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風云
【摘要】“雅”文化一般是在精神世界和人文內涵的層面上說的,它在古時候便已存在,直到現在也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把拧蔽幕瘜θ藗兊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培養高雅的人生志趣、修養身心以及陶冶內心情操。將“雅”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是從小培養高尚情操的體現,也表現了對學生全方面素養的重視。
【關鍵詞】“雅”文化;文學素養;小學寫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本來就是一個存在著雅趣的學科,它既具有實用性,比如寫作、交流,又具有抽象性,像記錄情感、抒發志向。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許多教育工作者都注意到,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那么“雅”文化是與語文課堂息息相關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讀典雅的文章、看典雅的視頻、學習典雅的文字,極力烘托典雅的氣氛,使學生能在字里行間感受典雅的氣息,在日常生活體驗到“雅”的樂趣,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審美素養的途徑之一,更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豐富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讀“雅”文
將“雅”文化滲入語文課堂,則要讓學生讀“雅”文,因此這里選取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當作例子,教師需要多注意、多點耐心。
(一)培養高雅情趣
要說能將一個人的高雅情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的,當屬古詩詞和詩歌這樣的文體了。如六年級下冊古詩《墨梅》和詩歌《長江之歌》,教師在上課時,建議分組完成任務,在聽完多媒體朗誦后,讓各個小組都分別讀一遍,要求他們的語調、情感以及動作都要表達到位,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這些古詩詞、詩歌中蘊含的意味以及高雅的情趣、真摯的情感。大多數的散文也有“雅”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學生應該通過大量閱讀經典的散文著作,從中獲取“雅”的基因來培養自己的高雅情趣,如六年級上冊的抒情散文《安塞腰鼓》,教師可以有組織地帶領學生朗讀這篇課文,以高昂澎湃的氣勢抒發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提高審美趣味
提升“雅”文化的趣味,從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方面著手。如六年級下冊古詩《漁歌子》,五年級下冊課文《望月》《二泉映月》,六年級下冊《三亞落日》等文章,再通過閱讀和朗誦,讓學生體會這些文章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感,區分“雅”和“俗”,增強對美感的靈敏度。因此,學生可以從這些文學作品中學習積累一些比較典雅的文學語言,在以后的文學寫作上,學生會更有耐心地去選擇適應情景的詞匯和句子,去考慮如何將文章的藝術效果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所以這是有利于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的。并且通過教師的引導,師生一起創造一個典雅的氣氛,能讓學生置身于這種氛圍中,讓“雅”文化滲透得更深。
二、觀“雅”劇
話劇、京劇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豐富燦爛的精神文化,當中也有許多精致的“雅”因素,比如大量的優雅的語言、典雅的規范的文字,它們以對話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眼前。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品味我們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從中吸收“雅”的韻味,體會“雅”文化存在的方方面面,學會積累運用“雅”語。比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歌舞劇《孔子》、京劇《大唐貴妃》之類充滿傳統文化韻味的劇,讓學生體會其中的雅意。同時要更深層次地認識和體會,那么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情景,讓學生自己去演話劇,就會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通過模仿人物的語言對話、行為動作,可以讓學生在以后的行為中默默代入這種通過話劇表演傳遞出來的優雅氣勢。
三、寫“雅”語
當學生接受一定的雅文化的熏陶之后,要學著自己去創造一些屬于自己的典雅詞句,這可以運用到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當然,雅文化作為教學工具,從中學到的知識也應該運用到學習中去,比如可以運用到語文的寫作中去。因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積累許多文學作品中看到的比較有雅趣的詞句,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仿寫。比如從《安塞腰鼓》中將一些如“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這樣有高級詞匯的、行文意境豐富渾厚的句子摘抄下來。最后再讓學生進行仿寫句子,如仿寫句子的結構、利用原句的幾個高級詞匯重新組成一句話、仿照原句的表達技巧或修辭手法等可變化的要求。集句成章,寫好了句子,也就打下了寫作的根基。老師再加以指導,學生的作文便能避免出現大段的流水賬,取而代之的是比較正式、文雅的文字和不重復拖沓的段落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因此有所提高。
四、結語
總的來說,“雅”文化伴隨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共同塑造了現在了現今的中華民族,其實大部分的“雅”文化從古代來,當然又要從古代中尋找出有利的部分為我們所用,在古代的貴族和上層人士中,能夠發現很多的“雅”言“雅”語,以及許多關于“雅”的行為動作。在現如今,“雅”文化可以作為一種教育的方式滲入到語文學科當中,來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教育工具,發揮其特有的功能,讓學生做更好的自己。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精神層面更加不能落后。因此,從小培養學生對“雅”文化的意識,寫出優雅的文章,閱讀典雅的文學作品,從作品中品出典雅的味道,又將典雅轉化為自己文章中的獨特性質,這是現代人精神層面不能缺失的重要部分,也是將社會點綴得更加文明、開放的重要精神“材料”。
參考文獻
[1]高杰.語文教學也可以“信、達、雅”——淺談對語文教學的點滴思考[J].科教文匯,2009(35).
[2]陳媛,李士新.讓語文課堂情趣橫生[J].語文教學通訊,2006(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