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習應重視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并根據學生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語文學習成長的過
程,加強教師、文本、學生個體這三者之間的互動。為了改變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習目標的統一性、評價方式的唯一性,近年來,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語文成長個案”做了些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語文成長個案”;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什么是“語文成長個案”
“語文成長個案”是根據學生語文發展的差異與學生或家長共同制訂不同的語文成長目標,選擇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有趣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愉悅身心的同時不斷地拓寬語文視野,豐富語文知識,學后進行多樣的測試以達到語文成長目標。它清晰地記錄個體語文成長的過程。
二、語文成長個案的實施有哪些特點
(一)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實施“語文成長個案”要充分正視學生個體內部及相互間的客觀差異,體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因此,教學目標應是浮動的,即根據具體學習對象和學習情況可以在一定幅度內調整,使其更接近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時還可以指導學生自設目標,師生商定目標。另外,教學目標是多元的、層次遞進的,關注學生學習的態度與情感的發展、學習技能與策略的應用和價值觀的獲得。
(二)學習內容的靈活性
“語文成長個案”的學習內容建構是師生共商、互動生成或合作選取的;而每次學習任務的提出,必須是有不同層次、可以做多角度探討的,以適應不同水平學生的選擇和開展廣泛參與的討論的需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點和力所能及的任務,從而人人可參與到學習中來。
(三)體現個性發展
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博愛、寬容、友善引導的心態來對待每個學生,使學生的身心能夠自由地表現和舒展。努力創設尊重學生的教育環境,從而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三、如何實施“語文成長個案”
(一)“語文成長個案”體現了語文成長的過程
它包括長期“語文成長個案”、階段“語文成長個案”,以及具體“語文成長個案”,其間的關系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長期“語文成長個案”是指記錄較長時間的語文成長過程。例如:
小學階段的“語文成長個案”:學前測試——目標制訂——執行目標——學習后測。
(1)學前測試。對學生在進入一年級以前的一次檢測,可分為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測試,測試的形式可以是“個別談話法”“活動觀察法”“問卷法”等,并不是單一的檢測。(2)目標制定。目標制訂指的是根據學前測試了解的情況制訂“語文成長個案”目標。它可以分共同語文目標和個體語文目標。(3)執行目標。執行目標就是把制訂的語文成長目標加以落實,因為目標有共同語文成長目標與個體語文成長目標。因此執行目標的方法也有兩種,針對共同目標和個體目標,開設“語文必修課”“語文選修課”。(4)學習后測。學習后測不僅指我們現行的語文測驗,包括了語文的各個方面如“讀、背、抄、默、寫”,還有“聽、聊、演、觀”,涉及學生的態度、情感、注意力、精神狀態等。
(二)階段“語文成長個案”
階段“語文學習個案”是表現一階段的語文成長情況。可以是一學年的語文成長個案,也可以是一學期的語文成長個案。它是長期語文成長個案的具體化,其過程與長期語文成長個案基本相同。
基礎測試——設計個案——執行個案——成長后測
不同的是基礎測試是對上一學期的檢測。它相對于長期語文成長個案來得具體。
(三)具體“語文成長個案”
指根據某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差異具體地制定出該階段的語文學習個案。可以是針對整體制定,也可以針對個體制定。
四、實施“語文成長個案”的結果與思考
“語文成長個案”的教學,取得了明顯的績效,鋪就了一條素質教育的高速路。個案學習為學生自身潛能的自主開發和豐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有利的條件。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發揮。在“語文成長個案”學習中,我們每每見到的是學生樂此不疲的學習狀態。學習成了一項充滿歡愉的活動。“語文成長個案”注重學生直接認識,尊重“先行理解”。在語文成長個案的教學中,學生成了知識的真正占有者、享有者,教學的主觀效應得以有效地實現。
作者簡介:陳芳,女,1981年生,臨安人,大學本科,小學高級,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教學。
(編輯:張馳)