在“互聯網+”新時代,我國鄉村經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巨大動力。要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理念,加快發展鄉村經濟,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拓寬農民就業創業和增收渠道,形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新農村。
1 建立“互聯網+農業”電商平臺,促進農民增收
最新數據顯示,農村用戶手機上網的比例已達84.6%,同時,農村手機用戶對于電商平臺的接受率超過八成。近年來,電商企業進軍農業科技領域的例子十分常見:通過互聯網進行全面服務,找到創新盈利模式:與政府和大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開展農村綜合服務,其服務不僅包括產品供銷,還包括金融產品、農資交易、農業技術服務、農產品追溯等平臺的搭建。目前涉農創業公司集中分布在生鮮B2B、電商、服務、科技、金融、供應鏈及土地等幾大行業,其中電商又分流為生鮮電商、農資電商、食品電商等細分賽道。農產品的流通將是打贏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
由于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弱、信息閉塞,農產品常常是種的出、運不走、沒銷路、賣不掉。因此,構建暢通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促進農產品上行,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之一。目前國內已經建立起很多農產品電商平臺,比如買菜網、優菜網、鮮直達、美菜等。其中美菜的運作模式是利用“互聯網+農業”,將農村千家萬戶的農產品與城市千萬中小餐廳連在一起。通過這種模式不僅可以累積大量農產品的規模,同時也大大地減少了農產品到餐桌的中間環節,既為餐廳節省人力物力,降低了采購成本,又方便了千萬農戶,解決了困擾他們多年的農產品難賣和價格低廉兩大難題。
2 發展農業職業教育,為“互聯網+農業”提供人才保障
“互聯網+”已經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農業發展必要轉變思路,調整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創新農業發展模式。結合當下農村勞動力減少、人口老齡化等現實問題,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新農人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互聯網+”帶動下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變革,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農業職業教育是培養高技能農業人才的搖籃,是促進就業、支撐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隨著職業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校企協同育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必然選擇。農業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正順應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需求。現代農業企業,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會計算機,還要會種地,只有既懂農業又懂計算機,這樣的人才才是鄉村振興真正需要的新農人。
3 加快構建現代化農村物流體系,為“互聯網+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搞好農村電商關鍵要靠物流。無論是工業品下鄉還是農產品上行,都需要物流體系做支撐。一直以來,由于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網購普及率相對較低,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再加上農村相對分散,高速運輸成本居高不下導致中國農村物流配送成本過高。解決農村物流的辦法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最關鍵也是最重要就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問題這其實需要政府職能部門出臺相關政策,降低農村物流配送成本。其中針對物流配送車進行高速公路降費成為突破口。同時,還可以給予物流企業相關稅收方面的優惠,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第二,巨頭的切入,讓物流滲透農村,并初步構建物流體系。一方面是京東、蘇寧易購以及阿里巴巴構建的菜鳥物流,通過借助其線上的平臺優勢,通過打通農村物流來擴大電商單量,促進工業品下鄉。另一方面,順豐、四通一達等物流巨頭已開始在農村加快布局設點,來擴大物流覆蓋范圍,提升物流效益。第三,自建物流體系。一些專業做某個區域的農村電商的平臺則在鄉鎮兩級為每個平臺代理配備新能源汽車來構建鄉鎮配送體系。在考慮成本與農村電商單量的前提下,這種物流方式雖然簡單,但很接地氣。第四,借助拉貨寶這樣的貨運信息平臺讓農村地區物流雙方信息對稱,提高物流的效率,充分利用平臺資源。第五,利用農村到縣城的順風車。農村到縣城集散地,利用順風車捎貨這樣的方式,以縣城為中心,對接到第三方物流巨頭。同時可以把原有縣城超市的配送與當地高客等資源整合起來,降低物流成本。第六,依托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將服務站點打造成農民代購的物流點。目前,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每個農村都會設置一個村級服務站。這個服務站可以說是農村電商的前沿哨所。依托服務站,可以快速建立村與村之間的物流體系,并且與城鎮物流體系相鏈接,增加覆蓋范圍。啃下物流這塊硬骨頭,這其實需要的不只是資金的投入與政策的引導,更需要新農人開疆破土,整合資源,只有如此,農村電商才能真正走進人們的心坎,才能激活農村電商廣袤市場。
互聯網浪潮下,萬物互聯是大勢所趨。“互聯網+農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們要探尋到農業與互聯網之間的切合點,實現農業新需求和供給側的有效銜接,從而充分釋放農村創新創業的潛在動能,實現鄉村經濟的振興。
(作者單位:115200中共蓋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