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是指具有相應植物保護專業技術和設備的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規模化、集約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服務的行為。近年來,隨著勞動人口向城市轉移,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漸明顯,特別在農作物日常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上尤為顯著,隨著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的逐步興起,這一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植保專業化防治是農業發展的必然產物,秉承“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既能促進糧食和各類經濟作物穩產、增產,又能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減輕環境壓力,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重要保證。
1 大連市專業化防治組織發展現狀
截止2017年10月,全市共有專業化防治組織35個,其中鄉鎮級專業隊4個,分別是普蘭店市星臺鎮機防隊、大譚鎮機防隊、城子坦鎮植保協會、莊河市蘭店機防隊。其中,城子坦鎮植保協會為全國第一批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組織(農辦農﹝2011﹞62號)。全市共有專業化防治從業人員320余人,擁有大中型藥械6臺,機動噴霧器217臺(套),農用無人機20余臺。全市每年可實現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18萬畝,日均作業能力達到3500畝。
大連市專業化統防統治主要服務方式有三種:全程托管式,即由防治組織提供作物栽培后直至收獲的病蟲害防治服務;階段性承包,即由防治組織提供作物某一特定時段或某種病蟲害的防治服務;代防代治,即由農戶提供藥劑由防治組織提供施藥服務。現階段大連市防治組織主要是以階段性承包為主,全程托管式較少。
2 專業化統防統治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2.1 經濟效益分析
經過多年調查,大連市實行專業化統防統治與非專業化防治區相比,防治效果提高9%~17%,防效穩定在81%以上,用藥次數和用藥量減少,農藥使用量減少13%左右,減少用藥次數1~2次,平均每畝增收節支20元左右。以油桃為例,每畝減少用藥2次,每畝可增收節支120元左右。
2.2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分析
采取專業化統防統治,把握防治適期、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使用次數,降低用藥數量,同時采用大型機具作業提高了效率,解決了缺少勞動力的問題。特別在2012年臺風“達維”、“布拉萬”和2013年莊河暴雨后的救災過程中,專業化防治隊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農村青壯年普遍外出打工,勞動力十分緊缺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完成了大面積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控任務。
3 大連市專業化防治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大連市專業化防治組織有了較大發展,但組織規模、服務能力和水平依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困難和問題:
3.1 防治組織規模小,服務能力弱
大連市專業化防治組織普遍規模偏小,大型植保器械較少,主要靠背負式機動噴霧器、熱力煙霧機等小型植保器械,作業區域只局限在本區域內服務。只有個別能走出去,開展對外服務。部分飛防公司雖然不受區域影響,但單價偏高,農民接受度不高。
3.2 防治組織服務單一,缺乏專業人員
目前的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由于缺乏專項培訓和必要的工作經費,機防手只是經過簡單打藥知識技術培訓,對其它植保技術知之甚少,因此,服務內容也只限于打藥防治病蟲害,尚不能開展其它技術服務。
3.3 防治組織器械落后,設備維護難
先進、可靠的施藥器械能顯著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目前大連市的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擁有的植保機械多數還是以半機械化產品為主,要靠人背負或人工伺服作業,自動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低,且施藥性能差,防治效果欠佳,并且絕大多數機防手對自己使用的病蟲害防治機具只會使用而不會維護、保養,進一步降低了機械工作效率。
3.4 防治組織待遇低,人員不穩定
近些年,國內房地產發展迅猛,用工量大,報酬可觀,大連市農村青壯年勞力普遍外出務工,造成機防手平均年齡都在50多歲以上,同時,專業化防治工作勞動強度大,收入低,潛在危險性高,與外出務工相比沒有吸引力,因此機防手流失嚴重,難以形成穩定的隊伍。
4 大連市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的發展對策
4.1 加深專業化防治宣傳力度
大連市專業化防治組織的發展,應根據各縣區的具體情況,多種形式并存。在防治組織的建設上,充分調動種植業大戶、經紀人、基層農技推廣站、農資經營戶等個人和組織的積極性。加深宣傳力度,樹立專業化防治服務典型,普及專業化統防統治的理念,讓廣大農民群眾理解、接受統防統治這一新生事物,并積極參與其中。
4.2 加強防治組織的自身建設
專業化防治組織應當努力提升人員業務能力和裝備水平,廣泛招募農業技術人員,做好組織成員的業務培訓,加快防治器械的更新換代,同時,建立完善的制度章程,既要做好服務,又要規避自身風險。
4.3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專業化防治的開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現階段應當加大防治組織的財政扶持,在防治組織建設、防治費用上給予適當的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從而吸引社會化資本參與專業化防治發展。
(作者單位:116013遼寧省大連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