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賀霞
隨著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對農民的各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進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社會各方面資源的協同,還要結合農村發展的實際以及農民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進行綜合考慮,全面規劃,整體改革,才能保證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北票市2014年確定為遼寧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范縣后,到2017年四年間針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總結出相應的對策。
1 存在問題
1.1 培育機構缺乏工作經費支持,我市在運行過程中,資金的缺乏成為重要的制約瓶頸,由于培訓資金的缺乏,使得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難以覆蓋更多人群,也難以保證培訓之后對學員的跟蹤指導以及學員信息反饋等工作的進行,雖然各鄉鎮指定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導師,但是并未配備專項資金,加之人手缺乏,導致導師積極性低、執行力差。另外項目資金全部用于培育工作,無工作經費安排,影響培育機構的工作積極性。建議在今后的資金使用中明確培育機構工作經費的比例和使用范圍。
1.2 對農民的自身素質要求很高。通過對職業農民進行分類,我們在培養職業性農民過程中對這三方面人員的要求普遍較高,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生產經營型的職業農民要求其具備專業的技能和資本復合型。同時,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和持續經營的能力。通常情況下,這類農民屬于高級別的農業人才。而現在已經成功運營的很多農業企業中恰巧缺乏的就是這方面的人才,從農業收益的角度分析,這類農民直接就業應該是不錯的選擇。而社會服務型的農民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先進的農業科技推廣人員,這類人員具有吃苦耐勞的堅韌品質,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一定的協調能力。農業科技推廣人才進行市場化存在著不小的風險,因此從事此類工作的農民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生存問題。專業技能型的職業農民是三種職業農民類型中,要求最低的一種。因此,這種農民的就業質量比較差。在實際的農業生產和發展農業過程中,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是現有各種主體中需要急需解決的問題。
1.3 培訓內容與農民需求不掛鉤,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農業產業化發展、規?;洜I及市場化發展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1.4 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著師資力量不足、部分培訓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缺乏實踐經驗,知識結構老化現象嚴重。
2 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效果的對策
2.1 對農民進行系統的培訓
在培訓過程中,不是簡單的對農民進行培訓,而是要全面的進行培訓,從政策、環境和城鎮化發展的進程等不同的方面進行綜合的全面的培訓。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現代化建設方向發展進行培訓,對課程培訓的方式也要進行全面改革,除了向農民傳授農業技術之外,還應該從科技知識和經營管理方面培養農民的現代化農業發展的理念,尊重農民的生產生活。
2.2 明確培訓任務,推動培訓升級
充分利用各種農民教育培訓資源,依托農民培訓和農業項目工程,以規?;?、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技術,以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開展系統化職業技能培訓,不斷發展壯大職業農民隊伍。
2.3 改革培訓模式,調動參培積極性
培訓將通過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民教育培訓要把滿足農民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確定教育培訓內容,選擇適合農民學習特點的時間和地點,做到長期與短期、本地與異地、集中與分散、考證與學歷、基礎與實用相結合并采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育培訓,還要采取開放、業余、遠程、網絡教育等學習方式方便于農民比較靈活的安排學習時間。通過一些靈活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農民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從而全面提高農民參與的積極性。
2.4 統籌制定培訓規劃,滿足市場人才需求
鼓勵社會力量進入農民教育培訓領域,建立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導,企業、單位、個人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科研院所要與農技推廣、農民教育培訓專業機構緊密協作,形成“科研成果、試驗示范、推廣應用、教育培訓”一條龍式工作模式,提高農民教育培訓針對性、時效性。引導鼓勵教師、科研人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科技研究、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工作,不斷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
總之,加強農民教育培訓,事關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影響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我們要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要求上來,把認識凝聚到關于農業人才培養的部署上來,把力量匯聚到農民教育培訓具體工作上來,增強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著眼大局,放眼未來,只爭朝夕,推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不斷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
(作者單位:122100遼寧省北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