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春
寬甸滿族自治縣位于遼東半島,與朝鮮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全省最高,達到1100~1200毫米,無霜期130~140天。本轄區主栽大田作物為苞米,其中大豆播種面積接近7萬畝,占糧食作物的14%,是寬甸區域主栽作物之一。不過,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大豆價格的影響,導致寬甸地區大豆播種面積減少,產量也在降低。筆者通過走訪,下鄉調查找出了寬甸地區大豆種植面積減少、產量降低幾點原因,以及提出寬甸地區大豆增產幾點意見,在這里,僅供大家參考。
1 種植面積減少、產量降低原因
1.1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受到外地大豆價格的沖擊,導致本地農民種植大豆經濟效益不高,不如種植玉米,種植積極性滑坡,面積降低。大豆主栽品種產量不高,抗病蟲差。當下本區域主栽的大豆品種已種植多年,抗病蟲性減弱,產量不高,經濟效益顯著降低,很少有高產抗病的大豆新品種,品種更新換代慢。
1.2 氣候條件適宜。本地區屬于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雨季集中在7~8月,因此期間,高溫、多濕、陰雨寡照,適宜大豆病蟲害的發生。冬天氣溫不太冷,極溫天氣減少,也利于大豆病菌越冬和繁殖。
1.3 盲目引種。本地區目前大豆種植的品種絕大多數未經農業推廣部門“試驗、示范、推廣”的新品種種植原則,有種子經銷商直接盲目引種,這也是導致大豆減產的主要原因。
1.4 施肥技術失當。最近幾年,鄉下主要青壯人員進城打工,在家留守的大部分是老弱、殘疾、婦幼人員,基本不攢農家肥,種植大豆根本就不上農家肥。化肥的使用也不科學,導致大豆中、后期缺肥、脫肥,長勢弱,抗病力較低,產量下降。
1.5 農民防病意識不強。由于大豆種植是當地的主栽作物之一,種植作物單一,輪作面積少,甚至重茬、迎茬。管理粗放,種上地,打上除草劑就算完事。農民種地積極性不高,病蟲害防治不注重,導致植株長勢弱,影響大豆產量的提升。
2 增產措施
2.1 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板報、標語、科技培訓多種渠道,搞好宣傳,使廣大農民群眾真正認識種植大豆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加強田間管理水平,提高病蟲防治意識,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2.2 選擇高產抗病品種。本地區大豆品種的引進,一定要在縣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試驗、示范、推廣”的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原則的前提下,農作物種子質量管理監督檢驗后,方能推廣種植。種子銷售部門在沒有種子推廣部門允許的情況下,不可以私自調運種子。改變當前推廣大豆品種“各自為陣”、“各取所需”、“無政府主義”的場面。
農業種子管理推廣機構與種子監管部門要密切協調,種子引進、推廣、種植工作。每年試驗、示范、簽定出2~3個主栽品種和2~3個輔助品種推廣種植。
2.3 合理密植。針對寬甸地區春季溫度低,易干旱,夏季溫度高,濕度大,季風強,陰雨寡照等特點,大豆種植密度不宜過密,以1100~1200穴/畝為宜,每穴2~3株,采用兩年以上的輪作,不能重茬、迎茬種植。種植環境條件得到了改變,光照充足作物長勢旺,降低了大豆發病率,蟲害也減輕。
2.4 加強田間管理。增施農家肥,大豆種植要想獲得高產,又少得病,除品種選擇是關鍵外,在施肥技術也很重要。種植大豆要多施農家肥,每畝要達到1500~2000Kg。化學肥料必須也得用,保肥、保水地塊,化學肥料可以一次底肥,后期看情況,是否脫肥,采取追肥措施。對于漏肥漏水地塊,最好采取底肥底施、追肥追施,底肥化肥最好三個15的N、P、K的復合肥10~15Kg/畝,追肥化肥最好是尿素10~15Kg/畝,適期在大豆開花前期。只有在多施農家肥、化肥使用合理的基礎上,大豆生長中、后期不至于脫肥,植株不脫肥生長健壯,大豆病蟲害就輕,產量就高。
2.5 搞好病蟲害防治,推廣抗病品種搞好病蟲害防治是提高大豆增產的根本措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應向廣大農民朋友推廣高效優質的大豆新品種及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要通過各種途徑對農民進行防治技術培訓,建立示范田,全面指導農民開展防治。
2.5.1 大豆蚜蟲防治。在防治大豆蚜蟲之前,對大豆田邊、溝渠、田埂上的雜草加以清除,降低蟲源。用1.5樂果粉劑,5%西維因粉劑或2%撲滅威噴粉,每畝1.5~2Kg。或用20%樂果乳油或5%滅蚜威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進行田間噴灑。著藥要均勻,不漏噴,不重噴。
2.5.2 大豆食心蟲防治。長勢較旺盛的大豆田,用敵敵畏熏蒸法防治食心蟲成蟲。取玉米高粱秸稈30~50CM,長度接近兩節,每畝準備30~50根。一段去皮吸藥之后,將另一端插在豆田地上,可以采用3米寬插一趟4~5米用一根的方式,將用藥浸好的秸稈插入大豆田防治大豆食心蟲成蟲。因降雨耽誤了大豆成蟲防治適期、大豆田長勢較弱或下風口在對有機磷易產生藥害的農作物(如高粱),可進行幼蟲防治。用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順式氯氰菊甲酯1500~2000倍液,對結莢部位噴霧。
(作者單位:118200 遼寧省寬甸縣石湖溝鄉農業技術推廣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