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圓
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景洪市秸稈還田技術現狀,然后論述了秸稈還田技術推廣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秸稈還田技術是利用農業機械設備將秸稈粉碎或者腐熟后直接施入田間,通過和土壤中微生物菌落相互作用達到腐熟分解的過程。實現秸稈還田,對提高秸稈利用效率,避免秸稈焚燒污染環境有著很大幫助。
1 景洪市秸稈還田技術現狀
1.1 旱田秸稈還田耕種模式
首先,秸稈翻埋模式。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深平翻扣埋秸稈—耙地—起壟(或平作)—春季播種;其次,秸稈覆蓋模式。在有深松(深翻)基礎地塊,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春季免耕播種;再次,秸稈碎混模式。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根茬粉碎還田(滅茬、重耙、聯合整地)—深松—耙地—起壟—春季播種。應用上述三種秸稈還田耕作模式的,要遵循三年一次深松(深翻)的輪耕制度,因地制宜,靈活運用。
1.2 水田秸稈還田耕作模式
首先,秋季翻埋模式。水稻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翻埋—春季泡田攪漿—插秧;其次,春季攪漿模式。水稻機械收獲—秸稈粉碎拋撒還田—春季放水泡田—埋茬攪漿平地—插秧。
1.3 作業標準
1.3.1 秸稈粉碎還田
水稻機械收獲秸稈粉碎聯合作業或專用秸稈粉碎還田機作業,留茬高度5~10cm,秸稈切碎長度要小于10cm,以秸稈撕裂為宜,拋撒均勻。翻埋和覆蓋秸稈還田耕作模式可全量還田,松耙碎混秸稈還田耕作模式可適量還田,以保證起壟和播種質量為準。
1.3.2 干旱深松作業
干旱土地深松深度30cm以上為宜,以打破犁底層為目標,作業時確保秸稈不堆積,分散均勻,三年至少深松一次。
1.3.3 翻埋作業
采用深翻犁,翻深在25~30cm,翻耕嚴密,不出現相互疊壓現象,無塹溝,不重不漏,翻后地表平整,地表10米內高低差不超過10cm,地表殘茬不超過10%。采用拖拉機自動導航駕駛作業為宜。
1.3.4 耙地作業
翻埋耕作模式中的耙地作業視土壤狀況選擇適宜的耙地機具,輕耙耙深達到8~10cm,重耙耙深達到16~18cm;松耙碎混模式中耙地采用重耙,要達到秸稈、根茬耙碎、混拌均勻、不漏耙、不拖堆、地表平整、土壤細碎、平整達到起壟狀態,耙幅在4米寬的地面高低差小于3cm,每平方米大于10cm的土塊不得超過5個。
1.3.5 起壟作業
翻埋耕種模式中起壟壟高17~22cm,要達到壟向筆直,壟體飽滿,100米偏差不超過5cm,壟距誤差不大于1cm,結合線誤差不大于2cm,不起閥塊,不出張口壟,地頭整齊。松耙碎混模式中起壟以起大壟為宜或平播壟管。
1.3.6 播種作業
翻埋模式中可采取精量播種機播種;秸稈覆蓋模式和松耙碎混模式中采取免耕播種機播種,施肥、開溝、覆土、鎮壓等工作部件采用圓盤式結構和獨立限深結構。要保證播種均勻、播深一致。秸稈覆蓋免耕播種可采取寬窄行播種機,寬窄比例可選擇40∶1.3.7水田翻地。留茬高度為20~25cm(黑土層淺的留茬高度控制在15~20cm),要求秸稈分布均勻,耕翻的深度要達到20~25cm,表面不外露秸稈,第二年春季放水泡田,泡田水深沫過耕層3~5cm,泡田時間3~5天,用攪漿平地機進行攪漿平地作業,作業時水深控制在1~3cm,1.3.8攪漿整地。收割時要將排草口調整成寬度大的長方形口,使排出碎稈分布勻均、不積堆,留茬高度25~30cm,放水泡田,水深沒過耕層3~5cm,泡田時間要達到3~5天,進行攪漿平地作業,作業時水深控制在1~3cm為宜,作業結束后表面不外露殘茬,沉淀3~5天,達到待插狀態。
2 景洪市秸稈還田技術推廣對策
2.1 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職責。相對于其他利用方式,秸稈機械化還田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蓄水保墑能力,可以在機械收獲的同時實施秸稈還田,不誤農時,而且拓展農機服務領域,提升農機化水平。各地要充分認識農業機械在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中的優勢作用,把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作為農機部門重要工作內容,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落實部門人員,立足職能,主動作為。
2.2 強化宣傳,營造社會氛圍
各地要通過召開現場會、觀摩會、培訓會等多種形式,利用廣播電視、手機短信、標語橫幅以及出動宣傳車、服務隊等多種手段,加大宣傳力度,一是宣傳禁燒政策,以“堵”促“疏”;二是宣傳秸稈還田和綜合利用的扶持政策;三是宣傳秸稈機械化還田的作用和效果;四是宣傳成熟的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路線、作業模式和機具。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到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中,改變秸稈一燒了之的習慣,變堵為疏,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2.3 做好服務,提高作業水平
要廣泛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指導農民掌握秸稈機械化還田的機具操作技術和相關農藝要求。各級農機技術人員要深入到田間地頭,進村入戶指導,幫助農民選購調試和維修保養秸稈還田機具。要建立農機技術人員聯系大戶制度、秸稈還田責任包保制度,依托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實行秸稈機械化還田連片作業,培育專業服務組織,開展秸稈還田跨區作業,充分利用現有機械設備,努力擴大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面積,提高作業質量。
2.4 因地制宜,堅持統籌推進。
一是要合理控制機收留茬高度,水稻機收留茬高度一般在15cm左右,玉米因為采用人工收獲,所以留茬高度可以適當低一些,以不影響秸稈粉碎效果為原則,避免盲目限茬導致降低機收作業效率、增加收獲損失。二是根據秸稈利用方式建立收獲機械準入制度,對秸稈直接還田地塊在收獲作業時收割機必須加裝秸稈切碎裝置,秸稈離田的地塊則不宜使用加裝秸稈切碎裝置的收割機,以免增加秸稈收集難度。各地要根據氣候條件、土壤墑情等,因地制宜,堅持從收獲、還田和播種三個環節統籌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既不能影響上茬作物收獲進度和機收作業質量,也不能影響下茬作物播種進度和機播作業質量。
(作者單位:666100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土壤肥料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